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主要是使我们初步认识:
1)中国振兴,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民走上由新民主
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求中国的道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新中国发生世变的原因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从而懂得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3)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掌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
能力目标
1)逐步培养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客观、全面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和比较鉴别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了解农民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等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通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的大量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增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明确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量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表地少年要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通过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生力军,要自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宠伟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结构图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有这样一组统计数字:(投影片1) 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算起,旧中国历届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协定等,一共有
1182个。其中同腐败的清政府签订的就有633个,分别是:英国120个,俄国92个,日本75个,法国59个,德国43个,美国23个,丹麦22个,比利时15个,葡萄牙11个,意大利7个,西班牙4个,荷兰4个,奥地利3个。还有同两个以上国家共签的55个。如果按照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数目来规定中国的国耻纪念日,差不多平均每天都要摊到3个。
提问:带给中国人民极大屈辱的这段历史发生在中国哪个社会?
1)回顾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般要顺序经过哪几个社会?
2)结合历史课挂图《中国历史发展年表》,思考: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序
幕,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要此之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不同。我国没胆经历资本主义的典型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从国情教育的材料入手,结合学生已有历史知识,创设情境,活跃思维;2)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这一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引起困惑点,激发求知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纵览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看到: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不同,中国在封建社会之后,没有自然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经历百斩耻辱、百年求索后,跳跃性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面对这个历史发展的特例,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飞碟”,是“早产婴儿”。对此,我们该如何认识呢?它究竟是历程的误会,还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当然是后者。人类社会一般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并联会因此而千篇一律。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经历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为什么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正是本课自我们要学习、掌握的问题。
第四课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板书)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板书)
列宁说过:“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另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走什么样的社会道路,离不开当时的基本国情。中国在近代百年风云中,不是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没走通。
历史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板书)
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板书)
请同学们看影片2《时局图》(略)和投影片3,并结合投影片1思考: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祖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丧失了独立、走向贫穷与落后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后进一步启发思考。)
那1182个不平等条约,这一幅幅图画,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血腥记录,是清朝反政府卖国投降的历史见证。正是国外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使得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救世主亡与图强成为近代中国发展的主题。“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国的希望在何处?许多仁人志士努力探索中国前进的道路,但是,西方,有使我们走向胜利的曙光吗?实践证明,没有。那为什么呢?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一:中国要振兴,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板书)
(请阅读教材第113页第二段至第115页第一段,同学议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封建主义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过时档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不容后退。那么,由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发起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又为什么归于失败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分析近代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当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怎么样呢?(投影片4)
帝国主义殖民地利益一瞥(见下页投影片4)
时间:1894~1973
投影片4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计解)
毛泽东作了精辟的分析:“帝国主义列经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主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和殖民地。”如果中国真的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不但会使它们在华利益受影响,还会在国际上形成新的竞争对手。为了自己的殖民利益,使中国继续成为掠夺和剥夺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不会允
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谋求强盛的。而当时中国的封建势力呢?“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已实际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工具,与之勾结在一起,也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产阶级在前两者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缓慢时发展,以至力量弱小,无力完成革命任务。所以毛泽东同志这样总结:
(投影片5)
“在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加上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依附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失去了建立了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国际和国内条件 ──毛泽东
总之,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求索,历史的结论是:中国要振兴,资本主义道路走不能。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已经兴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中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2。唯一选择──中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板书) (阅读教材第115页第11行至21行,并绘制20世纪上半叶我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线索图。在学生绘图基础上,教师作副板书:
(请看教材第116页插图:中共一大会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使得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与马列主义原理,形成毛泽东思想。历经28年奋斗,圆了我们百年的救国梦,建立了新中国。今日我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1)新民主主我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板书)
(请阅读教材第116页的内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作副板书。)
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同样,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
2)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板书)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要振兴,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解决了一个认识的困惑点: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历史的误会,而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必然。
获得一个现实的启示:过去的选择是必然的,正确的,现在的道路必须坚持,更要走好。
巩固新课
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的国庆讲话中说:“如果今后不坚持社会主义,而是像有人所主张的那样,退回去资本主义道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重新培植和养肥一个资产阶级,在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只能使多数人重新陷入极其贫困的状态。这种资本主义,只能是原始的、买办式的资本主义,只能是意味着中国各族人民再度沦为外国资本和本国剥削阶级的双重奴隶”。
请结合教材第117页的“读一读”,讨论,回答:如果退回去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各族人民会“再度沦为外国资本和本国剥削阶级的双重奴隶”吗?
作业
归纳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何时开始,何时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由外国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然而,据统计,1949年中国在工业技术和经济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总差距,约为150~200年。在这种条件下,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中国,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吗?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从新旧知识的固有联系入手,温故知新,以故启新;2)从学生的困惑点入手,释解难。)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中国近代史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亲所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虽然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好的旋律,还在新中国成立前30年,就已经轰响在中国的思想界。它再次深刻地证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选择,而它的社会前提,恰恰是资本主义道路屡走不通。
导入新课
那个时候的历史和现实都在昭示着:只要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具备,就应该进行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然后再去发展落后的生产力。那么,新中国具备哪些条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经过社会主义革命,跨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时至今日,中国建立了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本堂课我们就学习了这两个问题。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板书)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板书)
(请阅读教材第117页倒数第12行至118页第8行)
提问:新中国具备了哪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客观条件。
1)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板书)
投影1
政治条件
无产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中居领导地位
经济条件
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
社会条件
分得土地的农民受个体经营的限制
正是在具备这些条件基础上,党和人民把握住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制造。
(请阅读教材第118页插图和“纺织大王”的材料并思考)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来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轰轰烈烈的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被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被终结,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板书)
经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在我国的经济制度中看着重要的地位。199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占76%。
2。我国的经济制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板书)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
(请阅读教材第119页第三段、120页第一段,结合投影并思考。)
投影2:新中国成立后,靠国有经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相继建成数千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如在庆油田、攀枝花钢铁联合企业、龙羊峡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现在正在兴建之中的有:静态投资900亿元、动态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的三峡、总投资900亿元的建国以来第一个煤矿、铁路、电站、港口、航运一体化建设的国家重点骨干工程──神华工程等。
投影3:一汽和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两颗明珠。1956年一汽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69年动工兴建二汽,迄今已发展成横亘百里的汽车城,路入世界三大卡车之列,拥有高科技设备和测试手段,实现了生产过程和机械化、自动化,被称为“汽车工业的聚宝盆”。一汽、二汽加上重型汽车集团,生产汽车占全国总量1/3还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中轻重的作用。
投影4:目前,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一万多个,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5%,但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6%上交国家利税占60%以上。当前,我国的原油、铁路机车、货车、客车、飞机几乎全部由大企业生产;电力、成品油、发电设备、钢的产量90%以上来自国有大中型企业,汽车、钢铁、生铁、主要有色金属等,国有大中型企业80%以上,大宗生活消费品也多由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如提供糖的91%,钟表的77%,自行车的66%,纺织品的42%等。
提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含义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其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它也称为国有经济,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上述材料说明:国有经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罗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民计力量(板书)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二是国有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正因为国有经济地位重要、作用重大,所以,建好社会主义在大厦,搞好搞活国有经济是关键。
那么,存在于我国农业中的公有制主要形式是什么呢?集体所有制。
(请阅读教材第120页第二段)
思考:
1)集体所有制的含义?
2)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区别?
3)集体所有制的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投影4归纳)
集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制形式,与全民所有制的区别在于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限于一个集体单位内,其范围虽小,但意义重大。目前我国80%人口的生产、生活与之相联系,全国90%左右的农产品、80%的农业总产值由农业中的集体经济提供。集体经济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税收等,因而:
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意义重大(板书)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20页第三段,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制度。到1984年底,全国有98%以上的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短期内获得蓬勃发展。当然它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今后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加强集体统一经营这一层次,以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课堂小结
本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
未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中国如何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建立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概况。其中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既区别又联系(见投影5)
40多年的建设证明:正是得益于公有制,我国形成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今后要继续坚持探索搞好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投影5
全 民 所 有 制
集 体 所 有 制
含 义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
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地 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 质
都是公有制经济
区 别
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范围不同,集体所有制限于一个集体单位内
巩固新课
结合投影2、3、4,引用体现公有制经济巨大作用的实例,说明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作业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1)中国和印度情况在体相同,都曾受帝国主义长期压迫,土地大、人口多,经济落后,底子薄。印度
1947年独立,我国1949年解放,两国经济建设时间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印度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请看两组数字:(投影1)
中印两国工农业发展速度比较
项目
1949年至1979年增长的倍数
1952年至1979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中 国
印 度
中 国
印 度
工 业
40倍
4倍
9%
5%
农 业
2.7倍
1.2倍
4.4%
2.8%
中印两国主要产品发展速度比较
项 目
从1950年至1979年产量变化(绝对数)
1950年至1979年增长的倍数
中 国
印 度
中 国
印 度
石 油
从30至10615万吨
从26至1200万吨
352.8倍
45.1倍
原 煤
从0.43至6.35亿吨
从0.32至1.2亿吨
13.7倍
2.7倍
钢
从37.24至3448万吨
从100至800万吨
91.5倍
7倍
发 电 量
从43.2至2819.5亿度
从53至1030亿度
64.2倍
18.4倍
水 泥
从138.3至7390万吨
从265.5至2200万吨
52.1倍
7.2倍
化 肥
从1.59至1065.4万吨
从1.77至300万吨
675.4倍
112倍
粮 食
从1.05至3.32亿吨
从0.51至1.4亿吨
2.1倍
1.7倍
以上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2)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请思考: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什么情感?
3)为什么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有这样的情感?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从中印两国对比的感性材料入手,得出社会主义好的理性认识;2)用歌曲启迪思路,激情感,创情境,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中印两国对比的数字说明;自然、地理、人口、历史、建设的起点和时间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比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的印度发展得快,进步得在;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好》唱起来了。这首歌用一个字──“好”表达了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赞扬、热爱之情,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民会对社会主义有这样的情感呢?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好,不是头脑发热后的主观结论,过去,中国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今天,中国建设的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认同社会主义,因为它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第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板书)
翻天覆地的世变(板书)
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第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事实证明;
在近代中国,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这个亿万人民的百年梦想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才在今天得以实现。
1)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板书)
材料一:据统计,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六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投影2)强迫中国签订了1182个别平等条约,获取了割地赔款、实行军事占领、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内河航运、自由贸易、传教、掠卖华工等特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司法、文化、宗教诸多方面。
投影2:帝国主义侵华战争表
时 间
侵 略 国
侵 华 战 争
184-0年
英
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英、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4年
法
中法战争
1894年
日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英法美俄日意奥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7年
日
抗日战争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立即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1950年──1953年,新中国出兵朝鲜,中朝军民以抗美援朝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加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71年10月24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席位,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日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多极化趋势中唯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极;1997年4月15日,由美、丹、英等15个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议案,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3届会议的审议程序中被否决,这是自1990年以来西方国家假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第7次遭到失败。1998年初,欧美各国纷纷声明,今后不再搞类似议案;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百年国耻,一朝得雪。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站起来了;其后近50年的发展、建设则证明中国人民确实站起来了!正是社会主义使得我们能够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获得了国家独立。
2)社会主义中国,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状态(板书)
(请阅读教材第122页第二、三段,结合投影3,讨论)
对比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掀起瓜分势力范围潮与现在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将于1999年回到祖国怀抱,说明了什么?
你认为台湾将会何时、以何种方式回归祖国? 投影3: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 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 国
山东
强租胶州弯
俄 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 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 国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 本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社会主义中国结束了近代的常年战乱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最终统一台
湾,祖国大陆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是关键。为了这一天早日到来,作为未来世纪主人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板书)
材料一:唐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清诗“富家卖米贵如珠,穷家鬻女贱如土;米价日增女价贱,鬻女救得几时苦?
材料二:刘少奇同志与掏粪工人时传祥握手照片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社会主义中国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它永远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剥削阶级的统治,实行发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使人民第一次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4)社会主义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板书)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现代工业几乎等于零,形象点说,工业是“王麻子”,商业是“林家铺子”,交通运输业是“骆驼祥子”。
材料二:1997年,我国居世界前十位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投影4;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新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这一切都有力地印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是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呢?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板书)
1)含义(板书) “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经过一段探索历程,邓小平同志得出了对它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内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板书)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前面对人类发展历程的学习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任何一种新制度由产生到战胜旧制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对比 中国与印度,新中国与旧中国,不难得出结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优于以前国内的资本主义实践和同等情况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实践,原因很简单;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更高的生产力,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新问题,怎么办?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去判断。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4页“三个有利于”和二、三段)
提问: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是什么?
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与目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矛盾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动机不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对于共同富裕要正确认识,不能僵化地与同时富裕没步富裕划等号,它并不意味着在时间上、速度上的等齐划七,全国人民也不可能在同等时间,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我国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上采取了鼓励部地区、部分人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由点带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者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不矛盾。教材中“再造华西村”的事例说明了这一点。
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板书)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副板书:
课堂小结
本课堂我们了解一个事实:社会主义新中国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梦想。
投影5
学习了一个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明确了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巩固新课
(以前后左右4人为一组,讨论后回答。)
对比新、旧中国发生的巨变,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
作业
辩析: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以小级为单位,绘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手抄报,可在全班或年级作展览。
第四课时
复习提问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
我国押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
我国跨跃了资本主义形态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能否说明我国当时的生产水平很高,经济基础雄厚呢?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1)通过温故旧知识,引起学生对新的问题的思考;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建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旧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使得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基础很差。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导入新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板书)
国情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那些既定、的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各咱条件。这就是国情是客观存在的。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与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对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和破产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40年建设的巨大成就,12亿多人口与人均不到800斤粮食,世界第八经济大国与人均产值排在第130。地大物博与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速起飞的工业与开发过度、相对苛酷的环境生态条件……所胆这些,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大国。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板书)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26页三张图,并阅读教材125页第11行至22行材料。)
提问:
1)这三张图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通过上述材料中的数字对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国民经济恢复并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通过材料中反映的数字,使我们同时又认识到,我国工业化建设,既起步晚,又起点低。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起点。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是说,当我国出发到现代经济发展的起跑线上时,比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晚了100~150年。而当欧美主要工业化国家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人均产值起点是200~250美元,有的高达400至500美元。而我国在50年代时还不到100美元。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为他们积累了资本和财富,而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来说,则积累了贫穷与落后。可以形象地说,我国取得民族独立后,是带着累细伤痕和失血过多的身体,走上世界经济的跑道上的。这个实际决定了我们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时期。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具有如下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板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阶段(板书)
提问:两个“逐步”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摆脱不
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反映了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必然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逐步
实现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26页第6行至127页第8行材料,使学生了解初级阶段的不发达,在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各方面的具体表现,深刻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现阶段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阅读教材127页第20行至128页第3行材料)
思考:两段材料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自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原有的基础上,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无论在农业、工业方面,都还远远落后于他们,这表达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然而在我国现阶段,许多农村里,基本上还是用锄头、镰刀、犁耙这些极简陋的工具和畜力进行耕作。我国农业劳动大约是美国的100倍,而生产的粮食却跟他们差不多。那咱“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花钱”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一些地区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工业看,有一些企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但大部分企业技术的落后、设备陈旧,劳动生产率低下。如我国的铁路运输,蒸汽机的使用还占相当大的比重,则发达国家50年代后期就基本实现了铁路电气化。在我国纺织厂里,一些三四十年代的纺纱机、织布机至今还在运转。一些乡镇企业,则进行着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以上这些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这就是我国现阶段落后的生产力状况。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世界各国的20000多篇科技论文中,被人类使用的只有3300多篇,而其中,
中国的只有六七篇。这说明我国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请看投影
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
每10万人口中
大学程度者
高中程度者
初中程度者
小学程度者
1422人
8039人
23344人
37057人
所占百分比
1.422%
8.09%
23.344%
37.057%
提问:上述数字,反映出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上述数字反映出,目前我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约占 15.88%,在成人文盲、半文盲中,妇女占70%。我国100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我国排在第135位。这些充分说明了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下根,并初步显示出优越性。但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上看,
在如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加快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很多条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同时,还要切实有效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我国在以上这些方面的具体制度和具体措施还不够完善。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分析,说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认清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这是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基本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课堂小结
认清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两个“逐步”。
巩固新课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讲到:“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谈谈对于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在进步。然而总蝗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就是中国的实际情,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第五课时
复习提问
在以往的阶级社会里,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什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阶级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1)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入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除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区外,剥削制度在我国已被消灭,但是,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存在。而且,国内外地的敌对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有人认为阶级斗争时时处处存在,这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是错误匠。也有人认为社会一切太平,阶级斗争已经消失,这种“阶级斗争熄灭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对于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必须正确地加以认识。所谓阶级斗争已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现象,也就是说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了。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导入新果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板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板书)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晕就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财富还不丰富,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产生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建设搞上去。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复习提问: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我国出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你所了解的经济形式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29页第1行至第5行,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但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就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经济共同发展(板书)
请看投影: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已经在中国在夺上扎了根。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同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够高,发展也不平衡,表现在:一部分现代化大工业同大量落后的小工业、小手工业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发达地区并存;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同较普遍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状况并存,这就决定了所有制形式不能只有一个“模式”,搞“一刀切”。应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彩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因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业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最集中体现的就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思考:现阶段,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我国现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因为是非公有,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作用。但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来看,非公制经济成分,对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扩大就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在坚持以公有罅是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限制他们的消极作用。
思考:与“公有制为主体,多咱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应该怎样?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在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产品分配形式。在所有制结构中,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为主体,就必须相应地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要求多种分配形式与其相适应。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从以上的讲述中,我们已经明确了我国现联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将持续多长时间?这正是我们下一个要学习的问题。
五、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阶段(板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板书)
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从我国的社会性质而言的。我国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的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开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那时开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是从我轼的发展程度而言的。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比
较低,科技文化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从发展程度而言,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板书)
1)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认清这个实际,绝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而发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得我们:
抓住了一个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明确了一个基本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认识了一个实际问题:我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巩固新课
思考:为什么说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课时
复习提问
投影片1:
投影片2:
我国第掳出生人口在2000万以上,每年净增人口1300多万至1500多万。到1995年2月,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到12亿。
提问:
投影1中两张图表的百分说明了什么?
投影2中的数字统计,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特点?
结合投影1、2,谈谈我国的人口问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影响。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1)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我国的人口现状。2)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发挥其主体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要做艰苦的、长期的、踏实的努力,其中包括解决一系列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
导入新课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板书)
1980年、世界平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1%,发达国家占30%,发展中国家为70%。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据全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出生的婴儿中,城市街道一孩比率为89.3%,而乡镇一孩比率为48.4%9,农村的多孩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人口增长过快在农村更为突出。
2)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4)人口素质偏低 材料一:1980年全国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4.6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1990年7月,这一
指标提高到6.6年,这说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实践一年级文化程度。我国人口的文化结构仍然属于以低层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25.25
100
50.26
100
2880
发展中地区
16.93
67
38.36
76.32
660
发 达 地 区
8.32
33
11.91
23.69
9930
亚 洲
13.89
55.01
29.30
58.29
970
非 洲
2.20
8.71
6.01
11.96
710
拉 丁 美 洲
1.64
6.50
4.21
8.38
1700
北 美 洲
1.66
6.57
2.70
5.37
16150
欧 洲
5.72
22.65
7.79
15.5
7280
大 洋 洲
0.13
0.50
0.25
0.5
8320
注1)人口百分比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年鉴》,美国人口咨询社《世界人口资料表》。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世界人口数据表》。
思考分析:认真分析上述材料中的几组数字,说明人口数量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
从上面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总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但是,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盾,人口越多的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少。由此可见,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造成粮食供给不足,妨碍人力资源开发,使就业问题严重等等。由于上述问题日趋尖锐,使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议论: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人口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你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板书)
在现阶段,我国人口众多和增长过快的现状,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板书)
(看教材131页图,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一定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越慢。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问题(板书)
材料:我国押资源分布不平衡,东西部差异很大。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从农业开发角度看,我国东部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很好,人口、耕地、林地均占全国9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95%。但水源分布不均衡,与耕地资源“搭配”得不大理想: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的64%,人口占46%,但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7%,地下水资源严重缺少,地多水少;其中粮食增长潜力最大的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1.8%,水量却不到5.7%。长江以南水资源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36%,地少水多。从时间上看,全国6)%的雨水集中在夏秋季三四个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由此可见,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而加剧(板书) 材料一:教材136页第19行至25行材料。
材料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约为17.25%亿亩,只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2.8%。森林覆美国率也只占有12%。而全世界平均约为31%。我国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积约1.7亩,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积12亩,我国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1/7。
我国是一个草原面积较大的国家,全国现有草原面积53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7%,总面积居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1/3。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板书)
(学生回答,结合投影3、4,教师归纳)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仅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现代化,人也要现代化。投影3说明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在提高,投影4则说明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实实在在的差距,要缩小差距就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投影3:
1964
1982
1990
1995
大学文化程度人口
人口数
287万
604万
1576万
2065万
比例
0.42
0.60%
1.40%
2.00%
文盲
半文盲
人口数
31526万
28368
20458万
14505万
比例
45.61%
28.26%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