2008-2009学年度泰安市宁阳一中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学科网
政治试卷学科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科网
第Ⅰ卷(选择题,50分)学科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学科网
1.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学科网
①思想 ②信念 ③道德 ④沙漠 ⑤海洋学科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学科网
2.当李云追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一鸣惊人,躬身面对来自世界的欢呼时,这个英俊少年用他的成功向世界宣告,深圳不是人们过去所说的“文化沙漠”,而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深圳在创造“一夜城”神话和经济奇迹的同时,文化事业也日益繁荣.该市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令人对这座年轻的城市刮目相看。深圳的实践有力地说明 ( )学科网
A.经济发展了,就一定能够实现文化的繁荣学科网
B.经济、政治和文化融合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学科网
C.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关键是看领导的决定与魄力学科网
D.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学科网
3.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这说明( )学科网
①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为龙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学科网
②科技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学科网
③科技创新发展,才有经济的发展,才能在政治上占据有利地位学科网
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学科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学科网
4.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材料说明了( )学科网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学科网
B.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学科网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学科网
D.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学科网
5.我们丰富和发展文化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学科网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学科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学科网
6.下列各项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学科网
①中国的长城 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③埃及的金字塔 ④司马迁写的《史记》学科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学科网
7.当今时代,世界文化灿若星河: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缤纷;一年一度的美国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电影节群星灿烂;每年的圣节、巴西的狂欢节令人如痴如醉。这表明( )学科网
A.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学科网
B.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学科网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科网
D.各种文艺形式是风格迥异的学科网
8.湖北省武汉市一名大学生一连“黑”了15个政府网站,致使网站瘫痪三天。这再次引起人们对高科技犯罪的担忧。高科技犯罪启示人们学科网
A.既要提高科学知识,更要弘扬科学精神学科网
B.要重点治乱、加强法治学科网
C.要从小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科网
D.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科网
9.
A.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学科网
B.共同的地域和经济生活是共同心理素质的基础学科网
C.两岸分裂不会影响两岸的文化交流学科网
D.“文化台独”的种种努力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学科网
10.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学科网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学科网
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学科网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学科网
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学科网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回答11―13题:学科网
11.《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学科网
A.文化无处不在学科网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学科网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学科网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学科网
12.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学科网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学科网
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学科网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学科网
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学科网
13.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有许多已经被今天的社会所排斥。这说明学科网
A.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学科网
B.古代伦理道德概念是错误的学科网
C.文化在批判而不是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学科网
D.文化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丧失其合理性学科网
14.社会生活中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学科网
A.手机短信 B.电视广播 C.互联网 D.人际传播学科网
15.下面对中华文化理解错误的是( )学科网
A.中华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学科网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科网
C.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标识学科网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学科网
16.自
①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学科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学科网
17.“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学科网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学科网
18.有学者(比如哈佛的华裔学者杜维明)以亚洲四小龙创造的经济奇迹为例来证明儒家学说在今天的价值。也有人热烈鼓吹新儒学,并认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该以儒学为指导。这种鼓吹( )学科网
A.妄图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学科网
B.否认了儒家文化里面的不合理成分学科网
C.有利于捍卫民族文化传统学科网
D.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图学科网
19.《赵氏孤儿》是元曲作
A.文化是无国界的学科网
B.鸦片战争前中国文化领先于西方学科网
C.真正的文学艺术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学科网
D.不同的文学形式可以表现相同的精神主题学科网
20.截止到目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对41家出版社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并对各类非法低俗出版物以及侵权盗版出版物进行了严厉打击。国家打击抵制非法低俗出版物有利于( )学科网
①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②我国出版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学科网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学科网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 )学科网
①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重要的智力支持 ③有力的思想保证 ④必需的物质基础学科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学科网
22.对于网络发展带来的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我们应该( )学科网
A.杜绝不健康信息和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学科网
B.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学科网
C.关停营业性网吧学科网
D.反对青少年上网,防患于未然学科网
23.对“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理解正确的是( )学科网
①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②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 ③讲的是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严禁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滥用港台腔、方言和不必要的外语,避免节目格调庸俗。这是因为( )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B.价值观不同导致审美的多元化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不同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A.受教育程度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学术水平 D.道德修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辨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8分)
27.“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农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12分)
28.(加分)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量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l%~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糟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
29.《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的?(10分)
2008-2009学年度泰安市宁阳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一5 ABCCC 6―10 ACAAC 11―15 BDAAC 16一20 CCACC 21―25CBDCB
二、非选择题
26.(1)认为“经济决定文化”是正确的。因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2分)
(2)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4分)
(3)认为“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没有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是错误的。(2分)
27.(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4分)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摒弃。(6分)
(3)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2分)
28.(20分)(1)材料一说明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分)材料二、三共同说明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分)
(2)①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④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每点2分,共8分)
(3)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④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前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每点2分,共8分)
29.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纲要》中“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纲要》中“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正是体现这一要求。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没的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纲要》要求“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说明人民需要文化,只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