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石 砚      审题:语文备课组      2008.11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悲(chuàng)           益(pí)                 田(qì)                 岿然不动(guī)

B、攻(jié)                  告(fù)                 甘(lǎo)                时乖运(qiān)

C、介(juàn)               城(yú)                  恶(zēng)              鳞次比(zhì)

D、售(qìng)              价(xiāo)              雨(qǐ)                 畏不前(xǐ)

试题详情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陷阱       改斜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B、讥诮        张惶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范畴        终身大事      肄业      出奇不意      D、抱负       良晨美景      储藏      连篇累椟

试题详情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②如果往抽象里     ,黄酒带有中国哲学里特有的颜色和气味。它一味的顺从、宽厚、无奈以及庞大的苦难意识,是有点像过于普通的江南百姓。

③一个民族有一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     也就有了他们的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的心理状态。

A、吝惜       考量      进而                                  B、吝啬        考量      从而

C、吝啬        估量      进而                                  D、吝惜       估量      从而

试题详情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再如,即使同类文化的分布范围很广,又怎样证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凭什么说“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

B、“我是来救人的,不是来休息的。”一名救援者说:“请让我再去救一个人吧!”最后,他竟跪在了医护人员的面前。

C、因蔡华教授《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一书而蜚声海内外的纳人(摩梭人),其独特的走婚生活模式特别受外界关注。

D、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魏晋时期的“衣冠南渡”、清朝初年的“发冠苟政……等等,所有这些事例,都反映了服装与政治的关联。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了7.7级大地震,这场大地震不仅如今知道的人不太多,就是当年也远没有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

在这场大灾难过去整整30年之后的200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县举行大地震30周年公祭时,首次正式公布这场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伤亡总人数近5万人。

当年的媒体远没有今天发达,传播新闻的媒体主要是报纸和广播,在通海大地震发生之后的3天之内,不论是中央的报纸和广播,还是地方的报纸和广播,均没有任何关于大地震的报道,大地震发生之后的第4天,即1970年1月9日,《云南日报》才有了一篇关于这场大灾难的报道,标题为《我省昆明以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灾区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迎击地震灾害》,文中没有提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后《云南日报》和《人民日报》的报道关注的也是灾区群众在大灾之后“不要救济和捐助”,只要精神食粮和精神鼓励:灾区人民向国家提出“三不要”――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对捐献的物品全部退回。云南省抗震救灾办公室退回各地捐款115万元,灾区人民只收下毛主席著作、毛主席画像、毛主席像章和慰问信。

试题详情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

1976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一条新闻《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 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这篇新闻采用的是新华社通稿,只有400余字,有10多个字提到了地震的后果:“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当时是“文革”后期,“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当时最重要的工作,因此,报道必须突出当时的政治。报道的最后一句是:“他们(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决心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发扬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团结起来,奋发图强,争取这场抗灾斗争的胜利。”

……

唐山地震是极其惨烈地发生在城市内的强破坏性地震,在人们的酣睡中,有100多万人口的唐山市转眼间变成一片废墟,震区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可是,当年灾难死伤人数是国家机密,中国内地对死伤人数没有任何公开报道,中国也没有接受任何国家的援助。

试题详情

1979年11月22日新华社从大连发布的消息说:“在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总共死亡24.2万多人,重伤16.4万多人。”

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不到20分钟,新华社就发布了消息,此后,包括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在内的中国各类新闻媒体各尽所能,详尽客观地报道了地震破坏的程度,及时更新伤亡人数,及时报道国际国内救援的情况,与30多年前的中国地震新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中国的巨大进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28日,有删节)

试题详情

6.下列对1970年云南通海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与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二者不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通海大地震发生后由于种种限制,没有大力宣传,不仅现在知道的人很少,就是在当时知道的人也不多;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报道没有任何限制,各类新闻媒体各尽所能及时报道,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国际上也广为人知。

B、通海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宣传的重点是灾区人民在大灾之后“只要精神粮和精神鼓励”,“不要救济和捐助”,连国内各地的捐款和捐赠的物品都要全部退回,当然就不可能对救济和捐助作正面详尽的宣传报道了。

C、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四川,这并不是说灾区人民不要“精神食粮和精神鼓励”,精神食粮和精神鼓励固不可少,全国人民都喊出了“四川加油”的呼声,但给以物资援助,以解燃眉之急,也是不可或缺的。

D、1970年传播新闻的媒体主要是报纸和广播,很不发达,所以一直到第4天才有第一篇关于大地震的报道;而今天的新闻媒体显然比38年前发达多了,所以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20分钟,中国各类媒体就迅速地作了详细报道。

试题详情

7.下列1976年唐山大地震与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二者不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由“四人帮”控制的《人民日报》只刊发了一条400余字的简短的新闻稿;而从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的那一天起,报纸整版整版报道,电台一天24小时不间断播报,网络天天及时更新,电视更是采取全天直播、滚动播报的方式,让全国人民及时了解有关汶川地震的最新情况。

B、唐山大地震的报道大力宣传“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大力宣传灾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从这里,我们可心领略到“四人帮”时期新闻报道的“文革”语言特色。

C、唐山大地震是极其惨烈的强破坏地震,有100多万人口的唐山市瞬间变成一片废墟,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对此,当时的《人民日报》只用一句话概括了地震的后果:“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敢于蔑视困难,勇于争取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志愿者、消防、武警、解放军官兵从四面八方赶来救人,救济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灾区,各类媒体对抗震救灾情况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滚动播放。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度重视。

试题详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偕罚金              止:仅仅。                         B、有中官预军事横               素:一向。

C、一以法,           绳:准绳。                         D、帝之                                怜:怜爱。

试题详情

10.下列句中的“遇”字,与文中的“前帅优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贼将战,一禀副总管节度                             B、盖追先帝之殊

C、进,与操于赤壁                                           D、然公子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偕刚正不阿、胸怀磊落的一组是( )

①在官,数上书论时政。                                ②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

③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              ④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

⑤偕以谓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       ⑥偕对曰:“襄尝缘公事抵我,我岂可以私报耶?”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偕从小在终南山学习,后中进士,为官多年,针对朝廷用人不当的问题,多次向仁宗上书进谏。

B、杨偕与孔道辅、范仲淹为郭皇后被废,据理力争。而孔、范二人遭贬时,杨偕表现出为人仗义的特点,并且为富民陈氏女入宫选后之事继续上书进谏。

C、杨偕性情刚烈而忠诚质朴,一心为公,敢于为国家和百姓说真话,而对持不同意见的官员不搞小动作,不公报私仇,表现出光明磊落的特点。

D、杨偕具有很强的政治才干和军事修养,平生既有胆量,又有见识,特别是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建树,但对敌人有些心慈手软,以致晚节不保。

第Ⅱ卷(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4分)

译文:                                                                                    

(2)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3分)

译文:                                                                                  

(3)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盾。(3分)

译文:                                                                                  

试题详情

17.“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说说这个句子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答:                                                                                   

                                                                                        

                                                                                       

试题详情

18.文章是怎样组织材料的,请说说文章的结构安排。(5分)

答:                                                                                    

                                                                                       

                                                                                       

试题详情

19.对清瘦同学那么美好而甜美的回顾,被一个电话打断了,结合倒数第三段的文字,请你说说作者的观点和有些什么样的感受。(6分)

答:                                                                                    

                                                                                        

                                                                                          

六、(9分)

试题详情

20.现在一些用于电脑和网络的术语广泛被用到生活中,请你用“刷新”、“复制”、“粘贴”写一段话来揭示某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5分)

答:                                                                                    

                                                                                         

试题详情

21.第二届中国××学术大会组委会决定邀请某著名教授参加会议,并根据该教授的学术专长约请其为大会作指定的学术讲座。在这份邀请函的正文中,有四处语言不得体的地方,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教授;

第二届中国××学术大会定于4月25日在江苏无锡市举行,鉴于您在××××××方面的学术成就,大会组委会真诚地邀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在本次学术大会上作一次题为××××××××××的2小时的学术讲座,一定准备好讲座材料准时赴会。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七、(60分)

试题详情

13.答:那方法是在外用战车环绕成阵,在阵内并排使用盾牌。杨偕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国家的实力一天天弱小,应该暂时答应元昊的要求,慢慢谋划消灭他的办法。皇上您不忍心杀他,请求您让他到外地做官,不适宜把他留在京城。

试题详情

14.(1)“藏”和“退”,用“藏”字,意蕴丰富,雨停天晴,若去寻找雨的踪迹,只能从树叶树枝挂着的水珠上见出分晓,但诗人远望,大片树林所挂的水珠是无法辨清的,只能看出那一团苍翠的、湿漉漉、雾蒙蒙的大概罢了,由此可见“藏”字用得极妙;用“退”,意思是说,雨晴风起,风吹退江面新涨的潮水,这就形象地描绘出风吹潮涌的景观。这样写紧紧把握住雨霁初晴的特征,意象鲜明,诗意清新。(2)抒发了作者离别家乡,羁途漂泊的伤感之情,首联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沿运河北上,家乡便越来越远了,才入维扬,就感到乡关已远,那么日后路途中的心境如何,不就可以想象得到了吗?尾联写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客衣”,点出作者的游子身份;“薄”字写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鲜明对比, 且有因果关系,突出了诗人羁旅中的艰辛,隐发漂泊失意之叹。

试题详情

15.(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试题详情

16.这里的“呓语”就是那段不可复制的时光,包括:①冰棍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②不知寒冷而进行堆雪人比赛,③用秋天的树叶做成各类小物件的乐趣,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烂的海滩,⑤在地图上做了多多的梦,⑥还有一个铭记于心的少年时期的那份天真无邪的情感。

试题详情

17.用比喻的方法,把夜来香比作美好的童年,不说回忆童年,而说“夜来香”在心底悄然绽放,并且突出了其强大的冲击力,而将感官“击碎”。形象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巧妙地引起了全文。

试题详情

18.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总――分――总”,由一个不眠之夜引起对儿时的回忆,前面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主要是引出后面对清瘦少年的回忆,用以表达作者观点和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能使自己感到一种温柔的夜。

试题详情

19.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障眼法,少年时的同学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时光,并说那种情感值得永远去铭记,但由于后来因诸多因素,使少年渐行渐远,因此, 在作者细腻的心灵世界,有一肌浓浓的感伤、落寞、失落等心绪在萦绕,挥之不去。

六、

试题详情

20.生活需要不断“刷新”,工作每天都在“复制”,希望爱情不会只有“粘贴”!

试题详情

21.(1)鉴于――久闻;(2)真诚――荣幸;(3)抽空――抽出时间;(4)一定――恳请;(“鉴于”有点居高临下,“真诚”没有体现谦敬礼仪,“抽空”的语体色彩不得体,“一定”带有强令的口吻。)

七、

试题详情

22.略。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