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 一 化 学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
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每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将答卷纸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O一16 Cl―35.5 Mg一24 Al一27
Fe一56 Cu一64 Ag一108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在抗震救灾中要用大量漂白粉和漂白液杀菌消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
2.在实验室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放的试剂是( )
A.氢氟酸 B.饱和碳酸钠溶液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3.海带中含有碘离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的步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
①将海带烧成灰,在海带灰中加水搅拌②加四氯化碳搅拌③通入氯气④过滤⑤用分液法分离液体混合物
以上操作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
4.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原来颜色。该气体是( )
A. B.
C.
D.
5.用一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个
的质量为
B.溶液中含
个
C.中含有
个O原子
D.标准状况下,1 mol 中含有
个分子
6.下列描述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的是( )
A.能失去电子的物质 B.能得到电子的物质
C.由含n个质子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D.能与水反应的物质
7.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粒子直径在1~
8.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是( )
A.氯酸钾固体 B.液氯 C.氯化氢气体 D.氯化钾溶液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D.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0.在无色透明的强碱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1.试管中充满某气体后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试管中立即充满液体,结果如右图所示,该试管中原来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
A. B.
C.
D.
12.在实验中,要想使氯化铝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最
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 D.氨水
13.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该方法检验管道泄漏处会产生自烟
B.管道泄漏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C.该反应生成1mol氮气时,转移3mol电子
D.可以用浸有稀碱液的布包裹在管道泄漏处,暂时防止氯气的危害
14.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棉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15.在下列所示的转化关系中,x不可能是( )
A.N2 B.Si C.Na D.C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
C.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常温下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17.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
A.稀硫酸 B.稀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
18.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配制100inL 1 mol/L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配制中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⑦⑤⑥ B.②⑤⑦⑥ C.①③⑤⑥⑦ D.②⑥③⑦⑤⑥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混在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固体
B.除去中少量的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
网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20.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与所需关键仪器合理的是( )
A.过滤(泥三角) B.蒸馏(分液漏斗)
C.蒸发(蒸发皿) D.萃取(玻璃棒)
21.下列一步转化中,一定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22.将相同质量的两块铜片分别和浓硝酸、稀硝酸(两者均过量)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23.都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
,
能把溴从溴化物中置换出来,其余依次类推。向
、
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不可能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1分)
24.(6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已知: (浓)====
,在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固体或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可供选用的发生装置如下图。
(1)若用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发生装置是 。(选填A或B或c)
(2)写出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收集氯气的方法是 。
(4)常用溶液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5.(6分)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经过排气管中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对大气无污染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6分)下图中A是现代社会中用量最多的金属,F为红褐色沉淀。请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反应①、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27.(6分)某工厂用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印刷电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生产印刷电路板的废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取少量废液,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②取10mL废液,加入足量的溶液,析出沉淀
③另取10mL废液,加入一定质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测得铜片的质量减少了0.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
根据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1)废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2)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该厂使用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腐蚀电路板后溶液体积不变。写出计算过程)。
(3)10mL废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28.(7分)第29届奥运会祥云火炬的外壳材料是高强度的铝镁合金。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对铝镁合金进行研究,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他们利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二: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三:铝镁合金溶液
称量灼烧产物的质量。
(1)写出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小组根据方案=设计了两个实验装置,如下圈(图中的铁架台已省略)。
你认为选择 (选填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更合理,误差更小。
(3)用方案三进行实验时,除了称量灼烧产物质量外,还需称量的是 。
(4)拓展研究:在向铝镁合金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溶液体积的关系可用数轴关系表示:
请你判断,根据上图数轴申的数据能否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选填“能”或“不能”)
下列①②两题选一题作答。
①若不能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请说明理由 。
②若能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则镁的质量分数为 。
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A
B
C
C
D
C
A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C
B
B
A
C
D
A
C
D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1分)
24.(6分)(1)B(1分) (2)
(2分)
(3)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1分)
(4)======
(2分)
25.(6分)(1)NO:(1分) NO(1分)
(2)
(2分)
(3)
(2分)
26.(6分)(1)(g)
(2分)
=====
(2分)
(2)======
(2分)
27.(6分)(1)
(1分,少一个不给分)
(2)
(1分)
(1分)
(3) 0.006(2分)
解法一:若0.02全部与铜反应,则需要铜0.01 mol,废液还能溶解
0.006 mol.
解法二:先求与铜片反应的为0.008 mol,则与电路板上的铜反应的
为0.012 mol,最后求出溶解在废液中的铜为0.006 mol。
28.(7分)(1) ======
(2分)
(2)乙(1分)
(3)合金样品的质量(1分)
(4)能(1分) 30.8%(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