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地 理 试 题 2008.11
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7页,第Ⅱ卷7―1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读右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A.6日23时 B.7日23时
C.6日11时 D.7日11时
2.该季节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天山的雪线上升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读6月22日四地日出时刻与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回答3~4题。
3.左图中,四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右图所示的地点,最有可能对应左图中的 地点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地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回答5~6题。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09:30―13:30
上午
10:00―14:00
下午
16:00―20:00
下午
15:30―19:30
5.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A.沈阳 B.西安 C.武汉 D.乌鲁木齐
6.下列人类活动,与该城市随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依据相同的是
A.东方航空公司开通上海至纽约的极地航线 B.我国北方比南方楼间距要窄些
C.我国多选择在12月―3月进行南极科考 D.北方冬季供暖时间较长
读某季节的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7―9题。
7.图中A处等温线弯曲的成因
A.所处纬度较低 B.附近有寒流经过
C.距离大陆较近 D.受东南信风影响
8.关于图中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天气状况对比,正确的是
A.西岸附近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B.东岸附近地区气温低、降水多
C.西岸附近地区气压高、降水少 D.东岸附近地区气压低、降水少
9.下列古诗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右图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和降水差(甲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减去乙地各月的气温和降水)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A.①一甲、②―乙 B.③―甲、①―乙
C.③―甲、④―乙 D.④―甲、②―乙
11.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 C.地面状况 D.暖流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14题。
12.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004 1006 B.1006 1008 C.1008 1010 D.1004 1008
13.在右图中,上海市的风向是 ;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A.偏东风 台湾岛 B.偏北风 黄河口
C.东北风 辽东半岛 D.偏南风 珠江口
北京市正在大力推广生态透水砖,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4―15题。
14.釉面砖、水泥砖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①减少或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
②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事故
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
④降低了城市空气的干燥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城市建设大面积的铺设透水砖,对城市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城市地下水渗入量 ②增大城市空气湿度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增加城市地面径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高度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17.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18.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住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据此回答1 9~20题。
19.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20.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它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右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根据长年水文数据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较近年代(1945―1975年)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再现周期比近百年来(1875―1975年)的再现周期约缩短了
A.1年 B.3年
C.6年 D.8年
22.如该流域的降雨量及降雨特征没有变化,则近年洪水频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
A.河道疏浚 B.退耕还林还草 C.禁止开采地下水 D.城市化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超过50%。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植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氢等,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据此回答23―24题。
23.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好处有
①可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及促进农民增收 ②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③可以降低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 ④可以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来种植淀粉质植物,选择这种类型的土地发展生物能源,最主要的目的是
A.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 B.提高难以利用土地的质量
C.增加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经济收入 D.缓解生物能源与粮食生产相争的矛盾
根据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3年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14亿。读图回答25―26题。
25.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山东、北京 B.四川、湖北 C.广东、上海 D.江苏、浙江
26.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经济因素
下图中甲、乙、丙代表我国三省区200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a、b、c分别为三大产业的产值,完成27―28题。
27.下列三个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江苏 陕西 西藏 B.西藏 江苏 陕西
C.陕西 江苏 西藏 D.陕西 西藏 江苏
28.据2005年人口统计,乙省区的人口死亡率高于丙省区,最可能的原因是
A.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B.居民的营养水平较低
C.老年人口比例较人 D.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4分)
年均上升2至6.5米
博斯腾湖
(1986年以来)
水位
面积
上升4米多
由880平方公里扩大到
1000多平方公里
南疆气候
相对湿度
降水量
平均增加4%一10%
平均增加20.4%
(1)根据有关原理,简述以上变化的形成原因。(4分)
(2)以上变化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4分)
30.下图为某学者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1)“世界四季类型”的分布主要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布规律?(2分)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四季如春”型地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6分)
主要分布区域
形成原因
世界
我国
云贵高原
(3)A、B两地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四季类型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1.读英国气温和人口方面的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英国等温线示意图。虚线代表1月,实线代表7月。
材料二:1811年英国人口1020万人,1911年达到了4200万人。2004年欧盟扩大后,截止2005年7月,英国人口达到602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37.5万人。2005年是自1962年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
(1)英国1月、7月的气温分布有何特征?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5分)
(2)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之间发生弯曲,请分析其原因。(2分)
(3)运用有关地理知识,分析英国两次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4分)
3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2007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利岛发布了“巴利岛路线图草案”,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草案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所有国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1)简要说明巴利岛的自然地理特征。(4分)
(2)巴利岛距首都雅加达约为
A.200千米 B.500千米 C.1000干米 D.1600千米
(3)简述巴利岛聚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
(4)指山“巴利岛路线图草案”针对的环境问题,并从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4分)
2008.1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B
D
C
B
A
B
B
A
B
D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
B
B
C
A
B
D
A
D
C
D
B
C
二、综合题:共计44分。
29.(8分)
(1)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造成汇入湖泊的河流径流增加(2分);(气温升高和湖泊面积的扩大)蒸发量增加,促进了水循环,导致当地湿度和降水增加。(2分)
(2)有利: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对缓解干旱有利(或者:对植物生长有利,2分)。
不利:冰川消融,将导致将来水资源的短缺(或者: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2分)。
30.(10分)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2分)
(2)(6分,每空2分)
世界
中纬度地区的海洋上
海水热容量大,气温年变化小
我国
云贵高原
地处高原,夏季凉爽;由于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3)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寒流影响,故气温较低,形成“全年皆冬”的气候。(2分)
31.(11分)
(1)7月,由南向北递减,主导因素是纬度(太阳辐射)因素(2分);1月,由西向东递减,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和洋流因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3分)
(2)夏季海洋气温较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2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2分)
第二次:欧盟欠发达成员国的大量人口迁入英国。(2分)
32.(15分)
(1)多山的岛屿(中部高,四周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短急;热带雨林植被。(4分)
(2)C(2分)
(3)沿海、沿河分布(2分)。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分)
(4)全球变暖 开发替代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