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朝鲜半岛再起风云文科综合角度分析及设题
一、热点材料:
三、角度分析
1.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中方认为,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的反应应该有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推动六方会谈的进程。这是我国政府对外职能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2.体现了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也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朝鲜进行卫星发射试验,其目的也在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中国能够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也是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3.体现了国家利益决定对外关系。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朝鲜宣布卫星发射试验后,各国政府立即作出反映:中国坚持一贯立场,要求重启六方会议;俄罗斯敦促朝鲜停止试验行为,美国、韩国、日本则对朝鲜提出警告。这表明,各国以本国的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来制订对外政策。
4.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政府主张朝核问题的解决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这体现了我国的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平共处五项原则。
5.体现了各国的政体和国体。朝鲜宣布卫星发射试验后,各国政府官员向国际社会表达了本国政府的立场。这些官员的称谓不同,国家机构的名称也不同,这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性质。
6.体现了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世界,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确保世界和平稳定,是许多国家的共同愿望,这反映了要求和平、稳定、发展的世界总趋势。
7.体现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二)哲学常识
1.六方会谈能够从美、朝存在较大分歧到逐步达成共识再到现在出现纷争,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的观点。中方与美、韩、日、俄、朝等几个国家在无核化问题上既有一致的立场,也存在着分歧,我国在处理两国关系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朝鲜核危机的出现是历史和现实原因的混合体,在解决过程中必须立足历史和现实,这体现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历史统一的观点。
3.朝鲜核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中、美、俄、日、朝、韩等六个国家,还涉及到联合国出面干预,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4.朝核问题反反复复,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风波再起,体现了事物是发展的观点。也体现了事物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中国从当今国家形势的发展趋势出发,为了防止核扩散,促进各国在核不扩散领域的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安全,反映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关系。
6.中国在朝核问题上一贯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外交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本次事件再度复杂,中国重申了自己的一贯原则。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反映。
7.朝核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朝鲜自身,而国际势力的帮助和干预,只是外部因素。这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
8.朝核问题的出现,表象上看是朝鲜要加强国防力量。美、日等国反对的本质是企图遏制朝鲜的发展,保卫自身的安全。这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历史学科
1.朝鲜历史重大事件回顾
(1)1876年,日本打开朝鲜国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把清朝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它的控制;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把朝鲜变成“保护国”;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
(2)20世纪30年代,朝鲜人民在金日成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
(3)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以北纬38º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1949年8~9月,在美苏支持下,南部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朝鲜半岛分裂。
(4)1950年6月~1953年7月,朝鲜战争中,中朝人民联合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5)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渐开始对话,经济往来增多。2000年6月,两国领导发表《共同宣言》,承诺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而努力,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2.人类使用核能的重大史实
(1)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换关系式,为核能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2)1945年,美国试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3)二战后,原子能技术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之一。1954年,第一座核电站建成,标志核能开始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
(4)到2000年底,世界正式运转的核能发电站共有400多座,发电量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
3.联合国及其发展简史
(1)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英、美、苏三国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中、美、英、苏等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筹划建立联合国。
(2)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在纽约。其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联合国中,安理会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其在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因此任何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决议拥有否决权。
(3)联合国成立初期,美国是主要操纵国,并通过联合国通过了朝鲜战争的错误决议。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联合国逐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特别是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后,联合国的正义作用日益得以体现。
C、地理学科
1.朝鲜半岛的地理知识
(1)位置重要,三面环海。东为日本海,西为黄海,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2)其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从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向中国东北、蒙古的大陆性气候过渡。
2.关于核能的有关地理知识
(1)特点:具有巨大的能量。
(2)建立核电站的要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设备要求高,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3)世界上铀矿丰富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非。
(4)目前主要发展核电的国家: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等。
(5)我国的主要核电站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和正在建设中的岭岙核电站。
(一)选择题:
四、创新试题:
1、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及北部与中国相接,东南隔________与日本相望。
A.东海 B.日本海
C.朝鲜海峡 D.黄海
2.中国与朝鲜的分界河流是
A.汉江、乌苏里江 B.鸭绿江、乌苏里江
C.图们江、鸭绿江 D.汉江、图们江
朝鲜半岛对于任何一个想控制东亚的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注定了朝鲜半岛将在东亚乃至全世界的历史舞台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回答3~4题。
3.朝鲜东临_________洋,西临_________,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A.北冰洋、东海 B.太平洋、渤海湾
C.太平洋、东海 D.北冰洋、黄海
4.核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其优点是
①核燃料能量密集 ②地区适应性强 ③核废料无污染,安全系数高 ④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远古以来,居住在大陆和半岛的先民就有许多来往和联系。据此回答5~6题。
5.以下关于古代中国与古代朝鲜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①古代中国与古代朝鲜族人(又称韩人)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交往已有3,000多年。②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流还常常充当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③辰韩因为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汉时中国输出朝鲜的物品主要是檀弓和果下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朝鲜与汉、唐关系的相同点是( )
A.派遣大量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B.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深受中国影响
C.服饰、风俗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D.多次通好于中国,双方经贸频繁
7.十九世纪末,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1894年,中国清政府派兵进入朝鲜的直接目的是
A.抵制日本对朝鲜的渗透和入侵
B.帮助镇压朝鲜国内的农民起义
C.解决朝鲜国王解决国内的反对派政变
D.反对俄国对朝鲜的渗透和入侵
抗美援朝是中朝友谊的象征。回答8~9题。
8、中国在1950年发动抗美援朝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朝鲜人民的民族利益
B.打击美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政策
C.维护中国、亚太和世界和平
D.为解放台湾作军事政治准备
9.美国策划发动朝鲜战争时,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是
①英国 ②苏联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日本 ⑤法国 ⑥中国台湾 ⑦美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⑦
10. 66年前,做出维护朝鲜的独立,并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的宣言是( )
A.《开罗宣言》 B.《独立国家宣言》
C.《雅尔塔宣言》 D.《波茨坦公告》
朝鲜半岛再起波澜,说明当今世界在总的缓和中还存在着紧张和动荡的因素。据此回答11~15题。
11. 由于朝鲜半岛核问题既有深刻历史渊源,又有复杂现实因素;既事关双边关系,又牵扯多边协调;既需确立原则,又要具体实施;既是外交问题,也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问题密不可分,因此中国主张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整体上综合考虑。 这说明:
A、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朝鲜半岛最敏感的问题是核问题。核能一方面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如核泄漏和核辐射甚至核战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主观符合客观
②矛盾具有两面性
③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④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13.朝核问题虽然起于“核”,但实质上源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各国利益的分歧。这说明
A.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4.中方认为,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的反应应该有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推动六方会谈的进程。这说明
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②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我国在朝核问题上仍将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 ④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15.
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
B.维护大国利益与安全的国际机构
C.维护发展中国的利益与安全的国际机构
D.完全体现国际公正、合理的国际机构
16.读朝鲜半岛区域水系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区域所示国家与中国的陆上边界是什么?
(2)该半岛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影响其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3)试分析朝鲜主要的气候特征。
(4)图中35度纬线东南部有一重要海峡,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试从地理角度分析其位置特点。
(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简析世界核能的分布状况;结合所学核能的特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发展核电的原因。
(6)图示区域河网稠密,但水系不对称,试分析其原因。
(7)图示区域地形多山,地形对河流影响较大。试表述山地影响下的河流特征。
17、材料一:
材料二:2009年 4月,朝鲜宣布要进行卫星发射试验后,各国政府立即作出反映:中国坚持一贯立场,要求重启六方会议;俄罗斯敦促朝鲜停止试验行为,美国、韩国、日本则对朝鲜提出警告。
(1)核武器将导致核战争,请结合历史学科的有关知识,列举世界核武器和核能使用的主要状况。
(2)朝鲜核问题出现以来,不同的国家在对朝鲜使用核能和进行核试验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立场。请分析这一现象体现出的哲理。
(3)分析朝鲜外务省在平壤发表声明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4)中方认为,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的反应应该有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是我国建立“和谐世界”理念的具体体现。请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谐世界”的内涵。
1.C 2.C 3.B 4.B 5.C 6.D 7.B 8.C 9.B 10.A 11.C 12.A
13.C 14.A 15.A
16、(1)鸭绿江 图们江
(2)水稻种植业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西海岸为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有良好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人口稠密;稻米是人们喜爱的食粮;国家政策支持鼓励。
(3)朝鲜半岛东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内陆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因此,呈现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特点。
(4)朝鲜海峡扼东北亚地区与东南亚海上往来的要道,背依大陆的半岛,又是日本群岛通往亚洲大陆桥的“天然桥梁”,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5)从各洲来看,亚洲最多、其次是北美、拉美、西欧和非洲。从国家分布情况来看,世界上铀矿丰富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非。核电虽然是资金密集型工业,需要大量投资,也是高技术型工业,对技术的要求高。但它能量巨大,运转费用低,收益大,且可利用率和安全性正在加强。故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6.半岛地势北部和东部高峻,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和东部山地西流注入黄海,形成不对称水系。7.流程短、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瀑布、不利航行,但水能丰富。
17、(1)①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换关系式,为核能的使用奠定了基础。②二战中,美国提出“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1945年,美国试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从主观方面讲,主要是因为:一是立场不同;二是世界观、人生观、思维不同;三是知识构成不同。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③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次要方面,因此要抓主流;同时又要兼顾次要方面。
(3)①朝鲜宣称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抵制核威胁,捍卫国家主权。②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美国对朝鲜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不断地进行军事演习的威胁,朝鲜对此严重不满。③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总的缓和中存在着紧张和动荡的因素,世界并不太平。导致紧张和动荡的主要原因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应该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④体现了朝鲜的国家职能。朝鲜宣称进行核试验属守其国际责任,是推动世界裁军和世界无核化,这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
(4)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谐世界”主要是对我国宝贵外交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这说明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②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和谐世界”主张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新安全观”等重大理念的延续,是对话求安全、和平发展思路的深化。③矛盾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和谐世界”主张特别强调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进行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是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的表现,也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的表现。④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全球化趋势下,南北差距加大是客观事实,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