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中学高2009级文科地理总复习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 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游客拍摄到黄山云海照片(图1),其观赏位置和拍摄时间分别是
试题详情
A.置身其中近观 雨过天晴 B.在特定位置仰视 雪后天晴
C.在适当距离仰视 日落黄昏 D.在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俯瞰 雨过天晴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图2“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2~4题。
2.某随军记者每天拍摄海上日出,照片上显示的时间
A.越来越早 B.先越来越早,然后越来越晚
C.越来越晚 D.先越来越晚,然后越来越早
3.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夏季风影响
B.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4.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与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A.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B.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 D.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据报道,图3所示区域每年6月~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民工.8月底~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每当这两个季节来临前.当地政府都要派人到全国各地招工.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该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文化教育因素
6.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山脉南坡降水量比北坡丰富
B.该地盛产棉花的有利条件是土壤肥沃
C.城市多沿河流、山麓地带和沙漠绿洲分布
D.当地牧民冬季利用山地林带以上牧场放牧 图3
读图4“某半球30°~40°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图中海域洋流中
A.①海域东岸为暖流
B.②海域西岸为补偿流
C.①海域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D.②海域附近存在季风洋流
读图5“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 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9~11题。
9.图中a、b两曲线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10.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
A.遥感技术 B.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11.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班级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综合题 共2小题,共56分。
(1)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指出其成因。(8分)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说明“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10分)
(3)指出A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其水文特征。(10分)
针对B湖日趋缩小的现状,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
(4)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
13.(20分)环黄海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沿黄海地区。我国借鉴日、韩发展的经验,加强与它们的合作,努力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和图7回答问题。
图7为环黄海经济圈示意图
(1)简述中、日、韩三方合作的区位优势。(8分)
(2)说明山东半岛应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区域经济。(12分)
D
B
C
A
12题(共36分)
(1)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2分)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2分)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2分)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2分)
(2)条件:光照强,(2分)气温日较差大。(2分)
原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分)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2分)增大瓜田日温差。(2分)
(3)高山冰雪融水(2分)。
流量小(2分)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2分)冬季断流(下游为季节河);(2分)含沙量较大;(2分)
(4)B湖面积缩小主要与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密切相关,(2分)A河水量减小、断流又与上游人类扩大耕地面积、生产生活用水增加有关。(2分)
措施: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恢复下游供水;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耐旱作物,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13.(20分)
(1)区位优势:中、日、韩三地地域相邻,(2分)日、韩拥有先进的技术,(2分)中方拥有广阔的市场,(2分)和充足的劳动力,(2分)因而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2)区域发展:
利用胜利油田等优势资源,发展石油化学工业;(3分)
利用海盐资源,发展海洋化学工业;(3分)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水产品加工业;(3分)
利用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