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测试
地 理
一、选择题(共60分)
1.在①②③④的成因中,与五种外力作用有直接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乙、丙、丁四种地貌中,由①类岩石经a、b作用形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4为“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圈”。读图完成3-4题。
3.该天气系统中
A.丙处气压可能为1002hpa
B.甲处为冷锋,乙处为暖锋
C.丁处吹西南风
D.甲、乙、丙三地同为雨区
4.此类天气系统多出现于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
C.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
图5为“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值(降水量―蒸发量:水平衡值)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海陆水平衡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水平衡值总体上高于大陆
B.大陆水平衡值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海洋水平衡值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增
D.大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平衡值为正值
6.下列关于水循环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气环流是造成各纬度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
B.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使海洋与陆地储水量保持相对稳定
C.水的循环运动使得大陆与海洋气温的差异不断加大
D.大陆水平衡值的差异是水资源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
地震烈度表示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图6为“汶川‘5.12’大地震烈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此次地震的烈度大致
A.以汶川为中心呈同心圆状递减
B.从汶川一北川一线向两侧递减
C.由汶川向西南的衰减缓于向东北
D.重庆、西安两地未受地震的破坏
8.汶川地震发生后,出现了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
A.突发性 B.周期性
C.群发性 D.多因性
9.汶川抗震救灾中,政府部门利用遥感技术
A.为救援车辆定位、导航
B.提供灾区实时地理图片
C.对救灾物品进行跟踪管理
D.确定人口伤亡数量
下表为“世界2006年和2050年人口大国人口数据表”。据此完成10-11题。
10.2050年退出世界10大人口国的国家,其目前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11.到2050年,我国人口及社会状况可能是
A.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高
B.人地矛盾更加尖锐
C.出生率趋近于零,人口为负增长
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图7为“某1987―2007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该地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大幅下降
B.第二产业占比有升有降
C.第三产业占比匀速上升
D.地区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3.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是
A.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B.资源利用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
C.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减弱,
D.降低了对交通与信息通达度的要求
图8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该区域可能位于
A.辽东半岛 B.渤海沿岸
C.山东半岛 D.广西沿海
15.形成该地农业特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科技 D.劳力
16.利于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发展观光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B.种植水稻,确保粮食自给自足
C.修筑梯田,扩大甘蔗种植面积
D.开挖池塘,建设淡水养殖基地
图9为“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对该镇服装产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较为完备 B.生产附加值高,企业利润丰厚
C.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过程集中 D.原材料、设备和产品市场均在海外
18.该镇各类服装企业高度集中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协作 B.交通便利,利于产品集散
C.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10为“湖北省略图”。上世纪60年代二汽落户十堰,现在总部已迁至武汉。据此完成第19题。
19.总部迁移利于二汽获得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A.更接近丰富的煤铁资源
B.交通更发达,市场更广阔
C.信息、技术条件更为优越
D.国防更安全,劳力更丰富
图11为“某月大洋部分海域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图示海域水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
A.该图反映的是2月大洋水温的分布状况
B.同纬度东西海域水温差,高纬海域小于低纬海域
C.南北海域水温差,低纬海域小于高纬海域
D.副热带海域的水温最高
21.有关图示海域水温分布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暖流影响,甲处水温较两侧高
B.受寒流影响,乙处水温较甲处低
C.西风漂流使得丙海域东西温差大
D.洋流是影响水温分布的根本因素
图12中的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分布现状示意图”,b图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导致图示变化过程的原因,其还能造成
A.自然灾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加
C.雪线高度上升
D.农耕纬度提高
23.造成图示变化过程的人类活动可能有
A.积极兴修水利工程
B.采伐林木扩大耕地
C.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D.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我国改革开放后,甲、乙、丙三地(如图13所示)成为我国主要的人口迁移地区。读图完成24-26题。
24.有关甲、乙、丙三地现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乙两地人口大量迁往丙地
B.人口迁移多以务工和经商为主
C.经济收入差异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D.城市迁往乡村是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25.关于乙地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有
A.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B.农业生产地域专门化程度很高
C.该地区盛产水稻、桑蚕、油菜等 D.该地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之一
26.乙、丙两地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
A.引进外资项目,吸纳农村剩余人口 B.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C.改善交通体系,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D.整治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计60分。
27.图14为“某区城经纬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a和b)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示时刻,M点的地理坐标:
。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3)此季节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
A.北半球季风区河流径流量较小
B.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
C.南通早晨的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D.东北平原的小麦即将开镰收割
(4)图中等值线b的数值应为 。
(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时。
28.图15为全球离岸风与迎岸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受①、②、③、④和⑤、⑥风的影响,此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这些地区的自然带类型为 。
(2)离岸风终年为信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其风向在北半球为 风,南半球为 风。
(3)在 和 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南亚西岸的迎岸风。在此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洋流呈 方向流动。
(4)受⑦风影响的沿海丘陵地区,自然植被类型为 南北纬 的大陆 岸,终年受⑧风的影响。
29.图16为“某城市用地略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①②③代表城市功能用地,其最合理的安排是:
①为 ,
②为 ,
③为 。
(2)①功能区空间分布的特点有:
(3)该城市将向 方向拓展,
原因是: 。
(4)该城规划将甲地作为高档住宅建设用地,你认为其合理性有哪些?
30.图17为“中国主要煤矿及北煤南运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我国煤炭资源主要输出省(区)有山西、 和 地区。
(2)煤炭主要输入区人口 ,经济 ,能源需求量 。煤炭输入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3)对煤炭输出地来说,资源开发中应注意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31.图18为“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A、B、C、D)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A、B、C、D沙尘暴中心中,其分布属纬度地带性规律的是: 、 (填字母)。
(2)A、B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3)沙尘暴对人类的主要危害
有 。
(4)B地防治沙尘暴的主要措施有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C 3.B 4.C 5.D 6.C 7.B 8.C 9.B 10.C
11.D 12.D 13.B 14.D 15.B 16.A 17.A 18.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o
19.BC 20.BC 21.AB 22.CD 23.BD 24.BC 25.CD 26.CD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105ºW 20ºs(2分)
(2)从20ºS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70ºN及其以北地区(2分)
(3)AC(2分)(只选1个且选对得1分;全选对者得2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5)3:00(次日3:00)(2分)
28.(12分)
(1)温和湿润(2分)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
(2)赤道一南北回归线(热带或低纬)的大陆西岸 东北 东南(3分)
(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顺时针(由西向东)(3分)
(4)热带雨林(1分) 40º―60º (1分) 西(1分)
29.(12分)
(1)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3分)
(2)沿交通线延伸(呈条带状分布);位于城区外缘(处于盛行风的下风地带)(2分)
(3)东(南或北)(2分) 西部地形为丘陵(2分)
(4)位于城区的上风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3分)
30.(12分)
(1)陕西 内蒙古(2分)
(2)稠密 发达 大(3分)
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4分)
(3)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环境污染(3分)
31.(12分)
(1)C D(2分)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开矿等(答对其中3点给3分)(3分)
(3)掩埋农田、牧场;妨碍交通;危害人体健康;侵吞人类生存空间(答对1点得1分)(4分)
(4)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开矿中注意环境保护;营造防护林(答对其中3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