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所名校2009模拟精华重组文综全国卷

地理冲刺卷(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于2008年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昆仑站(80°25′01″S,77°06′58″E)的建设。结合插图,回答1―3题。

6ec8aac122bd4f6e
 

 

 

 

 

 

 

 

 

 

 

 

 

1.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80°22′00″S,77°21′11″E)        方向。(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2.科考队员建完昆仑站后,于当地时间20时55分升起了五星红旗,此时旗杆的影子方向为(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3.当昆仑站出现极昼且太阳高度为0°时,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地区小麦处于收      B.北京时间为3时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晨昏线与地轴夹角接近于9°35′

 

图1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回答4~6题。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甲―成都都江堰         乙―苏州园林        丙―拉萨布达拉宫       丁―长城

                                 图1

4.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地形崎岖        B.光照较少      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

5.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

A. 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

6.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完成6-7题。

6ec8aac122bd4f6e

7.图中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与其附近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光照充足             C.引黄灌溉         D.市场广阔

8.“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自然之美,旅游主体应注意(   )

A.把握观赏时机,远眺                   B.选择特定位置,俯瞰

C.选择适当距离,仰视                   D.人在画中游,以情观景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题:

9.该地理事物是:

A.水库         B.梯田

C.冲积扇        D.沙滩

10.该地理事物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

11.下列农作物最有可能在该地理事物

上种植的是:

A.水稻           B.甜菜      

C.谷子           D.玉米

 

 

 

 

 

 

 

 

 

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

12. (36分)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

6ec8aac122bd4f6e
 

 

 

 

 

 

 

 

 

(1)指出图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材料二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三  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3)简要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10分)

材料三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6ec8aac122bd4f6e省区

年代

山东省

青海省

1990年

8439万

446万

2000年

9079万

518万

 

 

 

 

(4)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              (大、小)。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10分)

 

 

 

 

(5)依据图文信息和所学地理知识,具体阐释青海省经济发展条件。(9分)

 

 

 

 

 

 

 

 

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8―10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题包括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等,结合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大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全国三大产业1-3季度产值比重及增长率示意图

6ec8aac122bd4f6e
 

 

 

 

 

 

 

 

 

 

 

 

 

 

(1)读图连线(6分)

A                  ①

B                  ②

C                  ③

(2)分析1986年到2002年我国产业重心变化规律(6分)。

 

 

(3)第一产业增长率较低,但农业是基础,面对耕地紧张状况,如何进行农业结构调整?(8分)

 

 

 

 

 

 

1.D  把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点的坐标和昆仑站的坐标用经纬线比较即可判断。

2.C  昆仑站建完时大约为1月份,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冰穹A处出现极昼,20时55分时太阳从西南方向照射过来,影子方向应该与光照方向相反,所以杆影朝向东北,故选项C正确。

3.D  当昆仑站出现极昼且太阳高度为0°时,太阳直射9°35′S,77°06′58″E地方时为0时,华北地区小麦处于生长季节或过冬时期,非收获期,北京时间为小于3小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此时太阳直射9°35′S附近,故晨昏线与经线夹角接近于9°35′,选项D正确。

4、B

5、A

6、A

7、C 【解析】其他地区灌溉水源不充足,而这里可以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故C项正确。

8.A  【解析】对于空旷的地区的景色,在观赏时要远眺,且要把握时机。故A正确。

9、B

10、B

11、A

12、[答案]  (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原因是地势自东向西逐渐抬升(4分)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3分)

(3)区位因素:位于河谷、地形平坦、河流供水;政治中心;历史悠久;交通要道;军事重镇(6分)

发展变化: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周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等。(4分)

(4)大  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10分)

 

(5)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水能丰富,矿产种类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旅游资源丰富(5分)

不利条件: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落后,人口压力较大(4分)13. (1)A  ③     B  ②    C  ①(每个2分)

(2)第一产业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第二产业先向西南再向东南;第三产业向东南。(每个2分)

(3)确保一定的粮食种植面积,保证粮食安全(2分);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开展多种经营(2分);大力发展林牧渔业(2分);因地制宜,防止耕地退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