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思路

 

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传统的地理教学受到升学的束缚,偏重知识传授,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数轻创造,教学方法呆板,启迪学生的智能、重视学生的个性方面都显得很薄弱,课程缺少综合性和弹性,难度大,份量重,基本上是为应试服务。而地理教学内容中许多丰富生动的德育等因素,因为不考,教师能不讲就不讲,能少讲就少讲,放松了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就是以丧失总体的、远期的、持久的价值来攫取短期的、甚至最终是无效的教学价值。这样的教学必然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变应式教育为素质教育,寓德育于地理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的地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得到发展;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挖掘德育因素,使学生德、智、体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激发学习兴趣――从“厌学”转变为“爱学”

要想使学生从“厌学”转变为“爱学”,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广证博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成功之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需要的欲望,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后,要促使欲望的增强,保持情感的浓烈,必须要浓厚的兴趣去稳定、巩固。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直观而形象、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地理图片、模型、图表、教学电视和幻灯等形式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课堂内做到师生一体化,方法多样化(点―线―面结合,看―听―读―思―讲―问―练结合)。过程节奏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如以家乡的大自然和社会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期间穿插有关地理知识;把学生看得见的、感受到的地理知识引进课堂,增加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平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看云识天气、星空观测、河流水文特征观测、参观工厂的布局、污染的防治等系列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度,提高对地理的渴求欲望,化被动为主动,从“厌学”到“爱学”。

培养创造思维――从“定势”转向“发散”思维

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地理教学肩负的重任。课堂教学中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必须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做法给予肯定、支持与帮助,鼓励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而不重复别人解决问题的老路,敢于打破思维常规,另辟蹊径,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获得独特的见解。提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教师本身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安排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节与过程,增加探究力度,创设问题情境,捕捉与构想克服思维定势的信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材本身的矛盾引发出来,突出重要知识点的变式,及时进行知识迁移,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考去探讨,使学生的思维从“定势”转向“发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失落中求奋进,促使地理学得到大的发展,也使地理教学走出低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