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时间
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2、理解系统误差的来源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3、会用图象处理结果
教学重点:实验原理及步骤
教学难点:引起误差的原因
教学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
当系统做加速运动时,有:
a=mg/(M+m)
绳对车的拉力 T=Ma=Mmg/(M+m)=
当M〉〉m时,T≈mg。
故可通过改变砂桶中细砂的质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从而验证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在小车上添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从而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步骤
1.通过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用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来平衡摩擦力。
此时不挂砂桶,但应把纸带在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中穿好。
2.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细砂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验证当M一定时,a与F与关系。
3.保持外力(即砂桶中细砂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测出相应的加速度,优证当作用力一定时,a与M的关系。
三.数据记录及处理
1.实验中要测定小桶和细砂的总质量m,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
2.要在纸带测出小车的位移。
3.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4.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通过实验所测得的数据,画出a―F图、a― 图。
正确的实验图线应如图1、2所示。
四.误差分析
1.未满足M〉〉m这一条件时,会得到图3所示图线。
2.未平衡摩擦力,会得到图4中2所示图线。
平衡摩擦力过甚,会得到图4中1所示图线。
五、实验题
例1、在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中
(1)本实验备有下列器材:打点计时器、秒表、天平(带有一套砝码)、纸带、复写纸片、细线、低压直流电源、砝码、小车、小桶、砂子、垫木、导线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缺少的器材是 。
(2)某学生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a-F关系可用图1-11中哪根图线表示?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答:
(3)本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B. 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该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砂子。
C. 实验中应该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远大于小桶和砂的总质量。
D. 作a-F或a-1/M的图线时,应该使所画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如遇个别特别远离的可舍去。
例2、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A地的水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线①所示,质量为m′的另一物体在B地做类似实验,测得a-F关系如图线②所示,设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和g′,则
A.m′>m,g′=g B.m′<m,g′=g
C.m′=m,g′>g D.m′=m,g′<g
分析:该题要求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借助数学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A地,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有a=-g=F-g
同理:在B地 a=F-g′
这是一个a关于F的函数
(或)表示斜率,-g(或-g′)表示截距
由图线可知<g=g′故m>m′,g=g′选 项B正确
练习: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不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只改变小桶中砂的质量。当砂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小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m1与m2相比: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
解:由图,a1>a2。
a=mg/(M+m)=
m越小,a越小。
B正确。
课堂练习:
《金版教程》P103 练习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