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全国Ⅱ)理综
化学试题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解析:烷烃分子结构,是以每个碳为中心的四面体结构,多碳烷烃的碳链是锯齿型的,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石油分馏所获碳原子在1―4之间的烷烃混合物叫石油气,更进一步分离石油气可获得丙烷。烷烃随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多,状态由气态、液态、固态变化,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分子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丁烷比丙烷易液化。
考点:烷烃的结构、物理性质(液化)、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丙烷的获取(石油分馏)。
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基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生成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考点:酸中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8.对于IV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
B. Si、C、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 SiO2和CO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
考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9.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解析:设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
V(NaOH)=
二者混合后反应,所得溶液PH=12,则 c(OH-)=10-2mol/L
则,c=0.05mol/L
考点:酸碱中和反应,pH计算
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试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 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 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出现蓝色
D. 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出现红色
解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其本质是电解水
b极为阳极:4OH- - 4e- = 2H2O + O2↑
a极为阴极:4H+ + 4e- = 2H2↑
a极逸出气体为氢气,b极逸出气体为氧气,二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a极氢气的体积是b极氧气的体积的2倍,则A、B均错误;a极氢离子得电子,所以a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遇石蕊试液变蓝;b极氢氧根离子放电,致使b极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遇石蕊试液变红色,则C错,D正确。
考点:电解原理,酸碱指示剂性质。
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mol B.(A-N)mol C. ( A-N)mol D. (A-N+m)mol
考点: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基本计算。
12.(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2、H2O、N2、NH3
B. N2、SO2、H2O 、NH3
C. N2、SO2、NH3、H2O
D. H2O、NH3、SO2、N2
解析:本题的本质是考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3(NH4)2SO4 = 3SO2↑+N2↑+4NH3↑+6H2O↑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 (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的量
CO2
H2
CO
H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解析:等效平衡问题。基本思路是,⑴利用“归一”原则,把丙和丁两组中产物的量按照方程式的计量数化归为反应物的量;⑵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只要初始加入量成比例,就属于等效平衡。依据这个原则进行判断甲和丙为等效平衡,乙和丁伟等效平衡;⑶乙和丁两组实验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甲和丙两组实验中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的2倍,而氢气的量保持不变,乙和丁两组实验所建立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和丙两组实验基础上,向体系中分别加入a mol CO2,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大反应物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CO物质的量增大。故选择A。
考点;平衡移动原理,等效平衡。
26.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K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
△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 ;
(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 ;
上述分解反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其分解率α1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分解率α2,α2 α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 ;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4 △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 Cl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2P(s)+3Cl2(g)=2PCl3(g) △H=-612kJ/mol
(2)PCl5(g)=PCl3(g)+Cl2(g) △H=+93kJ/mol 25% 大于
(3)因为PCl5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太高,不利于PCl5的生成。
(4)-399kJ/mol 等于
(5)PCl5+4H2O=H3PO4+5HCl
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
27.(15分)
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原子序数小于Z。.
(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 晶体,俗名叫 :
(2)R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其化学式为 ;
(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它的另一氢化物X2H4是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 ;
(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和 ;Q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答案:(1)分子,干冰
(2)正四面体,非极性 Si3N4
(3)三角锥形,
(4)和CCl4 非极性分子
考点: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28.(13分)
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③加CCl4后,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步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④ ;
实验⑤ ;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答案:(1)①说明可能含有CO32-或者含有SO32- 因为二者水解均显碱性;
②肯定含有CO32- ,肯定不含SO32-、因SO2有刺激性气味
③肯定不含有Br-、I-,因两者均能与氯水反应后生成单质溴和单质碘,溴和碘单质溶解于CCl4显色;
④肯定含有SO42-,因BaSO4不溶于盐酸。
⑤肯定含有Cl-,因AgNO3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HNO3。
(2)NO3-
考点:离子反应,实验问题
29.(17分)
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1)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式为 ;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 。
(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为
(3)写出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①的反应类型 ,④的反应类型 ,⑦的反应类型 。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1),
(2)
(3)
(4)水解,取代,氧化
(5)CH3CH=CHCOOH CH2=CHCH2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