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梏  对 浸  风沐雨

B.徙  陌  信 芊芊莽莽

C.量  酒  训  呱呱坠地

D.酷  荆  沉  交错叶

试题详情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险峰出于钝石,明火炽于暗木,珍珠产于贱蚌,美玉啄于丑璞――多少事物在转折中得以升华。

B.忍住爱妻去逝的悲痛,他最终完成了这部煌煌巨著。

C.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

D.笔是中国画的精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则无以谈气韵。

试题详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到过年,一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都会         一下自己一年来的得失。

②世上        没有人能记起他出生的那一天人间是以什么样的面目来迎接他的。

③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有        

④文字虽然不是对语言的         记录,但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

A.盘算   大致   歧异   如实            B.计算   大约   歧异   如实

C.计算   大约   歧义   真实            D.盘算   大致   歧义   真实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有点成绩就翘辫子,一来不利于自己进步,二来容易遭人嫉恨――凡事还是低调点好些。

B.目前,处理高中阶段是否取消文理分科的问题,不妨“摸着石头过河”,切忌一刀切。

C.现在,广播不景气,电视频道却越开越多,但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电视频道难免有鱼龙混杂之窘。

D.我们既要有开放的气度,积极学习,取长补短;也要有煮豆燃萁的智慧,充分挖掘我们已有资源。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的用水灭火的方式会对遭火摩天大楼的钢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

B.虽然大火改变了钢结构的强度,但央视电视文化中心不会有坍塌的危险。

C.由于材质不同,铝板幕墙阻隔火情的效果明显好于玻璃幕墙。

D.如果地面风力达到4-5级,云梯车就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

试题详情

7.下列不属于央视电视文化中心火灾隐患的一项是

A.部分采用钢结构

B.建筑结构中有一个二十几层的中庭

C.客房、店铺的装修材料都是木材的

D.有巨大的玻璃幕墙

试题详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与连镳                        连镳:同路,一起走

B. 有顷布筵,蒸犊                具:完完整整地

C. 韦弹,意必中                  引:发射

D. 飞飞倏忽闪                    逗:挑逗,戏耍

试题详情

10.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僧言且行                ②以刘日薄西山

B. ①僧授韦一剑及五丸        ②项王复引兵而东

C. ①老僧除得害乎            ②生三人,公之母

D. ①赠绢百匹,垂泣别        ②呼中丞之名詈之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最能体现僧“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因与连镳,言论颇洽。   ②(僧)笑云:“君勿忧。”  ③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④今向迟暮,欲改前非。   ⑤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    ⑥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   ⑦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

A. ④⑤⑥      B. ①②⑦      C.①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僧与韦生言谈“本无好意”,只是后来由于韦生技艺高超,僧才改变主意,善待韦生。

B.韦生五次弹射僧,僧却说“郎君莫恶作剧”,说明僧从善之心已定,并没有意识到韦生弹射自己是先下手为强。

C.僧让自己的义弟出来见韦生,既是对韦生的尊重,又可表明自己“欲改前非”的心意。

D.僧不忍杀子除害,寄希望于韦生,然而韦生也敌不过飞飞,僧不由得怅然认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2)本曲妙用“一、两、再三、十”等较小的数词,请自选一句,品析其表达效果。(2分)

16、简析本文的写作思路。(6分)

 

 

试题详情

17、第③段中,作者说“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为什么要加上“必须”一词?(5分)

 

 

试题详情

18、丰子恺在《邻人》中写道:“上海的五金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四不灵’锁。……工料都很精,形式都很美,好像一种徽章。这确是一种徽章,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对“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的理解。(6分)

 

 

试题详情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把对一辆自行车丢失的身边小事的认识,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哲学的高度,以小见大,化浅显为深刻。

  B.作者打破了前人对“阿Q精神”的认识,肯定了“阿Q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C.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构思精巧,哲理丰富。

  D.本文的深刻还在于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习惯于失去”的不足,认为从社会角度看,这只是姑息容忍盗窃的哲人姿态。

  E.文章第⑦⑧段结合佛教主张来谈“失去”,说明“习惯于失去”从现实来说是做不到的。

六、(9分)

试题详情

20.关于人生的内涵,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活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而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

   请从中性和具有褒贬色彩的两个不同角度来点评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每则点评不超过30字)。(4分)

   中性角度:                                                           

   褒贬角度:                                                           

试题详情

21.2008年的“5月12日”和“8月8日”,是中华民族难以忘怀的两个日子。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日子,给它写一段“解说词”(100字以内)。(5分)

 

 

 

七、(60分)

试题详情

22.毛泽东有词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请以“书生意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试题详情

1. D( A.zhìzhìzhì  B.qiān qiānjiān芊芊qiān  C. 呱呱gū  D.kē)

2. C( A.“啄”应为“琢” B.“去逝”应为“去世”,“煌煌巨著”应为“皇皇巨著”

D.“精骨”应为“筋骨”)

3. B( “盘算”就将来而言,“计算”所适用的时间范围更广。“大致”就范围而言,大体上;“大约”表示不确定,用于半肯定语气。 “歧异”表示不同的意见,“歧义”是指因语言表达的不确切而导致的不同理解。“如实”,按照事情的本来面貌;“真实”,与“虚假、错误”相对。)

4. B(A.“翘辫子”,指死亡,贬义。B. “摸着石头过河”,表探索。C.“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D.“煮豆燃萁”喻指手足相残。)

5. D(A.“予以”后面不能接“了”。B.“商品包装不应该只是商家说了算的事情”和“商品包装是否合理与消费者权益是否受到损害密切相关”之间没有递进关系。C. “每人为学生作一场励志报告”中的“每人”指代不明。)

6. A( B.应该是“央视电视文化中心虽然目前没有坍塌的危险,但大火改变其结构强度是不可避免的”。C“铝板幕墙阻隔火情的效果明显好于玻璃幕墙”和“材质不同”无关。D.云梯车一般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和地面风力达到4-5级无关。)

7. A(“建筑中有一个二十几层的中庭”“客房、店铺的装修材料都是木材的”“有巨大的玻璃幕墙”都容易扩散火情。)

8. C(A.从“而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1层到达第33层。这样算来,当火灾发生时,慌乱的人群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知其错误。B.日本、德国等国明文禁止的是摩天大楼使用玻璃幕墙。D.室外扑救还可以动用直升机。)

9. B(意思是“摆上”。)

10.C(A.“”都是副词,“只是”B. ①“”都是副词,“于是” C. ①“”是介词,“替”“为”②“”是动词,“给”D.“”都是表修饰的连词。)       

11. A(文中僧的“侠义”主要是从他“欲改前非”和请求韦生杀子除害上体现出来的。所以选A 。)

12. C(A.僧善待韦生是由于“欲改前非”。B. “并没有意识到韦生弹射自己是先下手为强”错。D.僧是技不如子,不是“不忍杀子除害”。)

参考译文:

唐德宗建中初年,读书人韦生举家迁往汝州,中途遇一僧人,便和他并辔而行,彼此言论很融洽。天快黑时,僧人指着一个岔路说:“离这里不远是我的寺庙,您能不能到那去住一宿?”韦生答应了,叫家人先走。僧人让他的随从先走,回去准备食宿用品。走了十余里还没到,韦生问僧人。僧人指一处林烟说:“这就是。”可是,走到那后又往前走了。这时,天已经黑了,韦生有点疑心,他平常就擅长射弹弓,他便悄悄地从靴中取出弹弓,怀中有铜丸十多粒。这才以责备的口气问僧人:“我的行程是有日期的,方才一时贪恋您清雅的言论,便应邀而来。现在已经走了二十里啦,怎么还没到?”僧人只说走吧,他自己往前走了百多步,韦生看出了他是一个大盗,便拿出弹弓射他,正打中他的脑袋,僧人起初像不知道似的,打中五发后,他才用手去摸打中的地方,慢慢说道:“君(指韦生)你不要恶作剧。”韦生也无可奈何,不再打了。又走了一段时间,到了一处庄园。好几十人打着火把出来迎接。僧人请韦生到一厅中坐下,笑着说:“君不用担心。”又问左右的下人:“夫人的住处已经安排好了吗?”又说“君就在这里好好休息吧。”韦生看到了妻子子女住在另一处,住处安排得很好。夫妇互相看着都哭了。韦生马上又去见僧人,僧人迎上前来,拉着韦生的手说:“我是个大盗,本来未怀好意,不知君你有这么高的武艺,如果不是我,别人是受不了的。现在没别的事,感谢你没有怀疑我,方才我中君的弹丸都在这。”说着举手摸脑后,五个弹丸便落下来。过了一会儿,开始布筵,端上来的是蒸犊,蒸犊上插着十几把刀子,周围摆着切碎的饼。请韦生就座。又说:“我有几个结义弟兄,我叫他们拜见你。”说完,有五六个穿红衣扎巨带的人站在阶下。僧人喊道:“拜君!你们若是先前遇到君,早粉身碎骨了。”吃完饭,僧人说:“我干这一行很久了,现在已经老了,很想痛改前非。不幸的是我有一个儿子,他的技艺超过我,我想请君为我除掉他。”他便叫来了儿子飞飞出来拜见韦生。飞飞才十六七岁,穿着长袖的绿衣服,皮肤蜡黄。僧人说,你上后堂去等君。僧人给韦生一把剑和五粒弹丸,并向韦生说:“我乞求君使出所有的武艺来杀掉他,不要让他成为老僧我今后的累赘。”他领韦生进入一个堂中后,他出来反锁了门。堂中四个角落,都点了灯。飞飞拿一短鞭站在当堂。韦生拉开弹弓,心想必然打中。弹丸射出时,飞飞竟跳到梁上去了,沿着墙壁慢慢行走,象猿猴一样敏捷。弹丸打光了,也没打中他。韦生又持剑追逐他,飞飞腾跳躲闪,耍逗韦生,只离韦生不到一尺远。韦生把飞飞的鞭子断成数节,却没有伤着飞飞。时间过去很久了,僧人开了门,问韦生:“你为老夫除了害了吗?”韦生把方才的经过告诉了他。老僧人怅然若失,对飞飞说:“韦生证明你非得做贼了,还能怎么办呢?”僧人和韦生谈论剑术和弓箭之事谈了一夜,天要亮时,僧人把韦生送到路口,并赠给他绢布一百匹。二人垂泪而别。

13.(1)我的行程是有日期的,方才一时贪恋您清雅的言论,便应邀而来。

(2)不知君你有这么高的武艺,如果不是我,别人是受不了的。

(3)乞求君使出所有的武艺来杀掉他,不要让他成为老僧我的累赘。

14.(1)①所取景物有大有小,时远时近,舒卷自如。②动静结合。③暗写人物,如“珠帘”“画船”,增添景物情致。

(2)一江烟水照晴岚:“一江”,从整体上写出江南烟波浩渺的美景。

“两岸人家接画檐、卷香风十里珠帘”:“两岸”“十里”写出了江南的人烟阜盛与繁华。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一段”“再三”写出了江南的秀美。

15.(1)普希金  《三国演义》                 (2)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3)则思三驱以为度    则思慎始而敬终     (4)苍山覆雪   明烛天南

(5)千家万户??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每空1分)

16. ①先从自己丢失自行车说起,引出“习惯于失去”的话题。②结合社会与人生实际来谈失去是必然的,论证“必须习惯于失去”。③结合东西方宗教的“布施”来进一步论述“要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失去”。④最后照应首段,归结“习惯于失去”的现实意义。  (每个要点1.5分)

17. ①就人生而言,“失去”是不可避免的。(2分)②只有习惯于失去,人们才不会在“失去”面前委屈、痛苦甚至一蹶不振。(2分)③加上“必须”,强化了作者对自己认知的肯定性。(1分)

18. ①人们需要锁,说明世间还有盗窃这样的丑恶行为。②为财物上锁,体现了人们对财物的执着之念和对他人的防范之心。③锁的普遍使用,又说明了人们对盗窃与反盗窃的习以为常。 (每点2分)

19. A C( B.“肯定了‘阿Q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错。 D.“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习惯于失去’的不足”“认为从社会角度看,这只是姑息容忍盗窃的哲人姿态”都错。E.文章第⑦⑧段结合佛教主张来谈“失去”,意在论述“要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失去”。)

20.(示例)中性角度:生活?表演?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中美文化的不同色彩。

褒贬角度:(褒中)人生拒绝表演,表演的人生显不出人生应有的厚重与踏实。

(褒美)人不该只为活着而活着,充满梦想和兴趣的人生才会有激情。

(褒两者)我们要生活,也要表演,因为人生需要不同的精彩。

21. 内容:事件(1分),意义和影响(1分);语言表达:准确精练(2分),有文采(1分)

22.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