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

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 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交通条件改善,我国居民避寒旅行逐渐增多。根据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取1月平均气温在10°C―22°C之间的地区为我国居民适宜避寒区。读图回答1~2题。

1.适合我国北方居民到图中适宜避寒区旅行观光的是

  A.新加坡城市花园景观

  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景观

  C.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D.西双版纳热带风光

2.图中适宜避寒区甲处的纬度位置低于乙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甲处受更严寒的冬季风影响

  B.乙处受更暖湿的夏季风影响

  C.甲处太阳辐射较弱

  D.乙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显著

3.一艘渔轮在中低纬某海域出现故障,天晴无雨,船上缺水,船员在船上撑起一个“雨篷”,以求收集到他们生存所需的淡水。这种收集淡水的方法所应用的地理原理是

  ①热岛效应  ②海陆风  ③冷却凝结  ④空气对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右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图回答4~5题。

4.该地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5.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十二个地区的数值,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6~7题。

6.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①由赤道向两极分异             ②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③由山麓向山顶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       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有关特征图回答8~9题。

8.与甲乙丙丁四国特征相符的是

A.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索马里

B.澳大利亚、索马里、日本、印度

C.日本、印度、索马里、澳大利亚

D.索马里、澳大利亚、日本、印度

9.图中箭头所示,最有可能的是

A.①表示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移

B.②表示资源和能源的输出

C.③表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转移

D.④表示资金密集型工业的转移

读右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甲地风向为西南风

B.乙地气温较高

C.丙地风速最大

D.丁地气压最低

 

11. 关于戊地天气系统的正确组合为

 ①南半球 ②北半球 ③暖锋 ④冷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唐代的长安城由朱雀大街分为两部分,“朱雀”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方位是

A.东      B. 西       C.南       D.北

13.史载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说明

    A.春秋时期私商实力强大       B.春秋时期出现区域间长途贩运

C.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     D.战国时期白银普遍流通

14.读右图,从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符合该朝代史实的是

A.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开始形成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15.在古代,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最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因丝绸之利日扩,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现象应发生在

A.汉朝      B. 唐朝      C.宋朝      D.明清

16.唐代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

A.印度半岛南端                   B.波斯湾   

C.红海沿岸                       D.欧洲

17.1903年梁启超说,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他否定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启超形成这样认识的原因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                ④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

18.孙中山在辞去大总统后,曾埋首于制订实业计划。他的《实业计划》涉及六个方面,其中包括修建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这样美好的蓝图。可惜当时根本无法实现,这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未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当时未建立起现代化所需的政治制度    

C.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动荡和贫困        D.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19. 流行语的变化、词语的创新,生动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更新。“斑竹”、“酷”、“上网”、“博客”、“互动”“PK”等词语的出现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明朝中后期西学东渐                B.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流行        D.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巨变

20.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2月14日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则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政府还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该条约的签订有利于

①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打破美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③加强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壮大社会主义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 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               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               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

22.下列关于凡尔赛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   B.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苏俄被排斥在维护欧洲秩序之外增强了其不稳定性   D.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得到缓和

23.下列有关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德、日的民主主义力量相对强大                 B.一战引发的经济混乱使政局动荡

C.法西斯均打着社会主义旗号蛊惑人心             D.垄断资产阶级欲以武力开拓世界市场

2008年9月的纽约华尔街,从美国房贷两巨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再到美林、AIG、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资银行被收购、政府接管或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回答24~25题。

24.由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2008年9月29日纽约、伦敦油价单日暴跌超过10美元。这告诉我们:

①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要全面的分析

③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④我国必须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美国政府拟动用7000亿美元的资金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救市。议员们就此质询、争论,甚至大面积地否决,迫使国会和政府修改计划,国会不是白宫的“私家花园”,更不是布什政府的“人质”。这说明美国:

A.议员代表人民的利益                   B.国会完全掌控国家实权

C.国会和政府是对立的                   D.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制度

    2009年是全球汽车业的“最困难之年”。2009年1月,中国国务院决定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开征国内燃油附加税;随后又下调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对1.3升及以下汽车实行一次性补贴,使小排量车和部分节能环保车迎来最大发展机遇,提高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回答26~27题。

26.国务院之所以采取措施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根本上是因为

A.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制造业

C.加快发展汽车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国产汽车有市场才有国际竞争力

27. 这是政府运用       政策调节经济,该政策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   

  A.货币  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B.财政  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C.价格  关系着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D.法律  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

28.某公民把自己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一共选择了股票、金融债券和存款储蓄三种投资方式。右边柱形图是对这三种投资方式特点的描述,①、②、③应分别是

A. 股票  金融债券  存款储蓄

B. 存款储蓄  金融债券  股票

C. 金融债券  存款储蓄  股票

D. 无法确定

 2008年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29~31题。

29.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总书记的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C.意识的内容就是自然环境            D.社会意识的形成有相对的独立性

30.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建立专项资金,积极组织资金的拨付和物资供应,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中央财政支持抗震救灾的资金属于

  A.扩大再生产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C.社会物资储备    D.个人消费

31.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规划》提出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                         ②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2009年“两会”期间,“农村文化建设”、“社区医疗保障”、“粮食安全”、“住房保障”、“教育公平”等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重点。这表明人民政协

A.是各民主党派的议事机构            B.拥有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C.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      D.是国家权力机关

    2008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回答33~34题。

33.“三鹿事件”引发了我国乳制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经检测,伊利、蒙牛、光明等众多知名企业的产品中也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胺。信息一经公布,这些企业的产品严重滞销,损失惨重。这表明

①能否坚守诚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②质量是否过关关系商品价值的实现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严格的市场监管    

④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应当成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及时、准确公布三鹿奶粉事件的真相,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消费者安全,严肃处理责任人。政府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③表明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     ④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论语》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说明

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人是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③个人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④亲自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第Ⅱ卷(综合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1. 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 综合题∶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

36.(36分)结合材料,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的天然气将通过正在铺设的“南溪”管道输往南欧。该管线从俄罗斯南部穿过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后,穿越巴尔干半岛经希腊通往意大利南部,预计2013年投入运营。

材料二  石油城克拉玛依市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1)简要归纳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10分)

 (2)根据甲图信息,说明影响C地附近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6分)

 (3)结合材料一,分析“南溪”管道施工困难的主要地理原因。(8分)

 (4)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12分)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材料二  列宁关于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论述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的论述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苏联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了种种经济政策。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

材料四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三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是什么?(1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征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四分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促进作用。(4)

(5)综合以上分析对你有哪些启示?(6分)

 

38.(32分)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1个“一号文件”,如2004年主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2005年主要解决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问题、2006年主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问题、2007年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问题、2008年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问题、2009年主要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从农业税的免征到给予农民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从统筹城乡进而到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

(1)简要说明中央实施系列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11分)

(2)11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及所体现的思想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9分)

(3)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给我国农民留下一连串温暖记忆?(12分)

 

39. (60分)材料一: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西藏的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以交通为例,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如今,以公路建设为重点,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材料二:甲、乙两区域图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简要分析在西藏地区发展航空交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6分)

 

(2)甲、乙两区域都具有的优势能源资源是          。甲区域在农业发展方面最具优势的气 候资源是         ,乙区域在农业发展方面最具优势的气候资源是        。(6分)

(3)乙区域南北部的人口密度有何差异?能否采用大规模迁移人口的方式来解决人口分布不合理的状况?(8分)

 

     材料三  自公元634年开始,至公元846年吐蕃王朝瓦解,在这213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唐朝和吐蕃之间使臣来往不少于191次,吐蕃使团来唐125次。唐朝使团入藏66次。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四 元朝中央曾于1268年、1287年和1334年三次派官员在西藏大规模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制度(“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元朝时有专人负责驿站交通事宜,规定驿道沿途居民负责传送公文,供给马匹,供应来往官员食宿。驿站的建立,使西藏的驿道更加畅通和完善,更加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中国西藏新闻网》 

(4)比较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元朝时西藏地区“乌拉”制度的建立有何积极意义? (8分)

1.D  2.A  3.C  4.D  5.A   6.A  7.B  8.B  9.C  10.B  11.B

试题详情

36.(36分)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分);以草原、荒漠为主(2分);以内流河和内流湖(或咸水湖)为主(2分);水资源短缺(2分),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2分)。

    (2)海陆位置、西风与山地(6分)。

    (3)经过河流、山地和海底,地形复杂(3分);线路长,地质构造复杂(3分);经过多国领土,需他国支持(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利用良好的光照条件,发展节水农业;优化环境,改善生态。(12分。每点3分,答对4点得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详情

39.(20分)

(1)有利:空气洁净,能见度好;对地面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不利:地势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天气多变,气流不稳定。(每点2分,共6分)

(2)水能资源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高温多雨(每点2分,共6分)

(3)北部人口密度小,南部人口密度大。(2分)  不能。(2分)  因为北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区地处热带低湿地区,气候湿热,林木茂密、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类生存(2分),同时大规模开发还会因森林破坏而导致全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加剧全球变暖。(2分)

 

 

历史答案

选择题:

试题详情

选择:12. C  13.A  14.B  15.D  16.B   17.B  18.C  19.D  20.C  21.D  22.D  23.D

试题详情

37、(32分)

(1)生产力不发达(4分)

(2)

①     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

②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先进的工业、军事强国;

③     西方发达国家借鉴计划经济手段,摆脱经济危机困境;

④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借鉴计划经济制度。(每点3分共12分)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两点4分)

(4)将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建设(或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4分)

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5)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方面、计划与市场相互借鉴方面、生产力发展方面等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至少两点4分)

试题详情

39、(4)重要变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此后一直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2分)

 积极意义:保障了驿道的畅通,有利于元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有利于西藏与内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6分)
(5)  “一五”期间,修筑三条进藏公路,加强西藏与外部的交通;西藏实行民主和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经济;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西藏地区也实行了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成立了西藏大学;中央和发达省区的地方政府还不断给与西藏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每点2分共 12分)

 

 

政治题答案:

试题详情

24.C  25.D  26.A  27.B  28.B  29.A  30.C  31.C  32.C  33.B  34.D  35.A

 

 

试题详情

38.(32分)(1)(11分)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2分)

②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调节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3分)

③有利于促进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2分)

④有利于提高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2分)

⑤有利于使农民进一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2分)

(2)(9分)①十一个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1分)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以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

②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抓住了当年三农方面的重点问题,(1分)体现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分)

③每年的一号文件都能正视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1分)体现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矛盾而不能回避和掩盖矛盾。(2分)

(3)(12分)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1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分)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1分)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2分)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制定十一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带来极大变化。(2分)

试题详情

39. (6)①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分)

②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使西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分)

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2分)

④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

(7)①立足西藏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探索发展道路,(1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原理。(2分)

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走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1分)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分)

③西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发展道路,(1分)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社会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3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