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二中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二模检测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至清朝末年为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    )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地主政权与农民政权                          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试题详情

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她:“总统先生,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克林顿想了一下回答:“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B.克林顿是随心所欲与小姑娘开了一次玩笑

       C.克林顿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D.西安小姑娘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试题详情

3.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忆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试题详情

4.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

       A.《强学报》                                        B.《新青年》       

       C.《天朝田亩制度》                             D.《民报》

试题详情

5.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中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无产阶级的军队和国家政权机关

    B.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C.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D.维护工人权利,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试题详情

6.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确定要探寻80年前(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应选择的地点是                                            (    )

    ①南昌                 ②瑞金               ③井冈山               ④延安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7.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说明了(    )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谰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试题详情

8.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    )

    A.孙华:“一国两制” 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许利:“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苏明:“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D.李铭:“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试题详情

9.《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 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    )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             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试题详情

10.“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互相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试题详情

11.下列大事件反映的外交成就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和发展的是           (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C.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试题详情

12.由中央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试题详情

13.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凳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    )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试题详情

14.《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试题详情

1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试题详情

16.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已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主要表现有          (    )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②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自由劳动力增多

④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⑤新的科技发明日新月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试题详情

17.乾隆时期,“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更高”。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    )

A.清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C.包买商已经进入生产领域             

D.江南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试题详情

18.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

试题详情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9.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0.要想了解近代山东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下列哪一项可以提供资料           (   )

A.继昌隆缫丝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发昌机器厂                                        D.张裕葡萄酒厂

试题详情

21.1930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 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 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2.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进行分析。下列事实中没有因果关是(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B.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C.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蒸汽机――汽船

试题详情

23.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24.每一时期的流行语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    )

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

B.“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

C.“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斯大林经济体制

D.“人非工具”――启蒙运动

试题详情

25.2008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记者说:“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元在历史上曾经确立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B.关贸总协定中

       C.北美自由贸易区中                             D.《北大西洋公约》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图1《明朝甘薯图》           图2 《明机房机户图》

试题详情

            

图3  《明棉花收贩图》          图4 《明手工工场车坯图》

试题详情

 

        图5 北京城                       图6 广州十三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以上图片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明清时期的历史信息?(8分)

 

 

 

 

   (2)结合图5所反映的实质问题,试对此作一简要评价。(6分)

 

 

 

 

试题详情

 

1一5 AAAD A   6一10 CBACA    11―15BDAAA

16一20BDBAD  21一25CABCA

26.(1)①古代中国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政治秩序的稳定、民族间的融合导致暴政、 腐败、阻碍民主化进程。(3分)

    ②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维护公民政治权力,减少决策失误用,仅是部分人的民主,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分)

   (2)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代议制民主和分权制衡原则。(2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结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4分)

27.答案要点:(1)农业: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图1)和大量经济作物如棉花的广泛种植,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图2)。

    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促成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图3)。

    商业:以北京为代表的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图4)。

外贸: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图5)。(8分)

   (2)问题:图5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评价: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但它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评价言之有理即可)(4分)

28.答案要点:

   (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2)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2分)

   (3)美国的霸权地位面11缶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分)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立,从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分)

   (4)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2分)

29.答案要点:

   (1)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1分。答出具体政治制度的也给分);经济(或物质)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分。答出工业体系也给分);科技(或技术)基础: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1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1分。如答出参加维和行动等也给分);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1分。如答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的也给分)。

   (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