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一中2008--2009第一学期12月份高三阶段考试

化 学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 -27   S-32   Si-28

 Cl-35.5 K-39  Ca -40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可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B、MgCl2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它是电解质

C、HCl、H2SO4液态时都不导电,都是非电解质 D、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

试题详情

2.下列说法可以实现的是:①酸性氧化物均能与水发生反应;②盐溶液与弱酸反应可以生成强酸;③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产物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④两种气体在水溶液中生成两种强酸;⑤有单质参加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试题详情

3. 在实验室中,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①白磷和液溴都用水来密封保存②碱金属均保存在煤油中③氢氧化钠和氢氟酸溶液均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④氯水和浓硝酸均保存在棕色细口玻璃塞试剂瓶内 (    )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4.下列各组物质间反应,其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①F2和H2O   ②Na和H2O   ③Na2O2和H2O    ④NO2和H2O    ⑤Na2O和H2

 ⑥Cl2和H2O

A.③④⑤⑥         B.①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试题详情

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在木屑上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不反应

D、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试题详情

6.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Fe2+、Al3+、HCO3、SO42

B.滴加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K+、NO3、Cl、S2-

C.含有大量OH-的无色溶液中:Na+、Cu2+、AlO2、SiO32

D.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c(OH-)=10-20的溶液中:Na+、C1-、S2-、SO32

试题详情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

(B)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试题详情

8.对下列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⑤NaAlO2与硫酸的反应,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1,3,5

       A.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显红色,加热后又变为无色

       B.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先变红后褪色。

       C.将干燥的红布条放进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红布条褪色

      D.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含甲基橙指示剂的盐酸,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试题详情

  10.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硫酸氢钠溶液:AlO2+4H+  Al3++2H2O

B.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Al+2OH = AlO2 +H2

试题详情

C.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2H2O2OH+H2↑+Cl2

D.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Fe2+H2O2+2H = Fe3+2H2O

试题详情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以下数值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A.3g的金刚石晶体中所含的共价键数

试题详情

B.一定条件下,将0.5mol N2和1.5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分子数

C.16gO2和O3混合物中所含的原子总数

D.64g铜片与含1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充分反应所转移的电子数

试题详情

12.下列关于置换反应:X+Y=W+Z(反应条件已经略去)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X是金属单质,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金属单质

B.若X是非金属单质,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非金属单质

C.若X是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是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D.若X是不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W和Z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非金属单质

试题详情

13.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A的氢化物稳定性小于C的氢化物稳定性

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

D.在一定条件下,A单质能置换出C单质,B能置换出A的单质。

试题详情

14.锑(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从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

2Sb2S3+3O2+6Fe=Sb4O6+6FeS   ……………………①

Sb4O66C=4Sb+6CO    ………………………………②

关于反应①、反应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分别是Sb2S3、Sb4O6 

B.反应①中每生成3 mol FeS时,共转移6 mol电子

C.反应②说明高温下Sb的还原性比C强

D.每生成4 mol Sb时,反应①与反应②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试题详情

15.在常温下的下列各组数据中,其比值为2:1的是         (     )

    A.pH=7的氨水与(NH4)2SO4的混合液中,c(NH4+)与c(SO42- )之比.

    B.相同温度下,O.2mol/L 醋酸钠溶液与O.1mol/L醋酸钠溶液中c(CH3COO-)之比.

    C.H2CO3溶液中c(H+)与c(CO32- )之比.

    D.pH=2的H2SO4溶液与pH=1的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试题详情

16.现有下列四个图像:

试题详情

文本框: 生成物浓度文本框: 生成物浓度文本框: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文本框: 反应速率
 

 

 

 

 

以下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试题详情

A.N2(g)+3H2(g)2NH3(g);△H=-Q1 kJ/mol(Q1>0)

试题详情

B.2SO3(g)2SO2(g)+O2(g);△H=+Q2 kJ/mol(Q2>0)

试题详情

C.4NH3(g)+5O2(g)4NO+6H2O(g);△H=-Q3 kJ/mol(Q3>0)

试题详情

D.H2(g)+ CO(g)C(s)+H2O(g);△H=+Q4 kJ/mol(Q4>0)

试题详情

17.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8.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蓄电池的反应为:

 

 

试题详情

 

     xMg + Mo3S4        MgxMo3S4在镁蓄电池放电和充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放电时Mg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3S4 + 2xe= Mo3S42x

       C.充电时Mg2+向阳极迁移

       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xMg2++2xe=xMg

试题详情

19.某1 L混合溶液中,溶质X、Y的浓度都为0.1 mol?L-1,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Z(0.1 molL-1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Y、Z分别是

    A.硫酸铝、硫酸铁、氢氧化钠

    B.硫酸铝、硫酸镁、氢氧化钠

    C.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D.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试题详情

20.将6.3克镁铝合金粉末投入到500mL某稀硝酸中,经充分反应后,测得合金和HNO3均无剩余。已知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假定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且还原产物只有NO一种,则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试题详情

       A.0.8mol/L             B.1.6mol/L             C.1.4mol/L             D.0.75mol/L

 

 

 

 

 

 

 

 

 

 

 

 

玉田一中2008--2009第一学期高三期中统一考试

化 学 试 卷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试题详情

21、(6分)含氮废水进入水体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某课外兴趣小组用金属铝将

NO3还原为N2,从而消除污染。

    (1)配平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O3    Al+    H2O→    N2↑+     Al(OH)3↓+     OH

    (2)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每生成2molN2,将有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试题详情

22.(6分)有一类无机化合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化合物(1)=化合物(2),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任意三个此类无机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30           ②三个方程式的3种单质不能相同。

(1)                                          

 

(2)                                           

 

(3)                                           

 

试题详情

23.(6分)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①C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最内层电子数少一个;

②A、B形成的化合物X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Y,发生化合反应生成Z;

③电解C、D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两极均放出气体且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相等。

试回答:

   (1)B为          ,D为           (填元素符号),X的电子式为           

     

(2)Z的水溶液呈现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只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3)当电解C、D形成的化合物(足量)的水溶液500mL时,两极共产生气体1120mL(标

 

况),则溶液的pH=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温度为常温)

  

 

试题详情

24.(l2分)

物质A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乙为金属单质,常温下,它在G 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 F 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有的反应的生成物未全部给出,反应条件也未注明)。请讨论以下两种情况(注:两种情况下各字母代表的物质可能不同)

试题详情

(l)第一种情况: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 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时,有大量白烟生成;甲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金属单质; D 和 F 的溶液均呈碱性。则:

 

① B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G的化学式为       

 

③ D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第二种情况: 甲由两种气态单质直接化合得到;B 为红棕色固体; C为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 的水溶液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

① 工业上,反应 I 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设备名称)中进行。

 

② 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③ D和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试题详情

25、(10分)某待测溶液(阳离子为Na+或K+)中只可能含有OH、SO42-、SO32-、Cl、Br、HCO3-中的一种或若干种,进行下列实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试题详情

回答下列问题:

 

(1)待测液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  肯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         

(2)反应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为                               

 

(4)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42-的方法是                                       

     

                                                                       

试题详情

26、(14分)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⑴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干燥管B中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      (填序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浓硫酸

 

(3)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5)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a 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 g, 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

 

示)             

(6)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N、H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填“增大”、

 

“减少”或“无影响”)         ,理由是:                                       

 

试题详情

27、(6分)将2.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题详情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

 

(3)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及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玉田一中2008--2009第一学期12月份高三阶段考试(答案)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B  2、A  3、C  4、D  5、B  6、D  7、C  8、B  9、B    10、A

试题详情

二、选择题

11、C 12、D  13、D14、B  15、A16、B 17、C  18、C  19、C  20、B

试题详情

三、填空简答题

21、(6分)  (1)6、10、18、3、10、6;(2分)

(2)Al (2分)   20(2分)

试题详情

22.(每个2分,共6分)(1)2NO + O= 2NO/ 2CO + O= 2CO/ 2NaSO + O = 2NaSO

试题详情

(2) C + CO= 2CO(高温条件下)    (3) 2FeCl + Cl =  2FeCl

试题详情

(4) 2FeCl + Fe = 2FeCl

试题详情

 

   (1)N  Cl              (每空1分)

   (2) 酸性

试题详情

NH4+ + H2O       NH3?H2O+H+

   (3)13   

试题详情

24.(12分)每空2分

(1)①2Na +2H2O = 2NaOH + H2↑                             (2分)

②HNO3                                                      (2分)

③2Al+2OH+2H2O = 2AlO2+3H2↑                         (2分)

(2)①沸腾炉  (2分)     ②H2SO4        (2分)

③2H2O+SO2+2Fe3+  =2Fe2+ +SO42-+4H+    (2分)

试题详情

25、每空2分

 (1) SO32- 、HCO3-;(2分)Br、OH;(2分)SO42-、Cl(2分)

(2)Ba2++HCO3+OH=BaCO3↓+H2O  (2分)

    

(3)取原待测液先加入过量的盐酸,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溶液中有SO42-;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溶液中没有SO42-;(2分)

试题详情

26.(14分) 每空2分

试题详情

  ⑴2NH3 + 3CuO  3Cu + N2 + 3H2O   。。

(2)   CD   (填序号);

(3)黑色固体变成了亮红色    

(4)吸收多余的NH3      

试题详情

(5)3a/22.4mol;9a/11.2b   

(6)减少   因为由NH3带出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

试题详情

27、

(1)H+ + OH = H2O,CO32 + H+ = HCO3 (2分)

(2)224mL(2分)

(3)(2分)

设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则

试题详情

x + y = 1mol/L×(0.045-0.025)L

试题详情

z - y = 1mol/L×[0.025-(0.045-0.025)]L

试题详情

84g/mol?x + 106g/mol?y + 40g/mol?z = 2.5g

试题详情

x=0.01mol,y=0.01mol,z=0.015mol

试题详情

所以,NaOH的质量为0.6g,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