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文综火热专题(7)

 

中国古代文化史

 

【学习目标】

本专题包括各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史学、教育、宗教、体育、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成就及影响。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不同时期文化的不同特征,以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内容是本专题的重点。

(1)考查的内容:主要考查了某时期文化的基本特征、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而宗教、文学、艺术等考查较少。(2)考查的侧重点。A.考查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的关系。B.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3)题型和能力要求上,主要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中外历史比较的能力和运用有关原理深入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文化史在古代史中考查的面广,思维空间大,有许多重要知识点已进行过反复的、多角度的测试。命题视角将侧重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因此不能放松了对文化史的重视。

 

【学法建议】

1.对文化史的复习提倡多记、多联系、多归纳,使各项知识都形成网络,便于记忆和提取。复习的重点应放在中国古代六个时期文化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繁荣原因的分析上。如按不同历史时期,以科技、思想、教育、文学、艺术等分类方法画出中国古代文化史网络图或简表,便于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或以更细化的小专题形式,摘取某一方面的文化成就展开分析,把握其发展过程、突出贡献,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如科技史按“古代史上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列表;或制作《古代科技成就简表》从类别、名称、时间、人物、成就等方面总结。

2.古代思想史、教育史内容和古代政治发展关系密切,要掌握其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实践及影响。如秦用法、汉用儒的原因。

3.认识特定时期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如通过对程朱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概念、性质、对两宋及后世的影响,理解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

4.学会多角度分析、掌握历史事件。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外历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话),这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阻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见,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潜能开发】

例1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    )

①社会经济的繁荣  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④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思路分析

“唐诗兴盛的原因”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解此题时必须以这一原理为指南。①是诗兴盛的物质基础,②是诗兴盛的阶级基础,③是诗兴盛的特殊历史条件,因为帝王以诗赋取士,知识分子以诗赋作跻身仕途的敲门砖,由此造成唐诗的空前兴盛,④是为诗兴盛提供了比以往更丰富的素材和营养。①、②、③、④四点从不同方面为唐诗的兴盛创造了条件,所以,A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A

 

思维诊断

此题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是:不能把文化现象和政治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故少选其中的①、②项;不能把唐诗繁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其他朝代相比较,故漏选③;不能把文化现象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联系起来,不选④。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是:准确把握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把握唐诗繁荣的时代条件;学会把文化现象和政治、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即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思考问题。故选A。

 

例2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社会原因。

 

思路分析

本题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佳作之一。考查方面既有识记能力,又有历史阐释表达能力,同时对审题能力的要求也很高。(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的设问中,已寓含了命题者对明清科技文化特点的观点,即“明清时期,我国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要根据题目所示观点,先概述“表现”,后归纳“特征”,再分析原因。(2)对原因的分析,要依据“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具体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回答。同时,在表达上要注意史论结合,要按照题目的设问,分层次回答。

答案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荣,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明清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思维诊断

解答该题存在的思维障碍主要是:缺乏一定的审题能力,不能从题目中透视材料提示的观点;缺乏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能按照题目要求分层次作答;缺乏必要的综合概括能力,单纯罗列明清时期的文化成果,不能概括分析其基本特征和社会根源。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是:认真审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的观点“明清时期,我国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而后围绕观点组织内容;分析问题时,要把文化现象和政治、经济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依据题目设问的逻辑顺序,依次从“现象”、“特征”,“原因”分析归纳。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知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盛行造成的后果有    (    )

①统治者用佛教思想取代了儒家思想②麻痹了人民,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激化③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④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历史上曾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的故事。造成佛教与世俗政权严重对立的主要原因是    (    )

A.佛教传播危及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教义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

C.佛教势力发展危及君主专制统治      D.佛教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试题详情

3.佛教对我国文化发展起到一定积极影响的主要表现是    (    )

A.给劳动人民以精神抚慰              B.众多的石窟艺术留存至今

C.为农民起义提供思想武器            D.稳定了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哲学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据此回答4~5题。

试题详情

4.王充与范缜都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其思想的共同点是都认为    (    )

A.自然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B.人的精神和肉体共存亡

C.具有反封建思想                    D.人是能战胜自然的

试题详情

5.唐朝著名的思想家柳宗元与刘禹锡共同持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    )

A.自然界有自己的必然规律            B.人与自然相互作用

C.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D.圣人决定不了历史的发展

试题详情

6.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

A.开创中医传统的“四诊法”          B.最早提出病理学说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的方法            D.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试题详情

7.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与这种政治观点相近的思想家是  (    )

A.顾炎武         B.徐光启          C.王夫之        D.黄宗羲

试题详情

8.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受史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要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主要是在传统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就此回答9~12题。

试题详情

9.根据下列人物的归类标准选出正确答案    (    )

①张衡②祖冲之③沈括④徐光启

A.郭守敬          B.司马光         C.关汉卿           D.苏轼

试题详情

10.宋应星说“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天工开物》)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这段话反映的是(    )

A.文人应求取读书人仕的大事业        B.对科举束缚人才和不务实际的愤慨

C.对生产技术和知识的鄙薄            D.生产技术和功名进取毫不相关

试题详情

11.明末以来的一段时间内,把欧洲自然科学成果带到中国来的主要是    (    )

A.欧洲的传教士   B.中国的留学生    C.中外各国商人     D.政府派的使臣

试题详情

12.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商品经济艰难发展

B.文化专制主义妨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C.仍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阻碍

D.闭关保守的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试题详情

13.1997年11月1 日,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进步之中。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进步的。”可以证明这一论断的明朝史实是    (    )

①伊斯兰教、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②欧洲传教士带来西方科学著作③郑和下西洋与各国友好贸易④玉米、烟草等传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二、问答题

14.公元9世纪到12世纪三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以科技为例,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历史的文明进程有过怎样突出的贡献?分析说明其出现的社会原因。

 

【综合能力训练】

试题详情

1.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请回答:

(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2)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而墨家学派却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何在?

 

 

 

(3)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采取什么态度?

 

试题详情

高考资源网(www.1010jiajiao.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试题详情

高考资源网(www.1010jiajiao.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试题详情

【知能达标训练】

1.D  2.C

3.B(1-3。解答此组宗教文化的影响,题的出发点是从文化现象和经济、政治的关系切人。1题“佛教盛行”使佛教思想、文化获得了传播,但并没有发展到取代儒家思想的地步,也没能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同时大量佛教徒脱离生产,对经济方面也产生了影响,故选D。2题“三武灭佛”的主要原因同样从其对专制政治产生的影响入手,故选C。)  4.B  5.B  6.D  7.D  8.C

9.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人物的归类标准,题干中较容易看出是按科技人物归类,故答案选A。)

10.B(把宋应星的话放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理解,可看出其对当时社会只重功名,不务实际的愤慨.故选B。)  11.A 

12.C(本题的四个选项都与题日有一定的关联,但阻碍近代科学产生的根源还要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去寻找。故选C。)  13.C

14.分析:本题“公元9到12世纪”时间限制词暗含着从唐末到北宋时期的时间范围,题干“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历史的文明进程的突出贡献”。则将答题的范围限制在此时期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范围内。关于原因分析,应从多角度进行思维,把政治上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统治阶级是否重视,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与必要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联系以及前代科技文化的基础等当成重点表述面。也可以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视角进行分析。

贡献主要有:火药的发明和在军事、工程上的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和在远洋航行上的应用,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定。这些发明对西欧资产阶级打碎封建的堡垒,传播新教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进行早期的殖民掠夺,测知地球的大小,有着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些成就出现的原因是:(1)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  (2)生产力发展水平领先  (3)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4)一定时期统治阶级的重视  (5)国内外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综合能力训练】

1.(1)孔子、墨子、老子和韩非子。

法家主张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因循尊古,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在一个新王朝初建之时,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战乱,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为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往往采取“无为”而治的主张,与民休息,因此道家思想得以实施。而墨家提出的纲领主张有些超出了当时社会实际发展的可能,如“兼爱”“非攻”,故不被统治者重视。

(3)儒家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思想注意经世致用,为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服务,故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今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要正确对待,既要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良部分,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w.w.w.k.s.5.u.c.o.m

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