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届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很常见一副对联:“读好书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清代

试题详情

2、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试题详情

3、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试题详情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试题详情

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时期“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开展

试题详情

6、下图再现的工具中对工业城市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试题详情

   

       A                    B                    C                  D

试题详情

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

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

取的措施有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

系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试题详情

8、仔细观察下图,图中艾德礼的承诺是指

试题详情

 

 

 

 

 

 

 

 

 

A、《社会保障法》                 B、《疾病保险法》   

C、《贝弗里奇报告》               D、《伊丽莎白济贫法》

试题详情

9、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了依据,如

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C、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

试题详情

10、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准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试题详情

11、下列有关中国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的最初签署国之一

B、1995年初,在中国的推动下关贸总协定最终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于2001年底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

试题详情

12、2008年初,我国南方数省普降大雪,遭遇严重雪灾,使灾区人民遭遇严重损失,灾后

重建任务艰巨,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

提出申请?

试题详情

 

A                 B                      C                 D

试题详情

13、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试题详情

14、“(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

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试题详情

15、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以过端午节的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的隆重的纪念活动。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屈原①热爱祖国和人民②在困境不断探索,对理想执着追求③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④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6、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试题详情

17、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试题详情

18、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

试题详情

19、“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

试题详情

   

       A                   B                 C             D

试题详情

20、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实现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这一变化说明

A、奥运会促进了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B、人们的生活随着电视的普及而逐渐丰富

C、电视促进了奥运会规模的不断扩大      D、奥运会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最直接动力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

23、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生活

试题详情

    

     身穿改良旗袍的女子                  放足的女子                   剪辫的男子

材料二  下列二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

试题详情

         

图一身穿列宁装的女子             图二身穿流行时装的女子

(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生哪些变化?(4分)请说明其原因。(3分)

(2)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5分)

试题详情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码汉卡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试题详情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2分)

(2)据材料二,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分)试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在理性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王国”的本质是什么?(2分)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2分)

试题详情

25、以欧洲联合为代表的区域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根据要求完成有关欧洲联合的探究任务。

(1)某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根据材料,简述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一  欧洲国家痛定思痛,为免遭战祸而联合起来,成立欧洲合众国;届时国与国的界限将大大减少,不受限制的旅行将成为可能,欧洲经济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现代国家和文明之母的欧洲将再现辉煌。

                                ――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联邦政府(西德)毫不踟蹰地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罗贝尔?舒曼要求“创造具体事实,作为团结行动的先决条件,以克服德法之间的旧日仇恨。”签订煤钢联营条约是沿着这条道路迈出了第一步;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了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因此,煤钢联营条约的缔结,首先就庄严地和最终地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和利己主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

                                            ――《阿登纳回忆录》(1945―1953年)

(2)某同学收集到下列材料,它们可以解决有关欧洲走向联合的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4分)

材料三    欧共体总部         欧盟成员国示意图

试题详情

   

材料四  西欧……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3)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走向联合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启示。(2分)

(4)上述探究过程说明,我们在探究一个历史问题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步骤?(3分)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届上学期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5:DACDA  6―10:BDACD  11―15:BACCD  16―20:ACDDB

二、非选择题

21、(1)主要关系:开始是稽查是否有违法并不收税;汉代实行国营工商业取代私人工商业;唐朝正式收取商税;宋代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增大。(4分)

结论:私人工商业逐渐繁荣,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国家对私人工商业的控制有限。(2分)

(2)含义:重视和鼓励农业发展,抑制和限制工商业发展。(1分)

过程:战国时期由思想到实践;汉代逐渐发展为国家政策;宋代以后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国家立法保护商人利益,提高商人地位。(3分)

(3)评价:材料中宋代商税的重要地位、宋以后商人地位的提高,以及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和晋商、徽商的兴起等,都说明这一政策并没有完全阻碍工商业发展,只能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业发展。所以这一结论是不全面的。(2分)

22、(1)同:都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异:古希腊思想家还重视对自然的研究。(2分)

(2)角度:反对神权;强调理性。(2分)特点:对中国文化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将中国文化看得完美、充满理性。(2分)

(3)学习西方的民主反对专制;学习西方的科学反对愚昧、迷信。(2分)

(4)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性认识。(2分)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分)

23、(1)变化:①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了变化(或答穿旗袍、剪辫子、禁缠足等)(2分)②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或中西文化的碰撞)、妇女地位的提高(2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传入的影响。(3分)

(2)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提高。(5分)

24、(1)方法:观察;实验。(2分)

(2)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分)。举例: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2分)

(3)理想化的王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并没有真正消除社会的不平等。(2分)

能够。(1分)这是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2分)

(4)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2分)

25、(1)原因:避免战祸;重振欧洲经济;推动法德的倡导和响应。(3分)

(2)解决:材料三再现了欧洲联合的过程:由欧共体发展到欧盟。(2分)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的后果和影响,欧洲联合增强了各国经济实力,提高了西欧各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2分)

(3)启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集团;用组建经济共同体的方式,维护亚洲和平局面等。(任答一点2分。)

步骤:收集材料、使用材料、得出结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