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遗传和变异

讲座人:丹徒县大港中学  纪桂发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DNA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及DNA的复制,描述DNA、基因、染色体、染色单体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  运用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原理和伴性遗传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了解遗传工程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能用已学的相关理论,对其加以分析和理解。

5、  能运用已学的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设计简单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或其它遗传育种方案,解释育种的原理,预计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及实践意识、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DNA的结构与复制、功能的关系是重点内容;

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之一;

3、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及其理论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遗传育种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能力是本单元又一重点及难点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研究、交流、训练相结合;

2、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如:录像、投影仪、多媒体等)

四、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分配

第一章             生物的遗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

1、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1)    分析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上所起的作用。

(2)    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理解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3)    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关系,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2、  理解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特点)

3、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介绍(投影片介绍)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过程、结论、应用

(2)        细菌的转化实验:

过程、结论

4、  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

  过程、结论

5、  课堂练习及答疑辅导。

6、  课后练习、巩固。

 

二、DNA的结构和复制(第二课时)

1、  DNA的化学结构:

着重介绍脱氧核苷酸链的形成。

2、  DNA的空间结构:

帮助学生理解其结构特点

(1)            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及碱基对的排列特点;

(3)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  DNA分子的特异性:

(1)            不同生物的碱基比率(A+T/C+G)不同:

(2)            4n(DNA分子的多样性)

4、  DNA的复制

(1)            复制时间:

(2)            复制过程:

(3)            复制条件:

(4)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特别注意在此举例,巩固。

     例: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

      (A+T):(C+G)=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

        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C)

         A、300个   B、400个    C、600个    D、1200个

5、  课堂练习及答疑辅导

(课后再以类似及相关习题加以练习、巩固)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三课时)

1、  基因的概念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3、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可配合录像进行复习)

(1)        DNA的功能

(2)        转录

(配合例题)

(3)        翻译

(4)        中心法则

(5)        遗传密码

4、  课堂练习及答疑辅导

5、  课后复习、巩固

 

单元练习及讲评(遗传的物质基础部分)2课时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1、  这段内容复习时可先回顾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说明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遗传规律的关系。

2、  介绍孟德尔和他的科学成就,说明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取得成功之间的关系。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第六---七课时)

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在此复习过程中回顾一些概念,强调遗传图解的规范化书写。

2、  基因的分离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3、  课堂练习、答疑、个别辅导。

4、  课后复习巩固及练习。

5、  设计遗传实验方案或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并作理论分析。课上再作交流。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八----九课时)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概念复习、理论分析,正、反交的科学依据

2、  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当等位基因的对数为n时:F1`产生的配子种数:2n

                        F2的表现型种数:2n

                                         F2的基因型种数:3n

                                         F2的表现型之比:(3:1)n

3、  例题分析及随堂练习:

4、  课后练习及复习巩固。

5、  设计某一遗传实验方案(如:杂交育种),并交流。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十课时)

一、性别决定:

1、  概念:

2、  生物的染色体

A、性染色体

B、常染色体

3、  性染色体的类型;

4、  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二、伴性遗传:

1、  概念

2、  举例

3、  练习巩固及答疑辅导

4、  课后练习及交流、讨论

 

第二章   生物的变异(第十一课时)

一、           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

1、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

3、染色体变异

二、基因突变:

1、  概念:

2、  突变的类型及举例:

3、  突变的意义:

4、  突变的原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分析)

5、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三、染色体变异:

1、  染色体结构变异

2、  染色体数目变异

3、  染色体组

4、  二倍体和多倍体及单倍体(强调非单个染色体组)

四、课堂练习及答疑辅导

五、课后复习、练习巩固。

六、设计一单倍体或多倍体、育种的遗传图解,并交流。

 

           第五单元练习及讲评(第十二---十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