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政治试卷(文科)
命题:宋征 审核:胡桂生
班级座号 姓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第Ⅰ卷 (共64分)
注意事项: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在此卷上作答不记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32 题,每题2分,共64分)
1.“中华文明是凭着一种潜在意志的力量存活下来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
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
①求同存异 ②兼收并蓄
③崇尚“和”为贵 ④尊重人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最重要 D.知识力量是巨大的
4.我们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这启示我们
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
B.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
C.中外文化是没有差别的
D.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
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
B.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C.经济决定文化,人们的文化消费日益多样化
D.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6.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有人认为: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弘扬主旋律;还有人认为,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对两者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弘扬主旋律与提倡文化的多元化原则是对立的
C.两者只能在社会效益上实现统一
D.弘扬主旋律,并不要求内容和形式千篇一律;提倡多样化,也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两者并不矛盾和冲突
8.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基本特征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⑤以社会主义为本质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9.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③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④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B.文化的主题思想只能单一、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
10.广大航天工作者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是
①特别能吃苦 ②特别能战斗 ③特别能攻关 ④特别能奉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这种精神
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④表明载人航天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 ②远程教育 ③终身学习 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当前,我们有的媒体,时不时地搞一些大擦边球的东西,内容低俗、格调不高。宣传报道上,为了“炒作”而不顾事实,为了“卖点”而不顾品位,为了“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现实的合理需要
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③作为文化产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4.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A.商业贸易活动 B.汉代“丝绸之路”
C.人口迁徙 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