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2009届高三年级期初调研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2.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4.《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 )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5.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6.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 ②中国传统铁犁形状基本定型
③东汉绘画技术高超 ④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7.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的是 ( )
A.胭脂盒和胭脂瓶 B.铜钱 C.瓷器碎片 D.珐琅彩色瓷瓶
8.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9.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
① 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 商品经济发展 ④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 )
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 B.各级官职实行差额选举
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11.华盛顿被誉为“十八世纪离去的最后一位伟人”,人们在他的遗嘱中发现一条规定,要求他的妻子在他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他当总统时不能解放全国奴隶的原因是( )
A.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 B.他是种植园主,内心不愿意解放奴隶
C.他家中的奴隶他有权解放 D.新成立的联邦政府无力解决国内重大问题
12.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13.下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14.“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 )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15.“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7.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18.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19.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马克思主义产生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2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6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卷72《职管制》
材料三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贴、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政强争,也多曲折。 ――叶凤毛《内阁小识》
材料四 “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不过,在1714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主要大臣参加的会议。此后国王也没否决过内阁的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世界史资料丛刊》
请回答:
(1)据图1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负责起草诏令的应是哪个职能部门?(1分)图1和图2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分)
(4)概要说明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朝内阁的特点是什么?(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