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Ⅰ卷(共4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逡巡(qūn) 皈依(bǎn) 氓隶(máng) 鞭笞天下(chī)
B.策目(chēn) 人为刀俎(zǔ) 戮力(lù) 按剑而跽(jì)
C.坚持不懈(jiè) 流觞曲水(shāng) 罢黜(chù) 游目骋怀(chěng)
D.流憩(xī) 放浪形骸(hái) 暴殄(tiǎn) 植杖耘耔(z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矫首暇观 有酒盈樽
B.孝悌 眼花潦乱 蛟龙 揭杆为旗
C.同年而语 项庄舞剑 威震四海 茂林修竹
D.孽障 出言无壮 草芥 自惭形晦
3. 填入下面这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词,正确的一组是( )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的亲身 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 时,就可能 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
A.关注 体验 撞击 诱发
B.关心 经历 撞击 导致
C.关注 体验 冲突 导致
D.关心 经历 冲突 诱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毕业典礼上,校长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得冠冕堂皇,台下的学生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B.清政府当时在财政上也已捉襟见肘,根本无力与侵略军继续作战了。
C.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D.日本侵略军挑起战争,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最后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真是祸起萧墙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如此?写秋颂秋的文字同样也不少。
B.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
C.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已算万幸。
D.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广泛,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影响。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故以为其爱(疼爱)不若燕后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藉(衡量)大
B.……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统率)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制服)其弊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怨恨)色
C.足以极视听之娱,信(的确)可乐也
信(可靠)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情随事迁,感慨系(附着)之矣
D.所以兴怀,其致(情趣)一也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达到)万乘之势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约定时间)
7.选出对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约从离衡 ②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
④素善留侯张良 ⑤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道芷阳间行 ⑧刑人如恐不胜 ⑨乐琴书以消忧 ⑩亦不详其姓字
A.①③/②⑤⑥/④⑩/⑦⑧/⑨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⑩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译:秦国有余力乘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
B.为之奈何?
译:怎样对付这件事?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于是有所寄托,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D.请息交以绝游。
译:让我同外人(指官场的)断绝交游吧!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2―14题(9分,每小题3分)
1、B A、皈依(guī)氓(méng)C、坚持不懈(xiè)D、流憩(qì)
2、C A、暇(遐) B、缭乱、揭竿而起D、出言无状
3、A
4、B. (解析:A.贬义词;C.忍无可忍:忍受到无法忍受了,用在此处不当; D.词意理解错误。)
5、B(A不合逻辑,应在“如此”前加“不”;C成分残缺,“阔别”后加“的郁结”;D搭配不当,“多样”与“广泛”互换位置)
6、D
7、A
8、C
9. A
10. B(“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至”句反映他仁途被排挤、打击的命运。)
11.A(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参考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闺,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
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12、A(相:他,指石奢)
13、C(前者为连词:“因为”;后者为介词:“按照”;A.均为代词:“它的”;B.均为助词:“的”;D.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14、A(B:“石奢为官清廉”与原文不符;C.“石奢清廉正直”、“后者更值得称道” 与原文不符;D. “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与原文不符)
15、(1)不偏袒自己的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私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
(2)你如果认为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则1分,耶1分,大意1分)(3)判错刑就要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刑1分,大意1分)
16.⑴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这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⑵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17.(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士不敢弯而报怨
(3)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4) 齐彭殇为妄作
(5)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6) 怀良辰以孤往
18.(4分)“怅然”指作者初到茶峒的冷清印象和由此产生的几分落寞的情绪;“释然”指作者虽然忽略了茶峒的热闹和茶峒的新街,但领略了渡船的美以及相关的情愫。
19.①老街深处石板路上脚步的踏踏声、木楼木门的弹响等这些古朴的音律;
②各色船只拥在一起,形成华丽与简朴映衬、单纯而宁静的景象;
③鸽笼给外乡人意外的惊喜和放飞鸽子领略到的勃勃生机。(每点2分)
20.“渡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渡船”找寻自己念想中的风物人情,展示茶峒的地理风情,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21.①渡船引发出沈从文笔下那么动人的故事;②渡船把漫长的距离浓缩在一起;③渡船缝缝隙隙里塞满了过渡人的念想与人世间的种种的千丝万缕。(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22.(4分)这四种人都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在从事有创意、有情趣的实践活动,且很有成就感。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