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中学

高三上学期模块检测(二)

历 史 试 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直接写在试巷上。交卷时候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1.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试题详情

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试题详情

3.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试题详情

4.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C.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D.巴黎公社如果建立工农联盟就能够获得成功

试题详情

5.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  要。”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试题详情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试题详情

7.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试题详情

8.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评论说:“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试题详情

9.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人仕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试题详情

10.《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试题详情

11.近代民族工业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与近代化进程。下列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试题详情

12.《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试题详情

1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试题详情

15.宋代著名诗(词)陆游、辛弃疾的作品都渗透出浓厚的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国家危亡,民族矛盾尖锐                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

    C.政治腐败,经济崩溃                     D.战乱频繁,百姓的苦难

试题详情

16.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的平等  ,

试题详情

18.“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作品

中的“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会蹒跚、会

欢呼,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

生活的希望与憧憬,这位主人公是                                                                   (    )

    A.贝多芬               B.巴赫                   C.格林卡             D.福斯特

试题详情

19.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的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    )

    A.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B.绘画艺术的局限性

    C.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D.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试题详情

20.3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    )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航天技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5分.共60分。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6分)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文化因素对世界文明进程有何影响?(2分)

 

 

 

 

试题详情

     材料一  2000年至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8.4?、8.3?、9.1?、10.0%、10.1%、10.4%、10.7%另据统计,2007年GDP增速11.4%。初步核算,金年国内生产总值24 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网易财经

    材料二  在CRT彩电时代曾位列全球第一阵营的中国企业,在平板电视时代因受制于上

游核G技术等原因而逐渐跌出了领跑位置。……2007年,三星、索尼、飞利浦分列全球液晶电视(平板电视)出货金额及出货量前三名,夏普、LG、东芝与松下居第四至第七位,其中没有中国企业的影子。……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说,中国彩电巨头在平板电视时代不掌控上游核心技术,难以发挥成本优势。2007年第四季度液晶电视……在全球市场已大大超越CRT彩电。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日本为86%,西欧为84%,北美市场为78%,而中国市场CRT彩电销售仍占很大比例。

                                        ――段志敏(京华时报2008年02月2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我国2000--2007年GDP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不利因素?(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一位外国评论家说.中国是“一个既富有叉贫穷、既强盛又脆弱的大国”。试以上述中国经济状况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o

    1.C  2.B  3.D  4.C  5.C  6.B  7.D  8.B  9.A  10.C  11.A  12.A

    13.D  14.A  15.A  16.B  17 B  18.A  19.A  2O.A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5分.共60分。

21.(15分)(1)欧洲冷战: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苏联和东欧针锋相对,成立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两太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4分)亚洲热战:发动或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2分)

   (2)不同意。(1分)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积极反苏、反共。(4分)

   (3)马歇尔计划前实施对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4)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22.(16分)(1)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2分)(任意两点得2分)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尊翼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6分)

   (2)信息:山水画成为独立的蕊种(或注重意境);风俗画开始出现。(2分)   

    社会风貌: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2分)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文化普及。(2分)

   (3)影响: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和外贸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传播;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2分)

23.(14分)(1)趋势:平稳、快速增长。(2分)原因: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是经济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6分)

   (2)技术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地位。(2分)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分)(答案不服。任意一点即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一方面,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还有很大差距。(答案不限,只要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分)

24.(15分)(1)表现: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革命;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3分)

   (2)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一步瓦解旧的封建生产关系;  “自由主义”的革命和改革运动发展;社会阶级结构分化,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明显对立;“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增长。(或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4分)(任意两点得4分)

    法国思想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许多国家代议民主制的建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3)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设完善“福利国家”;建立欧洲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4分)(答对任意两点给4分,此题不超过4分)w.w.w.k.s.5.u.c.o.m

www.ks5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