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第 课时 星期 月 日
第一节 酸 碱 盐 溶液的导电性(第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电离,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能力目标:培养并发展学生分析问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情感培养:对学生进行从宏观到微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 育。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电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启发引导法。
教学用品 仪器:低压直流电源、小灯泡、导线、盛待测物的容器、石墨电极。
药品:食盐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蒸馏水、酒精、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目标
[引言]在前几章中我们学过了氧、氢、碳、铁等单质以及它们的化合物,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化合物都有哪些?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回忆、思考、回答、写化学式。
引起学生回忆
[板书](分类板书)
猜测教师这种板书形式的目的。
培养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过渡]无机物种类很多,根据化合物组成和性质可分为若干类,我们来分数研究它们。
思考、明确研究化合物的方法。
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研究化合物的方法。
[演示实验]溶液的导电性
课本P149(实验8-1)
观察、记录、思考、产生疑问,为什么有些固体物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导电?而有些物质固体时不导电,形成溶液后仍不导电?
激发学生求积压欲,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能力,引起思考提出问题。
[问题讨论]启发引导分析讨论
1. 属导电的原因。
2. 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和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何不同?分析溶液导电的原因。
3. 蔗糖晶体、酒精不导电,其水溶液也不导电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电离概念。
看书、思考、讨论、回答。金属能够导电,是由于金属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食盐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而食盐溶于水产生出自由移动的和,所以能导电。蔗糖、酒精是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纯净物或水溶液均不存在离子,所以均不导电。
培养并发展学生分析问题、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板书]第一节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1。溶液的导电性 1)电离
记录,并理解电离概念。
初步记住电离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巩固理解电离概念。
[问题讨论二]离子符号和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表示方法有何不同?
对比两种表示方法的不同,回忆、思考、记忆。
对比、强化记忆。
[分析讨论]我们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物质发生电离呢?
引导学生书写电离方程式,边写边指导学生总结,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讨论、回答,用电离方程式。 书写电离方程式:
进一步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书写电离方程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板书]2、电离方程式
理解记忆
加深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二
做课堂练习二
巩固理解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问题讨论三]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电离后为什么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分析、讨论总结出: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对学生进行从宏观到微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划出重点。
阅读课本P149~P15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结]指导学生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组织检测
独立完成检测题。
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附1:课堂练习一
1. 为什么用湿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附2:课堂练习二
2.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氯化镁 (2)硫酸 (3)氢氧化钙 (4)氯化钾 (5)硝酸
3.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B)
(C) (D)
1. 下列物质中存在氯离子的是( )
(A) (B)Cl气体 (C)NaCl (D)
2. 物质发生电离时一定相等的是
(A)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 (B)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性
(C)每个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D)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
附4:随堂检测
一、填空:
1)、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 )的过程叫电离。
2)、某些物质在水中发生电离时,形成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 )和( ),它们所带正电荷总数和 负电荷总数( ),所以它们形成的溶液( )电性。
二、写出硫酸铜、盐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