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高考复习学校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政 治 试 题      命题:董亚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务必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作答。

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交卷时只需交答卷纸。

第一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的制度保障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试题详情

2.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饱经忧患,然而他最终仍然振作起来,发出了“要扼住生命的咽喉”的坚强呼声,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等许多不朽的作品。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质变    D.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试题详情

3.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在全国拥有4亿观众,平均收视率超过央视的春节晚会,这进一步证明了在信息时代,“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市场的主宰”。这是因为         

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D.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中,国资委提出了明确目标:  2004年起,用4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基本消化历史遗留问题。据此回答10―11题。

试题详情

4.实施企业破产制度,其必然性是   

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②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③长期亏损、资本抵债的必然需要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佳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5.对于企业来讲,实施企业破产制度的意义是 

A.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B.强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了企业活力

C.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D.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试题详情

6.江苏省《关于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分配档次。同一岗位可设若干工资等级,各岗位工资标准间适当拉开差距,重点提高关键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资水平,向一线岗位倾斜。拉开档次和差距体现的是   

A.兼顾公平原则    B.效率优先原则   

C.按劳分配原则    D.分配决定生产原则

试题详情

7. “对于差异很大的事物,要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对于极其相似的事物,要善于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D.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结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试题详情

8.2005年818,公安部正式发布《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并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这体现了国家机关活动坚持了  

A.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C.依法治国的原则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试题详情

9.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试题详情

10.关于人民币的发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人民币的面值(如10员、2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人民币代表多大的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下图是现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的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试题详情

11.以下对右图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图没有表现出等价交换的全部内容     

B. 图示说明等价交换是不可能实现的

C. 图示反映的是货币出现后的等价交换情形  

D. 图示说明价格并不总是与价值相符合的

试题详情

12.如果用图中的AB段来表示我国现阶段钢材市场示意图的话,对它的正确描述是  

A. 钢铁生产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必然会导致生产原材料供过于求

B. 钢材市场上进行的是不等价交换,违背了价值规律

C. 这时市场竞争主要在钢材生产者之间进行,必然会出现不正当竞争  

D. 这时有些钢铁生产者会出现自发性与盲目性倾向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

议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于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修正案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并规定,据此回答

试题详情

13.漫画提出“个税的起征点标准由谁

定?”的问题,正确的回答是   

A.公众听政陈述人   B.工薪阶层的工资数额      

C.中央人民政府   D.经济状况和个人收入状况

 

试题详情

14.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推出了助学贷款服务。可以为大学生  

提供这一服务的银行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试题详情

15.下列既体现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的一项是  

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 邯郸学步                  D. 唇亡齿寒

试题详情

16.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认识能力会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下列属于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是  

A. 大胆否定,创新规律        B. 打破常规,逆向思维

C. 积累知识,传承文化        D. 运用概念,作出判断

试题详情

17.        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政治自由  D.人身自由

试题详情

18.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的是   

A.依法治国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现共同富裕

试题详情

19.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试题详情

2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A.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B.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C.生产资料的分配原则    D.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

试题详情

2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D.实现共同富裕

试题详情

22.2005年6月11日,中国和欧盟之间通过谈判,就解决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了一致,避免了双方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利用外资,对外技术交流工作中,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自力更生原则  D.平等互利原则

试题详情

23.孟子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体现的哲理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外部条件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试题详情

24.以下名言、俗语中前后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有 

A.“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C.“真金不怕火炼”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百闻不如一见”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试题详情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25.以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议会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的政体类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D.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试题详情

26.下类各项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C.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试题详情

27.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D.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试题详情

28.2005年,在各地举行的公务员考试中,不少农民由于成绩突出,被国家人事部门录用为公务员。这表明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迈向成熟的标志

B.我国农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C.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D.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试题详情

29.为了缓解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国家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在工业、服务、住房、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采取节能型设备。这表明  

A.节约资源、能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B.市场监管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 

C.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税收是实现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试题详情

30.2005年9月18日,德国第十六届联邦议院选举结果揭晓,安吉拉.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与自己的联盟党-“社民党”占据议会多数席位,在议会选举中获胜。11月22日默克尔从德国总统克勒手中接过总理委任状,正式取代已经担任7年德国总理的施罗德。由此可见    

A. 德国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

B. 德国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是只拥有虚位

C. 议会是德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D. 德国的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试题详情

31.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呼吁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他说:“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胡锦涛主席关于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   

A.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B.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D. 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管理专家说,降价决不是一种简单的让利行为。对外来说,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内来说,则是企业的一场“内部革命”。据此回答32-33题。

试题详情

32.“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表明了                         

A.降价能导致商品价值量增加                      B.市场占有率受价格高低的影响
C.商品价格高低可以影响市场的需求量        D.价格变动与产品的供给量密切相关

试题详情

33.上题材料中的“内部革命”主要应包括 
A.增加产品的价值量                             B.增加科技含量,降低成本
C.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D.调整收入分配,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

 

 

 

 

 

 

 

 

 

 

 

 

 

 

滨海县高考复习学校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政 治 试 题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试题详情

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试题详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34.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1)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试题详情

35.“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回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违约毁约、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企业失信行为。有人认为:“信用行为的缺失都是市场惹的祸。”请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

 

 

 

 

 

 

 

 

 

 

 

 

 

 

 

 

 

 

试题详情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1分,共22分。

36.没有取得成功的实践是毫无意义的。

 

 

 

 

 

 

 

 

 

 

 

 

 

 

 

 

 

 

 

 

试题详情

37.背景:我国过量消耗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世界第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世界第二,大气质量符合一级标准的城市不足1%。

辨析:资源消耗越低,社会发展就越全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共35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试题详情

3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要坚持以发燕尾服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要强求一律。

 (1)用经济学知识说明我们党在“十一五”期间为什么仍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2)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贯彻哪些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试题详情

39.材料一:表一、2004年江苏的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的位次

指标

经济总量(亿元)

城镇居民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水平

试题详情

15512.35

10482

4754

位次

2

7

5

项目

人均耕地

水资源总量

森林覆盖率

人均矿产资源储量

每平方公里的污染负荷

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

在全国位次

23

20

27

26

1

1

材料二:2004年江苏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试题详情

表二、江苏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在全国的位次

14.8%

试题详情

50.2%

35%

试题详情

注:江苏第三产业的比重位居全国18位,比浙江、福建、广东分别低4.0、3.4、1.8个百分点。

材料三:2004年江苏南中北三大区域差距情况(单位:元)

区 域

人均GDP

人均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苏 南

42965

试题详情

1401.15

12514

6544

苏 中

15687

试题详情

279.57

10195

4765

苏 北

10004

试题详情

296.44

9116

3906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统筹江苏的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3)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江苏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滨海县高考复习学校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C

A

B

B

A

C

C

D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D

A

B

A

B

B

B

C

D

C

C

二、不定项选择题: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A

ACD

BC

AC

C

BCD

ABCD

BC

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34.(1)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3分)

(2)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第四,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6分,少一点扣2分)

 

35.①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可能导致不正当经济行为。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1分)

②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公平、诚信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原则;(2分)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要求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2分);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1分,共22分

36.(1)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活动。(1分)人们进行实践活动都希望达到预期的目的,为自身服务。(2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分)没有取得成功的实践,只要人们能够正确对待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够推进认识和实践的深入发展。(2分)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分)成功的实践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获得的。(2分)

因此,笼统地说没有成功的实践是毫无意义的是不科学的。(1分)

 

37.(1)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减少能源消耗。(3分)

(2)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关键。。。(3分)

(3)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要求人们既要重视经济发展的数量,更要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政治文明建设。(5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共35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8、(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分)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

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2分)农业的基础地

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2分)   

  (2)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示范:

坚持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中心任务:

坚持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做到“五个建设”的协调发展:

坚持发展的观点,创新发展农村各方面的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搞形式主义。

答出其中的一点得4分,答出二点得7分,三点以上给12分)

 

39.(1)材料一中的表一说明江苏的经济总量、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在全国均位居前列。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位次与经济总量的位次不协调。(1分)表二说明江苏的资源、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1分)表一表二主要说明了江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受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1分)材料二说明江苏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1分)材料三说明,江苏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中、苏北与苏南地区在经济总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分)

(2)第一,江苏经济总量大,工业比较发达,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战略。(2分)第二,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要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苏中、苏北的发展;(2分)第三,苏中、苏北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发展;(2分)第四,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分)

(3)第一,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江苏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小省,而工业比重较大,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比较大,所以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分)第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江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兴工业化道路。(2分)第三,联系是普遍的,经济发展要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结合起来。(2分)(用全面观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