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政治试卷(文科)

命题:宋征    审核:胡桂生    2008年11月13日

 

班级座号          姓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第Ⅰ卷 (共64分)

注意事项: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在此卷上作答不记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32 题,每题2分,共64分)

1.“中华文明是凭着一种潜在意志的力量存活下来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

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试题详情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          

       ①求同存异                     ②兼收并蓄                                  

③崇尚“和”为贵            ④尊重人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3.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最重要           D知识力量是巨大的

试题详情

4.我们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这启示我们

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         

B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

C中外文化是没有差别的          

D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

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        

B.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C.经济决定文化,人们的文化消费日益多样化

D.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6.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7.有人认为: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弘扬主旋律;还有人认为,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对两者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弘扬主旋律与提倡文化的多元化原则是对立的

    C.两者只能在社会效益上实现统一

    D.弘扬主旋律,并不要求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提倡多样化,也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两者并不矛盾和冲突

8.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基本特征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⑤以社会主义为本质要求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9.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③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④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看到了东方巨龙的呼啸腾飞。据此回答10―11题。

试题详情

    B.文化的主题思想只能单一、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10.广大航天工作者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是

①特别能吃苦   ②特别能战斗   ③特别能攻关   ④特别能奉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1.这种精神

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④表明载人航天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    ②远程教育    ③终身学习    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13.当前,我们有的媒体,时不时地搞一些大擦边球的东西,内容低俗、格调不高。宣传报道上,为了“炒作”而不顾事实,为了“卖点”而不顾品位,为了“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现实的合理需要  

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③作为文化产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4.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A.商业贸易活动    B.汉代“丝绸之路”

试题详情

椭圆形标注: 随地吐痰,罚款50元   C.人口迁徙      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那我再吐一口,不用找钱了

试题详情

15.右图给我们的启示是

A.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就会贫困            

B.物质上贫困,精神上才能富有

C.物质上不能富有,精神上不能贫困        D.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富有

100元元

 

 

 

 

 

 

 

试题详情

16.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当前,一些网络语言的传播和使用影响着青少年对正常汉字的书写和规范使用。有学者指出,在网络时代,我们还是要写好汉字。我们要重视汉字的规范使用,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汉字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C.汉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          

D.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试题详情

17.随着网络的发展,《老鼠爱大米》、《猪之歌》等一系列网络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音乐这一新鲜事物,许多网民更是亲自参与其中。这表明

A.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网络  

B.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文化产品能迅速被人们接受 

C.网络文化就是人们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使文化消费不再有地域界限

试题详情

18.网络恶搞愈“搞”愈烈,尤其是一大批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经典之作惨遭“肢解”。面目全非。这是

A.开发经典文化资源                B.文化失落、管理滞后的表现

C.文化创新的表现.                  D.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试题详情

19.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试题详情

20.长期以来许多美国人有“花明天甚至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理念,如今该消费理念使许多美国人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无力偿还。而在美的许多华裔受儒家思想注重长远规划的影响,注重储蓄,较少超前透支,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受冲击较少。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反映了

A.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B.应该坚持适度消费   

C.国家没有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试题详情

21.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2.2006年被称为“易中天”年,2006年底至2007年,则出现“学术超女”于丹现象。他们也都有一批忠实的拥趸。《百家讲坛》比较好地解决了学术品位和形式大众化的关系问题。于丹说,“以我的观点,经典可能在普及的意义上还是被大众了解为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形式表现出来 

②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③要与时俱进,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④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自2007年7月起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活动,共评出53名全国道德模范,254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树立当代道德模范,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形象,人人都可以感知,都觉得可以亲近、可以动心、可以动情,可以成为具有无穷力量的榜样。据此回答23―24题。

试题详情

23.下列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              ⑥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试题详情

24.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②有利于发挥先进人物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宣传示范作用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是这样的:语录歌、样板戏、忠字舞、革命连环画。30年来,古今中外、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文化大餐接踵而来:炫目的引进影片,不同风格的音乐节拍,五花八门的书籍,多姿多彩的电视节目,华丽精致的网络游戏……据此回答25―26题。

试题详情

25.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主要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

A.消费观念改变了                B.生活习俗改变了  

C.文化生活呈现多样化了          D.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

试题详情

26.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原因是

①现代科技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大众传媒的影响       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7.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2008年11月3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

②2008年10月底,西藏、青海等地发生特大雪灾

③晨练、下棋、唱歌、鹭岛书“香”进万家等社区活动

④厦门大学杜朝运教授进厦门一中讲学,介绍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28.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解释正确的是

①土尔扈特东归――爱国主义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团结统一

③中国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爱好和平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强不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29.在我国,不同地域的人,在性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人说“东北虎,北京狼,南方人是个大绵羊”。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的       差异

A.文化       B.饮食       C.气候       D.人种

试题详情

30.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思想

①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人际关系 

②在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赋予了新的内容 

③要求我们去爱所有人      ④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应坚决剔除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与办学特色,对于促进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回答31―32题。

试题详情

31.厦门一中的校训是:勤毅诚敏。这是一种       文化

A. 社区         B. 都市          C. 校园         D. 网络

试题详情

32.一百多年来,厦门一中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6分)

试题详情

注意:1.请用黑色签字笔直接作答在答案卷上。

试题详情

2.交卷时将答题卡和答案卷上交,自己保管好第Ⅰ、Ⅱ卷。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86分)

34.(16分)一份关于初高中生的调查报告显示,传统的封建迷信对中学生的影响和危害,已经被“高科技”迷信所取代。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迷信”正在互联网上大肆泛滥,而中学生是网络迷信的最大受众和最大受害者。一些中学生迷信网络算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青少年正处在好奇心、求知欲强的阶段;二是他们有强烈的从众心理,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准确判断;三是网络算命简单易行,娱乐性强,披着“高科技”外衣,极具迷惑性。

(1)结合材料,应该如何看待现代网络迷信?(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现代网络迷信问题?(8分)

试题详情

35.(19分)在我们沾沾自喜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大国时,我国的文化产品

 贸易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情况令人担忧。

  

 

 

 

 

 

 

 

 

 

 

 

 

 

 

 

 

 

 

 

 

 

 

材料一  中国2005年主要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统计表(部分)

试题详情

进出口数据

产品种类

出口

(万美元)

进口

(万美元)

差额

(万美元)

进口占出口

的比例(倍)

试题详情

一、图书、报纸、期刊

3287.19

试题详情

16418.35

试题详情

-13131.16

试题详情

4.99

试题详情

1.图书

试题详情

2920.87

试题详情

4196.96

试题详情

-1276.09

试题详情

1.44

试题详情

2.期刊

试题详情

228.87

试题详情

10736.73

试题详情

-10507.86

试题详情

46.91

试题详情

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211.00

试题详情

1933.00

试题详情

-1722.00

试题详情

9.16

试题详情

1.录音带

试题详情

46.36

 

完全出口

 

试题详情

2.数码激光唱盘

试题详情

86.66

试题详情

1.04

试题详情

86.62

试题详情

0.01

试题详情

 3.电子出版物

试题详情

35.06

试题详情

1737.15

试题详情

-1702.09

试题详情

49.55

 

出口种数

进口种数

差额

 

三、版权

1517

10894

-9377

试题详情

7.18

试题详情

 1.图书

1434

9382

-7948

试题详情

6.54

试题详情

 2.录音制品

1

90

-89

90

试题详情

 3.软件

 

401

-401

完全进口

试题详情

 4.电视节目

 

3

-3

完全进口

试题详情

5.期刊

2

749

-747

试题详情

374.5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编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现象?(4分)

 

 

 

材料二  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卖衬衫给世界、靠成为所谓的世界加工工厂就能强大起来的;它还必须拥有影响并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比如美国,它没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却扬长避短,把其他国家的,把人类历史的和未来的、古老的和现代的、科学的和虚幻的人的思想文化现象,统统纳入自己的开发和经营视野,形成了文化产品制造工厂的强大实力。花木兰是中国的,但美国却把它拍成了电影,除了赚了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将花木兰变成了美国品牌。

材料三  1892年的10月28日,第一部动画在法国巴黎面世。2002年,世界动画协会将每年的10月28日定为“世界动画节”。今年在中国的重头戏就是11月1日―5日的厦门国际动漫节。

 

 

 

试题详情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为提高我国动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谋划策。(15分)

36.(28分)探究题:

2008年10月,迎来了第一个以法定假日形式进行的中秋节。在这中秋假日里,百姓出行、购物、休闲等有了时间保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专题学习中,我校高二(12)班小杨、小刘两位同学围绕“中秋节假日化与传统文化在中学生的传承”课题,组成探究小组。

(1)分析国家增加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经济和文化意义。(6分)

 

 

 

 

 

两位同学上网查询时发现,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在对中学生问卷调查的汇总中,他们还发现,不少学生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现代人所淡忘,主要是由于它们习俗的主题都是吃: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以至物质生活丰裕后,吃显得不再那么重要,节日因此变淡。这当然是误解,就中秋节而言,其精神内涵远不只是吃。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长寿”是中秋节的主题。

(2)假如这两位同学要对中学生如何过中秋节的情况进行调查,简要的调查步骤有

哪些?(4分)

 

 

 

 

 

(3)简述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5分)

 

 

 

 

(4)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应该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推动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的传承?

(13分)

 

 

 

 

 

试题详情

1―5:DABDC    6-10:CDBAD    11-15:CCDDD    16-20:DBBCD

21-25:BDDDC     26-30:ACCAD     31C   32C

33.(23分)(1)这位父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2分)因为: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②纪念馆等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是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其必要性:有利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必要性语言谈也可以。3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积极的人生。通过免费开放、组织参观,有利于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未成年人自觉地参加健康向上的活动。(3分)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是不符合国家的要求的,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答及此点,或谈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可酌情加至2分。)

(2)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弘扬培育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与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各国人民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西化。④必须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⑤我们应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肩负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再造中华文化之辉煌。(6层,每层2分。)(“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加1分.)

34.(16分)(1)现代网络迷信以高科技的外衣,宣传封建迷信,属于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与发展先进的文化相对立的(2分),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将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3分)现代网络迷信还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封建思想的残余与旧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的冲击;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3分)

(2)①有关部门应该一方面加强管理,坚决打击、依法取缔网络迷信的制作、传播等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加强教育与科学普及,创设文明网络环境。(4分)②青少年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消除迷信思想。(3分)③网络业者应该增强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确实履行传承文化的责任。(1分)

35.(19分)(1)我国在主要的文化产品贸易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逆差(1分)。除了录音带是我国完全出口、数码激光视盘的出口明显大于进口外(1分),其他的都过分依赖进口。最严重的是版权贸易中的软件和电视节目,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1分);其次是期刊的版权,进口量竟然是出口量的374.5倍(1分)。

 (2)①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事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分)。②要繁荣文化市场,把动漫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大对外动漫产品的贸易,更加主动地推动我国动漫产业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3分)③要通过对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土壤,不断推动动漫产业的文化创新。(3分)④要立足实践(1分),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⑤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还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2分)

36.(28分)(1)①经济意义: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②文化意义:增加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综合国力。(3分)有利于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

(2)①向中学各年级部分学生发放和回收过中秋节情况的问卷调查表;②上网了解各网站发布的信息(或其他如访谈等途径也可);③对调查资料进行信息筛选、总结,从中得到中学生如何过中秋节及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普遍性问题;④撰写调查报告。(4分)

(3)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

(4)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2分)选择过传统节日的方式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1分)。②对待传统节日应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时代精神。(4分)③利用班会、校会等活动,宣传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引导中学生参加健康有益形式丰富的节日活动。(3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