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引言分析
本章引言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交待了这一时期建立的各个政权及存在时间。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这一时期除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外,主要的政权有:汉族建立的北宋和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随后出现了元朝大一统。这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这一时期从907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368年元朝的灭亡。
第二层指出了本时期东西方发展的政治特点:欧洲正处于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亚洲各主要国家虽发展不同,但总体上仍领先于欧洲。
第三层指出了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民族战争曾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完成,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达到再度大一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文化成就突出,继续领先于世界各国。
★第一节 五代十国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五代的更替;十国;五代十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统一趋势的加强;周世宗改革。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比较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阐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2.通过学习周世宗改革促使后周强大的史实,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这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
1.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三、统一趋势的加强和周世宗改革
1.统一趋势的加强
2.周世宗改革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重点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就;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本节难点: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
二、阅读或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本章引言内容。通过分析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时期东西方国家发展的概况。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在经历了鼎盛的隋唐之后,进入了一个分裂割据、多民族政权并立和元朝再度统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的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民族关系上,尽管这一时期各族政权之间也经常发生摩擦和战争,但各族之间不断融合成为这个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同时,这个时期各族政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民族交流的措施,都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也为后来元、明、清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对外贸易上,海外贸易发达兴旺;科技文化成就突出,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一目,教学时应讲清以下两个问题。
1.五代十国的概念。其中包括时间概念(907~960)、空间概念(北方、南方)和朝代更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照使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地图。向学生讲明,黄河流域的五代是相继建立的,并且位置基本相同(除南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在开封);十国则是先后并存的,除北汉地处北方的山西以外,其他都在南方。前蜀和后蜀、吴和南唐是前后相继的。
2.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特点,可让学生回忆唐末以来的政治形势和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小字的具体事例概括总结。然后教师指出这一时期统治的主要特点,即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都是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夺取皇位的。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因此,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和统治,正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小字中的例子说明这一时期北方各派军阀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征战频繁,赋税苛重,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因而痛苦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五、“统一趋势的加强和周世宗的改革”一目,应指导学生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四、“南方经济的发展”一目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应指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一是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让学生阅读、回答的形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包括文献资料),然后思考三个问题:①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②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是什么?③南方经济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可让学生结合史料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一,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或者是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南方战事的次数和规模,远不及北方,也未受到契丹统治者的侵扰,受破坏较小。像西蜀、吴越、南汉、南唐等都能保持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内没有战事,这是当时北方所没有的。这种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二,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不仅传播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更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第三,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采取了一些推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例如文献资料中提到的闽王王审知。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补充,南方经济是在唐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唐末农民战争横扫了南方各地主豪强的势力,也推动了这里生产的发展。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让学生结合小字内容,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成就。其中,农业方面,一是南方各国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在南方各国中更居首位。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从水利灌溉的发达即可看出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材所举事例说明了这一点。二是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茶、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南唐制茶业最为发达,成都、金陵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商业方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发展。当时杭州、扬州已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都市。楚国商业活跃,各小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一是要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有关内容,认识我国南方经济自西晋末年起开始呈上升趋势,经过南朝,隋唐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五代,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北两方在政治上虽然是分裂对立的,在经济上却有密切联系。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南北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南北经济的交流必然要求和促进南北的政治统一。到后周时,南北政治统一的条件逐渐成熟。二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目内容后认识: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因此经济能获得较大的发展,这充分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获得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