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第 课时 星期 月 日
第一节 酸 碱 盐 溶液的导电性(第二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酸、碱、盐溶液导电实验,了解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阅读的能力。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观点理解酸、碱、盐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引导法。
教学用品仪器:低压直流电源、小灯泡、导线、盛待测物容器、石墨电极。
药品: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钡溶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目标
[复习提问]什么是电离? 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水溶液却导电?
思考、回答。
引起回忆,检查学生对电离概念的理解情况。
[演示实验]酸溶液的导电性
课本P151(实验8-2)
观察、记录,用离子观点解释,写出有关的电离方程式:
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把学生兴奋点从宏观引入微观上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分析讨论]通过演示实验和电离方程式总结出什么是酸?
分析、讨论、总结出酸的定义和组成特点。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板书]二、酸、碱、盐的电离 1、酸
理解记忆
巩固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强调酸定义中的“全部”二字重要性。
[演示实验]碱溶液导电生
课本P152(实验8-3)
观察、记录、用离子观点解释,并写出有关的电离方程式:
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
[分析讨论]通过演示实验和电离方程式,总结出什么是碱?
分析、讨论、总结出碱定义和碱组成上的特点。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板书]2、碱
理解记忆
巩固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完成练习二
强调碱定义的“全部”二字重要性。
[演示实验]盐溶液导电性
课本P152(实验8-4)
观察、记录,并用离子观点解释,写出有关的电离方程式:
发展学生微观想象能力和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技能。
[分析讨论]什么是盐?盐在组成上有何特点?
分析讨论、总结出盐的定义和盐在组成上的特点。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板书]3、盐
记忆盐定义及盐组成上的特点。
巩固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三
完成练习三
巩固对酸、碱、盐的理解,归纳物质分类表。
[阅读课文]你曾用过或见过哪些酸、碱、盐?它们有哪些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51~P153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指导学生小结
试着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5)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附1:课堂练习一
1、判断是不是酸?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
2。判断化合物是碱吗?为什么?
附3:课堂练习三
3、电离时生成的()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酸。()、()都是酸。
4、电离时生成的()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碱。()、()都是碱。
5、电离时生成()和()的化合物叫做盐。()、()都是盐。
6.判断下列物质类别:
( )( )
()( )
( ) ( )
附5:随堂检测
在下列空白处填写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化合物类别:
阳离子
阴离子
K
氧化物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