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中学0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试卷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l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ABCD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3.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明朝的“三司”与汉代的“三公” ①都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 ②行政级别相同 ③权力大小不同 ④都直接听命于皇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日之将夕,悲风骤至”,这是龚自珍针对何时的国情发出的感慨?
A鸦片战争前夕 B 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辛亥革命前夕
6. 《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7.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提到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8.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9.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和白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 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10.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11.“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来侵略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
1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13.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17.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时,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时间
主要事迹
评价
20世纪20年代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18.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19.下图是1993年“汪辜会谈”的历史照片。下列对这次会谈相关史实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渠道 B会谈以“九二共识”为前提
C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由此被打破 D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相成
20.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一状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改变。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迎来了前来访问的尼克松总统,这次访问的直接结果就是
A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B《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八一七公报》的发表
二、非选择题:(共5题,满分60分)
![]() |
|||||||||||||||
![]() |
|||||||||||||||
![]() |
![]() |
![]() |
![]() |
![]() |
|||||||||||
![]() |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四: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评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2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3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2分)
(4)材料四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请在空白初填上适当的内容。和材料一、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重要特征?(5分)
图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2分)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3)材料三、四中,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其背景足什么? (1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D
C
A
C
C
A
C
C
C
D
C
A
D
16
17
18
19
20
B
B
B
C
C
二、非选择题:
21(1)三省六部相互监督和牵制,提高了政府的新政效率,进一步削弱宰相权力,加强了皇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
(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3分)
(3)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趋势:皇权逐渐加强(2分)
(4)(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特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掌握权力;实行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5分)
22.(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3分)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
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2分)
23. (1)目标:维护美国的统一。(1分)“感情纽带”: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1分)
(2)原则:联邦宪法至上和国家统一的原则。(2分)
(3)变化:材料三中表示对台湾没有野心,不想在台湾获取特权和建立军事基地,不使美国卷入国共战争;材料四表明美国要入侵台湾以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干涉中国内政。(4分)背景:朝鲜战争的爆发 (1分)
(4)承诺: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影响:确立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原则基础。(2分)
24.(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2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1分)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2分)
(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1分)
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
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1分)
25.(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1分)
(2)主要原因:暴政。(1分)表现: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任答两点得2分)
(3)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1分)
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分)
(4)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任答三点得3分)
(5)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任答三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