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河北邯郸一中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前30个每题1分,后10个每题2分共50分)
1.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
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
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认识基于清朝的 ( )
A.闭关政策 B.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吏治腐败
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 )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C.烟草传入中国的盛况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3.租界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最早的租界位于( )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重庆
4.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
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破产
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5.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6.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
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
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7.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
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
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 )
A.姚莹 B.徐继? C.郑观应 D.严复
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
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9. 19世纪中期,清咸丰帝多次拒绝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这说明咸丰帝 ( )
A.不与西方列强打交道 B.维护民族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