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杰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09.2
注:答案一律写在答案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音、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粗犷(kuàng) 布署 泊来品 真知卓见
B.熨帖(yùn) 蝉联 明信片 和盘托出
C.龟裂(jūn) 矍铄 协奏曲 急功近利
D.悄然(qiāo)w.w.w.k.s.5 u.c.o.m 安祥 结骨眼 计日程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
B.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在为奥运会默默地付出着,其中有宵衣旰食的技术人员,有夙兴夜寐的建筑工人,有为奥运奔走的爱国人士,有苦苦训练立誓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w.w.w.k.s.5 u.c.o.m
C.清明时节,烟雨迷蒙,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闲适。
D.在山西保矿运动中,爱国绅士张士林率领当地民众与腐朽的清政府和企图霸占矿产的英商公司进行了暴虎冯河、有理有节的斗争,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争回矿权的意志和决心。
二.(每小题3分,共21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义的一项是 ( )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B.得全首领以没
C.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D.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7.下列句子没有倒装现象的一句是 ( )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D.至以刀裂颈断舌而死。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不成,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致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二) 送薛存义序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赏:赏赐
B.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假:代理
C.今我受其直 直:通“值”价值,钱
D.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 十一:十分之一
10.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追而送之江之浒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B、 非以役民而已也
勿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C、 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1.对本文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赠序不是文前的序言或序文,这种文体多半对主人公予以赞扬、勉励,同时又可自由抒发作者的观点。
B、本文在说理时采用类比、对比手法,使得观点更加鲜明、深刻。
C、文章以酒肉饯行开篇,又以酒肉饯别结束,反映作者与薛存义的深厚感情和惜别之情。
D、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薛存义政绩的颂扬,表明自己“贱且辱”的牢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三、(25分)
13.请用斜线为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柳 贵 乎 垂 不 垂 则 可 无 柳 柳 条 贵 长 不 长 则 无 袅 娜之 致 徒 垂 无 益 也 此 树 为 纳 蝉 之 所 诸 鸟 亦 集 长 夏 不 寂 寞 得 时 闻 鼓 吹 者 是 树 皆 有 功 而 高 柳 为 最。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六朝旧事随流水, 。(《桂枝香?金陵怀古》)
陆游《书愤》一诗中的“ , ”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2)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
?此余之所得也。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些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了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例子太多了。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以说,是文化和自然的相互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意识,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一个游人写下一幅著名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蕴。
四、(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1.C (A guǎng 布――部 泊――舶 卓――灼 B yù D qiǎo
祥――详 结――节)
2.C (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对象具体;瞩目,强调集体或更多的人,用于重大事件。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故意,有意识地、存心的。万一,只用于不如意的事。)
3.A (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B 使用对象错误。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称颂帝王勤于政事。C 望文生义。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D 贬词褒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应用“有勇有谋”)
4.C (A调序不当,应为“取消了与德国会谈的大部分日程”;B 句式杂糅,“原因是……所致”;D 搭配不当,“物色、储备人才”)
5.B (曳:拖、拉;“金人曳出”即指“金人把李若水拖出去”)
6.D(A 故事,“先例,成例。这里名作状,按照旧例” B 首领,这里指头,脖子,引申为性命;C 丈夫,这里指成年男子。)
7.D (A 主谓倒装B 宾语前置 C 定语后置)
8.A (皇上接受意见是在李若水“章再上”,而后“乃止”的,并非当即接受意见)
9.A (赏赐一般是指上给下,柳薛二人为同乡朋友,不存在上下关系,应该翻译为“送给”)
10.A(B项1句中的“以”翻译为“凭借” 2句中的“以”翻译为并列连词; C项1句中的“于”翻译为“在” 2句中的“于”翻译为“对于”;D项1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2句中的“乎”是介词,相当于“于”翻译为“在”; A 两个都译为“的”,结构助词)
11.D(虽然文尾表现了作者某种程度的无奈,以及借饯行申明自己的观点,但无牢骚之言)
12.(1)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等,一样)
(2)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奈…何,把…怎么办?若属,你们;并,一起)
(3)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
(虚,白白地;直通“值”,指俸禄;的,的确,真实;审,明白)
13.柳…垂/不…柳/柳…长/不…致/徒…也/此…所/诸…集/长…寞/得…者/是…功/而…最、
14.(1)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是以冷反衬闹,以孤独反衬欢笑,冷热相间,悲喜交错,使悲者愈见其悲,孤独者愈显其孤独。(2)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坐下泣中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诗,但二者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白居易抒发的是“沦落天涯”之感,而本诗中抒发的则是深沉的兴亡之感。
15.(1)但寒烟衰草凝绿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2)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四.16.①此景此楼,已被《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重新构建;②在楼南北设立门坊题上“南北潇湘”“北通巫峡”的句子;③全文木刻成中堂悬挂楼内;④后人围着此文题咏。
17.①比起一般的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胸襟大了,气概令人惊叹。②但他只是儒家的天下意识,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的延伸,比起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意识,逼仄得多。
18.为了表明中国文化本来不只是一种儒家的文化,而是包含儒道等诸多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这一观点。
19.此题为开放式答案,有景有人物,并能将景与人相互得名的关系阐述清楚即可得分,语言流畅优美的可得满分。
五20 (1)一定要今天去吗?等哪天有空我陪你一道去怎么样?
(2)① 不是我不够意思,是借的时候人家说明不让转借才拿来的。咱俩不错,你可不能让我为难哪!②你爱摄影入了迷,我比谁都清楚。可今天这事只能委屈你了,算我对不住你,请多多包涵。
21.“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
22.②④①③或(或者)
译文(一)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指在零陵离任时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放在俎(古代祭祀或设宴时用来陈置祭品或食物的一种木制礼器)上,把酒斟满酒杯(崇:充实,充满,这里指注满),追着(他)送到江边,请他吃喝(即为他饯行),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盖:语气副词,表委婉推测语气)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而已:用于句末相当于句末语气词“耳”,表限止语气,肯定陈述的事实只限于这样)。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使官员负责对我公平办事。现在我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报酬却不认真(轻慢地)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肆无顾及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驱逐、处罚(他们),为什么呢?情势(这里是指民与官的地位跟主与仆的地位情况)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负担)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的:的确,真实),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我又低贱又耻辱(指被贬谪流放),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意见(幽:昏暗,指昏庸恶劣的官吏)(明:指贤明的官吏),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他)酒肉并且再加上这些赠言。
译文(二)w.w.w.k.s.5 u.c.o.m
李若水字清卿,?明曲周 ( 今河北曲周 )人。
靖康元年 ( 1126 年 ),
靖康二年 (1127 年),金人再次邀请皇帝出城,皇帝很是为难,李若水认为不会有别的情况,随从皇帝到了金营。金人中途改变主意,逼迫皇帝换下帝服,李若水抱着皇帝大哭,骂金人是狗类。金人把他拖出来,打伤了他的脸,他晕倒在地上,众人散去,留下几十名骑兵看着他。粘罕下令说:“一定要保住李侍郎的性命。”李若水绝食,有人劝他说:“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您昨天虽然说了些不敬的话,我国丞相并没有生您的气,今天顺从了,明天就会得到富贵。”李若水长叹说:“天无二日,我李若水难道能效忠两位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劝慰他说:“大人父母年纪都很大了,如能稍微委屈一下,以求能回家探视一下老人啊。”李若水斥责说:“我不再顾家了,忠臣侍奉君主,只有一死,决无二心。然而我的双亲已经老了,你回去不要急着把我的情况告诉他们,让我兄弟慢慢对他们说就是了。”
粘罕下令把他推出去,他回过头来骂得更厉害了。若水来到郊祀的祭坛下,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而死是我的本分,无奈连累了你们啊 !”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监军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吮着血骂得更激切,金人用利刃砍裂了他的脖颈、割断了他的舌头(以至于让他)惨死,时年三十五岁。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