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Be 9  C 12  N 14  O 16  Ne 20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35.5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共   4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卷共18题。1―8题每小题2分,9―18题每小题3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最强悍”工程。“鸟巢”运用了高强度、高性能的钒氮合金高新钢,

并采用新一代的氮化镓铟高亮度LED材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的熔点通常比组分金属高,硬度比组分金属小

B.已知Ga处于ⅢA族,可推知氮化镓化学式为Ga3N2

C.用金属铝与V2O5冶炼钒,铝作还原剂

D.金属铟的应用前景广阔,被誉为“21世纪金属”

2.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海水中含有镁元素,故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可以得到金属镁

B.从海水中可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或其水溶液都可制得Cl2

C.利用蒸馏原理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是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D.无论是海水波浪发电还是潮汐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A

甘油

化合物

纯净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

化合物

D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通玻璃与钢化玻璃成分不同,所以性能不同,用途不同

②光导纤维导电能力很强,是非常好的通讯材料

③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氧化钴加入到普通玻璃中可制成红色玻璃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

5.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42-

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6.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得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7.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8.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  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下列选项中所涉及到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

A.11.2L Cl24.25 g NH3所含有的原子数

B.18.0 g 重水(D2O)与20 g Ne所含有的电子数

C.标准状况下36 g H2O与1.204×1024个O2分子所占的体积

D.等物质的量的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10.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共含有Cu2+、K+、H+、Cl-、CO32-、OH-6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含其中3种离子并呈蓝绿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含有的另3种离子是

A.Cu2+、H+、Cl-              B.K+、CO32-、Cl-

C.K+、OH-、CO32-            D.K+、H+、Cl-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酸性)中加入过氧化氢   4Fe2++2H2O2+4H+===4Fe3++4H2O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OH-===[Al(OH)4]-

C.碳酸钙溶于醋酸   CaCO3+2H+===Ca2++H2O+CO2

D.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12?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B原子与C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A的4倍。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A、B、C三者均为非金属元素

B.A、B、C三者可以共同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C.A、B、C三者核电荷数之和为32

D.B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稳定

13.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14.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SO2                    B.Fe2+             

C.Fe3+                    D.NO3-

15.在一定温度下,某浓度的硝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要使1 mol金属锌完全反应,需要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8 mol                 B.2.6 mol            C.2.4 mol          D.0.8 mol

16.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 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浓度基本不变

B.向溶液中滴入无色的KSCN溶液,显血红色

C.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17.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采用下列实验流程加入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

 

 

 

 

 

 

其中试剂1、2、4分别为

A.氯化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稀硝酸

B.氯化钡溶液    稀硝酸    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稀硝酸

D.硝酸银溶液    硝酸钡溶液    稀硝酸

18.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Ⅱ卷共6个小题。

19.(7分)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

 

 

 

 

 

 

 

 

 

 

(1)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氨气,如果用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        。检查C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操作方法是                                     

(2)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3)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       

①CO2      ②NO       ③Cl2      ④H2

20.(10分)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1) 图1分液漏斗中装的液体是               

(2)本实验中若硝酸过量,造成的结果是                     

(3)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①                ,②                 

(4)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方案1:将铜粉在某仪器中反复灼烧,使铜粉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混合物中加入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得硫酸铜晶体,滤渣循环使用〔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①方案1中用于灼烧铜粉的仪器名称是;

②方案2中甲物质可以是(填字母序号);

a.CuO                          b.CuCO3         

c.CaCO3                        d.NaOH

③方案2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21.(8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为防止疫病流行,全国各地向灾区运送了大量的消毒剂、漂白剂等。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次氯酸盐是一些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制取该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它可由KClO3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与SO2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                (填序号);

A.MnO2                       B.KMnO4溶液       

C.稀盐酸                      D.Na2SO3溶液

(4)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但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H++Cl-+H2O(未配平)。当1 mol HClO2发生分解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是                                   

22.(10分)A、B、C、D、E为主族元素。A、B、C同周期且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B的氢化物可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个长周期,是维持青少年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E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C的元素名称是                  

(3)D元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4)B和E可形成BE3、B2E4等化合物,BE3的电子式为     ,B2E4的结构式为   

23.(8分)根据X、Y、Z、W四种常见元素的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信息1:上述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根据信息1,X一定不是             (填序号);

A.氢                          B.碳           

C.氧                          D.硫

信息2: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有一种是铝元素               (填“是”或“否”);

信息3: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生成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信息4: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生成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24.(11分)

右图所示物质转化中,常温下E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反应条件均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②中,每生成2.24L气体G(标准状况)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若反应①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且C、D是两种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是一种强碱,B是一种酸式盐,D是一种气体,且B遇盐酸有气体产生。在加热条件下,当A过量时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是一种强酸,B是一种含有两种金属元素的盐,且B的水溶液显碱性,A、B均由短周期元素构成。则A过量时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

1.每小题若有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

1.C   2.B   3.C   4.D   5.A   6.C   7.C   8.B

(每小题3分,共30分)

9.D   10.C   11.A   12.A   13.B   14.D   15.A   16.B   17.A  18.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19.(7分)

(1)浓氨水、CaO固体(NaOH固体)(1分)将导管与一长导管连接,其末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手捂烧瓶,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2分)

(2)②④(2分,答对1个1分,多选、错选为0分)

(3)③(2分)

20.(10分)

(1)浓硝酸(1分)

(2)制得的硫酸铜晶体不纯(1分)

(3)①有利于氮氧化合物的吸收(1分)②防止倒吸(1分)

(4)①坩埚(1分)

②a、b(2分,答对1个1分,多选、错选为0分)

Fe2(SO4)3

③2Cu+O2+2H2SO4  =========  2CuSO4+2H2O

(3分,其中反应条件1分;CuSO4也可写成CuSO4?5H2O)

21.(8分)

(1)Cl2+2NaOH===NaCl+NaClO+H2O(2分)

(2)2ClO3-+SO2===2ClO2+SO42-(2分 )

(3)B(2分)

(4)0.8×6.02×1023(2分)

22.(10分)

(1)第二周期、IVA(2分,全对才给分)

(2)氟(2分)

(3)                                    (2分)

 

(4)                                  (2分)                     (2分)

 

 

 

23.(8分)

(1)A、D(2分,答对1个1分,多选、错选为0分)

(2)是(2分)

(3)Mg(OH)2(2分)

(4)H2SiO3(2分,也可写成H4SiO4

24.(11分)

(1)0.2 mol(2分)

(2)C+2H2SO4(浓)CO2↑+2SO2↑+2H2O(3分)

(3)NH4++HCO3-+2OH-NH3↑+CO32-+2H2O(3分,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NH4++HSO3-+2OH-NH3↑+SO32-+2H2O

NH4++HS-+2OH-NH3↑+S2-+2H2O

(4)4HCl+Na[Al(OH)4]===NaCl+AlCl3+4H2O(3分,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