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学生真吵”的思考/课改困惑

 

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一个多学期了,可到现在还有部分一年级的老师与学校领导在说“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管理,学生很吵,要不是课改,就不会这样了”。

课堂教学中何为“吵”?学生为何而“吵”?学生吵闹的原因是因为课程改革吗? 

事实上,走入我们一年级的课堂,这种表面的“热闹”现象确实存在,且较往年突出。尤其是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如交流讨论成为了他们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有的课堂确实“热闹”异常。也难怪老师们说了,真吵!也有个别人认为,这就是“课改”! 

我想这些现象其实一分为二,我认为一种是教师缺乏组织能力,没有组织好教学。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能顾及全班而围绕几个学生进行教学,也就是俗称打乒乓球式的教学,而现实中我们是大班教学,不可能实施像美国那种比较自由的教学,且现在的教材(包括新教材)还是很重视知识教学的,因此必须组织好课堂教学,完成相关的任务。一年级的老师不要以为学生都会做就没关系了,因为现在很多幼儿园违规教学,有的甚至在大班就教乘法了,但这种教学是不系统的,机械的,急功近利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教学的起点完全建立在这个水平之上的。其实那些现在做不太来的学生者是真正的水平,是事实上的教学起点,但在我们老师眼里,他们已成了差生,这是人为制造的差生。在上课时这部分学生不能跟上学习进度,上课只好吵了!同时其他学生觉得又太简单,上课也不能专心了,所以又吵了。这也是现今我们很多一年级老师的困惑。怎样缩小两极分化现是我们实验教师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第二种是一般的时候不吵,到了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这个环节时就失去了控制,课堂中大吵大闹,教师去制止怕打击了积极性,不去管则显得很吵。我说这个“吵”有可喜的一面,采用了新教材和课改的一些理念后,我们的学生确实活了(本来就是活的),但传统的教学和千百年来形成的观念实难改变的。 

在这里强调的是有序的合作(讨论),建立必要的讨论规范,刚开始时可一步一步的安排,如轮流当小组长,小组发言人,或给学生编号,这次一号回答,下次二号回答。有的小组先安排学困生先发言,不要让小组成为优生的舞台。辅导一些优秀的学生怎样帮助其他同学,绝对不能一讨论就让一些优生发言,而其他学生鹦鹉学舌。让学生个人的竞争变成小组竞争。

 现在问题是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不能围绕主题,所以变得很是吵闹,实际上小组讨论合作不应该很吵闹的,而是应该照顾大家,轻声发言,当然就围绕一个问题真的争论那也是可以,一般的时候应该做到“顾全大局”,这个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较高的,但我们要求这样做起来,一步一步养成好习惯。 

我的想法是训练学生讨论不要马上用学科的问题(语、数),而可用平时的一些小问题练习,如“乱丢纸屑对不对”等,通过这种简单的问题讨论训练他们讨论的规范,必须人人发言,以后在课堂上可尽量压缩与讨论本质无关的时间,延长真正的讨论时间。 

教师一定要注意布置的讨论的时候要求要明确,问题不宜太多,而是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 

因为很多时候是我们老师自己没把握好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由发挥,要求不清楚,目的不明确,所以吵了。所以不怪课程改革,而是怪我们自己。学生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