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三 地 理 试 题2008.11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张跃红 李芹 审校:薛霖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下图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图,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
1.P地位于T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若该日一架飞机在F地于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
A.东北、5小时 B.西北、6小时 C.东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上升气流
D.30°~40°盛行西南风
4.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
5.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6.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100、200 B.100、500
C.500、250 D.500、350
7.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8.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是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0.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下图中的①、②、③曲线代表海洋盐度分布、降水量分布、海洋表面温度分布。读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A.盐度分布、温度分布、降水量分布
B.温度分布、盐度分布、降水量分布
C.降水量分布、温度分布、盐度分布
D.盐度分布、降水量分布、温度分布
12.字母B处曲线向上凸起的原因是
A.B地处西风带,多锋面气旋活动,故降水丰富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盐度较高
C.太阳辐射多,故水温较高
D.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故降水量大
自然灾害在一定区域的群发程度称为自然灾害灾次比(ZC),ZC=m/M式中m为某地域某一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次数,M为全国该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总次数。读“1949--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灾次比”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最大的分异体现在
A.东西分异
B.中部向南北分异
C.南北分异
D.中部向东西分异
14.图中,发生灾害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地区
D.江淮地区
15.贵州、广西喀斯特地貌区自然环境恶劣,但灾害发生的次数少,说明
A.灾害的发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好坏关系不大
B.贵州、广西可以移入人口,进一步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程度越低,发生灾害的频率越小
D.贵州、广西的自然环境保护得较好
16.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B.②时期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影响,经济水平不断下滑
下图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18.②图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为“江苏某校(119°E)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观测杆影的方法记录、绘制出的当地一年内正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点分别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正午时的杆影长度和朝向)”,读图回答19~20题。
19.正午杆影由②→④变化期间,兴趣小组在观测点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A.日出杆影朝向先向北偏,后向南偏
B.正午太阳方位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昼长与夜长的时差先增大,后减小
D.正午杆影长度先变短,后变长
20.当正午杆影位置如①时,下列现象中可能会出现的是
A.黄赤交角会变小
B.北京日出时间比广州晚
C.南极地区科考人员忙于工作
D.地中海海滨游客如云,享受着阳光沐浴
21.下图为四幅“海陆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冬季海陆气温分布状况的是
A.a B.b C.c D.d
2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若图示地区位于西欧,则
A.②为西南风
B.④环节季节变化大
C.③环节各季节水量相等
D.①环节总量大于③环节
23.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地近几年各月均温距平变化折线图”,该折线反映出当地的土地利用变化是
A.耕地面积扩大 B.湖域面积扩大 C.绿地面积扩大 D.城镇面积扩大
图中的数字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各数字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固结成岩作用
B.②一风化作用
C.③一重熔再生作用
D.④一侵蚀作用
25.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砂岩
下图所示为某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26题。
26.如果要制成如图所示的人口统计图,须具备的数据资料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性别比率
D.年龄段比率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共五大题,均为必做题。共计60分。)
27.当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则AB为 (晨、昏)线,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将左图晨昏线转绘在右图上,并在两幅图上分别用阴影表示夜。(3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1分)
(3)图中C点位于B点的 方向,B点与D点之间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2分)
(4)分析该日泰州地区昼夜长短状况及昼长的变化趋势。(2分)
28.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某岛屿,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当甲山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序。(2分)
(2)甲山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分)
(3)乙山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2分)
(4)近年来,乙山地雪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3分)
(5)丁山地所处地区最大水系的最大支流在秋末冬初及早春易出现洪水泛滥现象,试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
29.图乙中数码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图甲中字母所示城市中四个城市的气候特征( 表示最热月平均气温, 表示最冷月平均气温;■表示年降水量;□表示夏半年降水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四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其数码代号是 ;降水集中在冬半年的城市其数码代号是 ;冬季寒冷干燥的城市其数码代号是 。
(2)数码①代表图甲中 城市(填字母)的气候特征,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 。
(3)数码③代表图甲中 城市(填字母)的气候特征,该种气候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是 。
(4)数码④代表图甲中 城市(填字母)的气候特征,该气候类型是 ,形成该气候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和 。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2分)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3)请你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自然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5分)
31.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下表回答问题。(13分)
(表一)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表
海拔(米)
0~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占世界人口比例(%)
56.5
24.0
11.6
4.4
2.3
1.2
(表二)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表
纬度
90°~60°N
60°~40°N
40°~20°N
20°N~0°
0°~20°S
20°~40°S
40°~90°S
占世界人口
比例(%)
0.4
30.0
49.4
10.4
6.1
3.5
0.2
(表三)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800
人
口
数量/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
积
数量/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比重/%
15
10.2
16.9
25
30.9
(表四)我国人口水平分布状况
距海岸的范围(k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
人口密度(人/ km2)
100
48.8
35.0
5.2
(1)分析表一,从地形类型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1分)
(2)分析表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是 ,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3分)
(3)分析表三,归纳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2分)
姜堰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D
C
B
C
B
C
B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A
A
A
D
A
C
B
C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D
BC
AC
AD
BC
AC
BC
CD
27.(共10分)
(1)昏(1分);图(2分) (共3分)
(2)23°26′N,165°E(1分)
(3)东南(1分);2万(1分) (共2分)
(4)昼最长,夜最短(1分) 昼渐短,夜渐长(1分) (共2分)
(5)安全性差(1分) 此时该地处于西风带控制下,风力强 (1分) (共2分)
28.(共12分)
(1)丁>乙>丙>甲 (2分)
(2)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1分);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加湿(1分),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1分)。(共3分)
(3)乙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故雪线低于南坡(1分);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1分)。(共2分)
(4)全球变暖 (1分) 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加强国际合作。(3点中任答出2点得2分)(共3分)
(1)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1分);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1分)。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共2分)
(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2分);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2分)。(共6分)
(3)(每点1分,共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