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09届高三各地名校模拟试卷分类大汇编-实用类文体阅读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6、D(D项由第一自然段可知,是对该段主要信息的概括。A项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确的信息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没有忽视该哲学思想。B项“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C项的表述只是一种现象,并没有体现儒学思想的内涵,答非所问,故该项错。)7、D(该题信息涉及到第二、第三、第四三个自然段,涵盖了孔子儒学的内容。D项见第四自然段,是孔子对中道思想的理解。A项信息在第二段,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编制礼乐,故该项中说“‘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错。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C项信息在第四自然段,该项中前提条件错,唐尧舜时期不是春秋时代,故该项错。)

对撞机将利用超导磁体,将两束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水平――光速的99.9%,然后把质子调整到碰撞路线上,让它们迎头相撞。

实验者尤其想要捕捉一种神秘物质“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的粒子”。物理学家相信这种源自“希格斯场”的微小物质与万物有着某种联系。许多物理学家相信,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关键。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立的“标准模型”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宇宙的最小单元及其相互作用。

(选自2007年8月《参考消息》)

试题详情

6.关于超级强子对撞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

A.超级强子对撞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粒子加速器之一,利用其可以重现宇宙最初的万亿分之一秒。

B.超级强子对撞机已经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运行,并在2008年初进入完全工作状态。

C.超级强子对撞机自1994年开始制造,设计目标是制造宇宙大爆炸最初万亿分之一秒内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和粒子,当然释放规模要小得多

试题详情

D.超级强子对撞机能够利用超导磁体,把两束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水平――光速的99.9%,然后把质子调整到碰撞路线上,让它们迎头相撞。

试题详情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实验的目标是解决物理学的最大难题:物质是如何获得质量并形成宇宙的?连爱因斯坦也不知道答案。

B.对撞机及其辅助设备可以再现并识别出构成星系的最微小的会携带巨大能量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亚原子物质。

C.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实验产生的一些重大成果都将为深陷泥沼的粒子物理学注入期待已久的强心剂,因为这一领域在过去30年里都未取得重大进展。

D.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吸引了来自80个国家,其中包括800名美国研究者在内的全球近半数的粒子物理学家。

试题详情

8.关于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实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

A.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实验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可以为解开黑洞、隐藏的维度等时空谜题提供惊人发现。

B.超级强子对撞机是个时间机器。利用其制造的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可以让我们回到万物的起源,再重来一遍。

C.绝大部分实验将在上面100米的地面就是奶牛场与村庄组成的田园风光,背景则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地铁隧道大小的封闭隧道内进行。

D.与万物有着某种联系的源自“希格斯场”的微小物质“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的粒子”),是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关键,实验者尤其想要在实验中给以捕捉。

 

试题详情

6.D(A、不是“之一”;B、是“试运行”,不是“运行”;C、是“酝酿”,不是“制造”)

试题详情

7.B(A、“难题”后加“之一”;C、不是“一些”,是“任何”;D、800名前有一“约”字,“半数”前无“近”字)

试题详情

8.D(A、是“有望”,不是“可以”;B、“几乎是个时间机器”,这里漏掉了“几乎”;C、“100米”前有“约”字)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

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开始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试题详情

6.对“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动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

试题详情

7.下列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中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含义相同,均指计算机模拟逃生的程序。

    B.计算机可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估算出人群疏散的时间。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连其他出口也注意不到。

    D.“欲速则不达效应”指的是逃生时人群的疏散速度越慢,拥挤程度就越高。

试题详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场地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能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被踩死。

    B.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与人群的拥挤程度成正比,与人群的疏散速度成反比。

    C.解决群体恐慌现象的措施之一是保证建筑物的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

    D.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用计算机模拟逃生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

6.C(A“直接帮助”有误;B“训练……本领”有误。D“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脱离现场”有误)

7.D(因果倒置,应为“逃生时人群的拥挤程度越高,疏散速度就越慢”)

8.D(“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推断错误)

 

在瑞士与法国的交界处有一条27公里长的环行隧道,科学家准备在这里重现宇宙最初的万亿分之一秒。

此次实验的核心是一台大型强子对撞机,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粒子加速器。这项创新工作的目标是解决物理学的最大难题之一:物质是如何获得质量并形成宇宙的?连爱因斯坦也不知道答案。

对撞机及其辅助设备可以再现并识别出构成星系的最微小的亚原子物质。这些粒子会携带巨大能量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相比之下,“一眨眼的工夫”就像永远那样漫长。

该项目吸引了全球半数的粒子物理学家。他们来自80个国家,其中包括约800名美国研究者。项目耗资80亿美元,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负责。

这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有望为解开黑洞、隐藏的维度等时空谜题提供惊人发现。任何重大成果都将为深陷泥沼的粒子物理学注入期待已久的强心剂,因为这一领域在过去30年里都未取得重大进展。

强子是包括质子和中子在内的一类微小物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表示,这台强子对撞机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试运行,并在2008年初进入完全工作状态。

这台机器自1994年开始酝酿,设计目标是制造宇宙大爆炸最初万亿分之一秒内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和粒子,当然释放规模要小得多。目前的主流科学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130多亿年前的一个瞬间。

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粒子物理学家朱利亚?霍夫曼说:“这几乎是个时间机器。我们正回到万物的起源,再重来一遍。”

绝大部分实验将在地铁隧道大小的封闭隧道内进行,在它上面约100米的地面就是奶牛场与村庄组成的田园风光,背景则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

试题详情

对撞机将利用超导磁体,将两束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水平――光速的99.9%,然后把质子调整到碰撞路线上,让它们迎头相撞。

实验者尤其想要捕捉一种神秘物质“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的粒子”。物理学家相信这种源自“希格斯场”的微小物质与万物有着某种联系。许多物理学家相信,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关键。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立的“标准模型”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宇宙的最小单元及其相互作用。

(选自2007年8月《参考消息》)

试题详情

7.关于超级强子对撞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

A.超级强子对撞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粒子加速器之一,利用其可以重现宇宙最初的万亿分之一秒。

B.超级强子对撞机已经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运行,并在2008年初进入完全工作状态。

C.超级强子对撞机自1994年开始制造,设计目标是制造宇宙大爆炸最初万亿分之一秒内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和粒子,当然释放规模要小得多

试题详情

D.超级强子对撞机能够利用超导磁体,把两束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水平――光速的99.9%,然后把质子调整到碰撞路线上,让它们迎头相撞。

试题详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实验的目标是解决物理学的最大难题:物质是如何获得质量并形成宇宙的?连爱因斯坦也不知道答案。

B.对撞机及其辅助设备可以再现并识别出构成星系的最微小的会携带巨大能量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亚原子物质。

C.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实验产生的一些重大成果都将为深陷泥沼的粒子物理学注入期待已久的强心剂,因为这一领域在过去30年里都未取得重大进展。

D.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吸引了来自80个国家,其中包括800名美国研究者在内的全球近半数的粒子物理学家。

试题详情

9.关于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实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

A.利用对撞机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实验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可以为解开黑洞、隐藏的维度等时空谜题提供惊人发现。

B.超级强子对撞机是个时间机器。利用其制造的宇宙大爆炸的实验可以让我们回到万物的起源,再重来一遍。

C.绝大部分实验将在上面100米的地面就是奶牛场与村庄组成的田园风光,背景则是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地铁隧道大小的封闭隧道内进行。

D.与万物有着某种联系的源自“希格斯场”的微小物质“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的粒子”),是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关键,实验者尤其想要在实验中给以捕捉。

 

试题详情

7. D(A、不是“之一”;B、是“试运行”,不是“运行”;C、是“酝酿”,不是“制造”)

试题详情

8.B(A、“难题”后加“之一”;C、不是“一些”,是“任何”;D、800名前有一“约”字,“半数”前无“近”字)

试题详情

9.D(A、是“有望”,不是“可以”;B、“几乎是个时间机器”,,这里漏掉了“几乎”;C、“100米”前有“约”字)

 

试题详情

  最新研究显示太阳系内的行星将继续环绕太阳稳定运行至少0.4亿年,在0.4亿年之后,可能会存在概率很低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将酿成太阳系可怕的灾难。在人类的时间进程表上,太阳系似乎像时钟一样有规律地运行。但是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意识到300年前行星间的重力牵引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使行星偏移运行轨道。

试题详情

  天文学家仅能确定太阳系在未来0.4亿年内保持稳定。尽管没有人表示未来太阳系内将会发生什么,目前的模拟研究可以粗略地展现未来太阳系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模拟实验显示,未来50亿年,水星运行轨道出现紊乱不正常的概率为1-2%。这将动摇太阳系内部整体结构,在地球和水星或火星之间酿成灾难性碰撞,能够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

试题详情

法国巴黎天文台雅克?拉斯卡尔从事另一项研究,他运行1001台计算机模拟太阳系的未来变化,基于观测的不确定因素,他们模拟了行星之间轻微的变化状况。水星轨道由于受到木星的重力牵引,存在1-2%的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其运行轨道将变得非常伸延,很可能离心率会达到0.6或更高。

试题详情

  一旦水星离心率达到0.6,水星轨道将很可能与金星轨道发生交叉。如果行星间的轨道发生交叉,原本有秩序的太阳系将处于混乱状态,会引发最糟糕的事情。太阳系出现混乱状态,最漂泊动荡的就是水星和火星,因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地球的6%和11%,它们很容易被移动。但是金星的质量是地球的82%,因此它很难被移动。

试题详情

  依据劳克林的模拟实验,13亿年后水星将使太阳系陷入混乱状态;之后的0.82亿年火星将脱离太阳系;再过0.4亿年水星和金星将发生碰撞。

很可能地球会与漂泊不定的水星或火星发生碰撞,很明显人们都明白火星与地球碰撞将意味着什么样的灾难。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击地球,致使地球的一部分残骸最终形成了月球。劳克林称,发生碰撞之后地球表面将达到数千摄氏度的温度,表面由熔岩海洋覆盖。不过这项研究显示发生太阳系灾难的概率很低,在未来50亿年太阳系像时钟一样有秩序运行的概率仍非常高,达到98-99%。

(《新浪科技》2008年7月25日)

试题详情

6、不属于科学家认为“地球未来可能毁灭”的依据的一项是

A.模拟实验显示,未来50亿年,水星运行轨道出现紊乱不正常的概率为1-2%。这将动摇太阳系内部整体结构,在地球和水星或火星之间酿成灾难性碰撞。

试题详情

B.水星轨道由于受到木星的重力牵引,存在1-2%的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其运行轨道将变得非常伸延,很可能离心率会达到0.6或更高。

试题详情

C.依据劳克林的模拟实验,13亿年后水星将使太阳系陷入混乱状态;之后的0.82亿年火星将脱离太阳系;再过0.4亿年水星和金星将发生碰撞。

D.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击地球,致使地球的一部分残骸最终形成了月球。

试题详情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生命将早于太阳进入死亡阶段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对周边的行星进行烘烤。

试题详情

B.太阳系内的行星在将环绕太阳稳定运行至少0.4亿年之后发生变化,从而酿成太阳系可怕的灾难。

试题详情

C.天文学家仅能确定太阳系在未来0.4亿年内保持稳定,目前的模拟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未来太阳系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D.基于观测的不确定因素, 法国巴黎天文台雅克?拉斯卡尔运行1001台计算机模拟太阳系的未来变化,他们模拟了行星之间轻微的变化状况。

试题详情

8、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与漂泊不定的水星或火星发生碰撞之后,地球表面将达到数千摄氏度的温度,表面由熔岩海洋覆盖。

B.地球与水星或火星相撞并非世界末日,在未来50亿年太阳系仍将像时钟一样有秩序地运行。

试题详情

C.一旦水星离心率达到0.6,水星轨道将与金星轨道发生交叉,原本有秩序的太阳系将处于混乱状态,

D.如果太阳系出现混乱状态,由于金星、水星和火星的质量都比地球小,它们很容易被移动。.

试题详情

6、D(“太阳系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击地球”并不能说明“地球未来可能毁灭”。)

试题详情

7、D(A. 只是可能。B.原文是说“在0.4亿年之后,可能会存在概率很低的变化”。 C.“已经清楚地表明”不当,只是“粗略地展现”。)

试题详情

8、A(B.应该是“在未来50亿年太阳系像时钟一样有秩序运行的概率仍非常高”。 C.“水星轨道将与金星轨道发生交叉”只一种可能。D. 金星的质量是地球的82%,它很难被移动。)

 

踢踏舞溯源

江南

踢踏舞源于爱尔兰,而正式形成是在1920年的美国。爱尔兰的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这块移民大陆上,美国踢踏舞都被认为是偷来的舞蹈和挑战的舞蹈。它发源于社会底层,流行于农场和街头,而且早期几乎都是黑人在跳。在农场和种植园里,黑人奴隶被禁止进行跳舞敲鼓的传统宗教仪式,于是,他们就偷偷地用拍手和脚部击打地板来代替击鼓。在城市里,黑人不能像白人一样去舞蹈学校,他们只好经常互相切磋技艺,“偷”学对方的舞步,并且比赛竞争。这种互相“较劲”的形式在今天的演出中依然存在。

1921年,融合了歌舞等元素的百老汇表演形式的开创,使踢踏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百老汇形式的踢踏舞,增强了娱乐性和观赏性,其总体风格就是载歌载舞,歌舞融为一体,此外有很多幽默的编排,一般都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氛围。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俱乐部娱乐、巡回演出、百老汇歌舞以及好莱坞电影等各种场合,成为代表美国的“传统民间舞”,并逐步具有了世界影响。不仅如此,它还反过来影响了其发源地的民间舞蹈。比较典型的如爱尔兰舞蹈,它就重新吸收了踢踏舞的技巧和表演形式,从而形成了娱乐性更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舞台表演形式。

踢踏舞主要是穿着特制的带有铁掌的舞鞋,利用灵活的舞步在木地板上打击出多样的节奏,其形式不拘一格,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舞蹈形式。一直以来,众多的舞蹈家都在致力于不断丰富踢踏舞的表演形式。不过,跳踢踏舞也有几种基本的舞步,主要是注意脚尖和脚跟的动作:在脚跟的部分,脚跟抬高,然后由上往下敲击地板,舞步结束时,脚掌必须停留在空中;而脚尖的基本舞步则是脚尖抬高敲击地板,同样在结束时,让脚掌留在空中。此外,还有脚掌翘起,从上往下敲击地板,利用脚底铁片敲击地板后,再向前轻刷,并摆大腿。舞者运用数种脚步技法重整组合,就可以即兴发展出一套跳踢踏舞的个人风格。

  踢踏舞与音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位伟大的踢踏舞家更是一位音乐家。一般的舞蹈教学在老师示范时主要是模仿动作,然后合音乐。在踢踏舞的教学中,老师做示范时经常会说:看起来听起来是这样的,这说明不仅仅要看,而且听节奏、感觉节奏更为重要。学会了舞姿不会节奏是不行的。在早期的踢踏舞比赛中,评委坐在木制的舞台下面,甚至根本不看舞蹈演员,而只听他们打出节奏的轻重缓急,最重要的是节奏是否清晰。一个好的踢踏舞者,不管是多快的节奏、多复杂的舞步、多轻的声音,都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有了好的音乐修养,才可以完全即兴地随音乐表演。踢踏舞大师贝贝,劳伦斯可以在16小节中打出32种甚至更多类型的节奏。

随着踢踏舞的发展,舞蹈演员可以用各种方法发出更多的不同的声音。最早的舞鞋是整体的木制鞋底和后跟,后来将其分成了前后两个部分,再后来又出现了铁制的鞋掌,有的人还故意将铁掌的螺丝拧松,以发出更多的声音。现在手段就更多了,有的在撒了沙子的地面上跳,有的在电子鼓上跳……以追求更多更好的音响效果。

(摘自《百科知识》2007/10,有删节)

试题详情

6、下列关于“踢踏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踢踏舞早期是美国社会底层,尤其是黑人奴隶在农场和街头表演的一种舞蹈

B.踢踏舞是爱尔兰和非洲的民间舞蹈在美国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舞蹈形式

C.踢踏舞是美国黑人奴隶在被禁止进行跳舞敲鼓的特殊背景下而悄然发展起来的舞蹈

D.踢踏舞是黑人主动“偷”学白人的舞步并相互切磋而使艺术技巧更趋完善的舞蹈

试题详情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踢踏舞得到进一步发展,得益于百老汇表演形式,这使其娱乐性和观赏性得到增强

B.爱尔兰民间舞蹈后来又受到踢踏舞的积极影响,形成了新的舞台表演形式。

C.踢踏舞成为美国传统民间舞,其根本原因是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俱乐部娱乐、巡回演出、百老汇歌舞以及好莱坞电影等各种场合。

D.学习踢踏舞,要看,看舞姿;更要听,听节奏,感觉节奏,因为节奏更为重要。

试题详情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位伟大的踢踏舞家更是一位音乐家,这种说法说明只有音乐家才能成为踢踏舞家。

B.踢踏舞比赛,评委只需根据舞蹈演员打出的节奏的轻重缓急以及是否清晰来评判。

C.为了使踢踏舞的音响效果更好,舞鞋和演出的手段今后还会有新的变化。

D.一个踢踏舞演员只要有了好的音乐修养,就可以完全地即兴表演

试题详情

6、D(“黑人主动‘偷’学白人”错,“偷”就是黑人之间相互而言的)

试题详情

7、C(“根本原因”的说法原文无信息)

试题详情

I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英文缩写,中文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
    ITER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这些成就表明: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28米、高30米、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的想象。形象地说,就是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4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不过,一些批评者却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其实并没有那么保险,还是存在放射性氢原子泄漏、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他们还认为,核聚变反应堆可以被怀有恶意的人滥用,用于生产核武器。支持者的反驳理由是核聚变发电站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也不会生成长久的、也就是半衰期很长的核废料。
    不管怎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1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2006年1 1月2 1日,参加ITER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在前两年,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为实验堆开辟地盘。按计划,2016年,热核实验反应堆将点燃它的第一把核聚变之火。随后,实验堆将运行15到20年。
6.下列各项中不是“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的理由的一项是(   )
A.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
B.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
C.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核废料
D.核聚变原料氘和氚可从海水中器取

试题详情

A(A项是讲其原理,与题干无关。据原文“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等相关文字可知BCD三项均是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相关概念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ITER指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B.作为可控热核聚变能的一种方法,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
C.磁约束是指构造一个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殊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D.“托卡马克”是指一种类似于面包圈形状的目前成就已证明可在其中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环形器装置。

试题详情

A(据“I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英文缩写”等信息可知,ITER不是指一个过程,而是实现这一过程的计划。)
8.下列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聚变能研究途径不止一种,其中磁约束研究目前处手领先地位,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 6兆瓦的“托卡马克”。便是很好的证明。
B.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核聚变发电寄予厚望,愿意在 今后30到40年的时间内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人造太阳”计划。
C.目前,参加ITER多方代表已正式签署了相关协定及文件;启动了这一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同时人们已经开始砍伐松林,准备点燃聚变之火。
D.如果利用科学家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的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来点燃“人造太阳”,那么三瓶矿泉水就可以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一年的动力。

试题详情

6.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尤其是幸福、快乐的情绪)的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

B.多巴胺是一种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C.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植入人脑内就能解决人们精神或情绪问题的化学物质。

D.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很可能使人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

试题详情

7.下列表述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是

A.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人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B.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C.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

D.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造就幸福感是有效的,但它不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

试题详情

8.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文章探讨了运用技术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及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新问题等内容。

B.作者在对技术手段和人文手段的比较中,提倡要合理追求一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适度融合。

C.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两种手段所引起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

D.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试题详情

6.答案C(C项将或然说成必然,夸大了多巴胺的作用。原文说“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似乎”不等于“就能”;此外,文章结尾“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一句也表明C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D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它是从其“负面作用”的角度来理解的,当然也是正确的。

试题详情

7.答案D(A、B和C三项都是围绕“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来论述的。D项是说用技术手段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时的局限性,而不是论述“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选D)

试题详情

6.从文章看,纸媒体要应对互联网的严重挑战,取得新的发展,最重要的办法是

A. 纸媒体应当充分利用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来发展自己。

B. 加强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研阅性,注重对新闻的阐释、对新闻的解读。

C. 加强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记者队伍。

D.纸质媒体应有危机感,不能固步自封,而应当奋起自救。

试题详情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剧在电视问世之后并没有被置于死地的事实,可以直接证明纸媒体不会在互联网问世之后消亡的前景。

B.文中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媒体将处于战国时代”,意味着各种媒体在未来几十年中不会彼消此长,传统纸媒体不存在被替代的危机感。

C.读者的多元性决定了纸媒体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拥有一支稳定的读者群,因而不会被新兴媒体所取代。

D.当前纸媒体编辑记者队伍虽然整体水平很高,但仍然受到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的冲击。

试题详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纸媒体不会被新兴媒体替代的三条理由中最重要的是其三:纸媒体的研阅性。即纸媒体对新闻的阐释、对新闻的解读无可替代。

B本文的标题用“新兴媒体不会成为纸媒体的‘掘墓人’”,比用“现在不是为纸媒体唱挽歌的时候”要好。

C  在相当长时间,新媒体和纸媒体既是竞争者,又是同盟军,谁也吃不掉谁。两者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荣共存。

D  传统纸媒体要想在困境中转危为安,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大胆创新,提高数字化技术,实行网报合作、网报互动,为传统媒体注入新的活力。

 

试题详情

6.A(根据第一段就可得出。B、C是当前纸媒不会被网络“挤垮”的原因,D是思想认识上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具体办法。)  

试题详情

7.D(A此段用的是类比论证,类比论证只能得出或然性结论,不能直接论证。文中也说:纸媒体目前的处境,与20多年前戏剧面临的危机有某种相似之处。直接论证是前面的三条理由。B“战国时代”及文中“四雄并存,争奇斗胜”是说它们处于竞争状态,并不意味着它们中间不会“彼消此长”,更不能说明传统媒体没有危机感。这也违背了末段的意思。C有“一大群”读者不等于读者队伍的稳定,可以预见的是纸媒体读者会逐渐减少。)

试题详情

6.下列不属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条件的一项是                                            (    )

A.有独特的、不同于一般的表现形式。

B.是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学艺术成果。

C.应该能满足公众的愿望,尽量追求现代性。

D.闪耀着人性和创造智慧的光辉,与其他民族的精神追求息息相通。

试题详情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一偏之见,因此文化是在偏见中形成的。

B.文化的多样性自古就存在,这种多元源于人类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各有不同的集体记忆。

C.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成了其精神维系和凝聚的元素,因而是坚不可破的,我们在它面

前除了敬畏别无选择。

D.世界文化丰富性正在遭受标准化威胁,各国应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文化

交流,增进文化了解,从而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试题详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共同抵御世界文化标准化的威胁,各国戏剧、影视的各种角色和演员肩负着主

要责任。

B.只要认识到各国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就能继承和发扬丰富的文化传统。

C.20世纪以来,我国许多既有鲜明民族风采又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创作全都已经走向了

世界。

D.各民族的文艺创造的形式愈独特,愈能显示出人类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多样性与丰富

性,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就愈大。

试题详情

6.C(“为了满足公众的愿望”对艺术是极为不利的,而“现代化或追求前卫的愿望已经常常成为真正的艺术创作的敌人”)

试题详情

7.D(A说法绝对,原文说“文化往往在偏见中成长”。B遗漏信息。注意第2段中“文化的多元还来自……集体记忆”的说法,“还”字意味着形成文化多元性的原因并非唯一的。C偷换概念。原文所说“我们在它前面的唯一选择是敬畏”的“它”并非“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是“天地有大美”,即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无穷极的美的感受”)

试题详情

6.对文中“火星脸”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指美国在1979年向火星派出的第一艘火星探测器海盗1号拍摄到的火星照片。

 B.“火星脸”是指一块凸起的火星岩石,位于火星北半球的塞多尼亚平原。

 C.“火星脸”其实就是一张凝视着茫茫太空的完整的人脸。

试题详情

D.“火星脸”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人脸,而是人工的纪念物。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霍格兰对“火星脸”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这张“火星脸”是一个城市遗迹。

  B.“火星脸”的周围找到了一些建筑残片的遗迹,这些遗迹是遭遇过一场大爆炸留下来的。

C.霍格兰还在“火星脸”的周围找到了一些岩石,这些岩石是地球曾经有过的古生海底动物五角海蕾和海百合。

D.霍格兰还在“火星脸”的周围找到了化石,这些化石都曾经是有生命的机体。

试题详情

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火星脸”的发现使科学家们坚信,火星曾经存在生命。

B.“火星脸”是火星上的岩石经风侵蚀留下的印迹,火星曾经存在生命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C.火星上应该有一片古老的海洋,曾经生长着很多软体动物,比如像植物一样的海百合。”
D.假如火星上真的存在生命,那么若干年后,火星可能成为地球人的后花园。

试题详情

6.B(A.火星探测器海盗1号是1976年派出的。C.原文是说“简直就是”。D.只是“有人认为”。)

试题详情

7.A(B.原文是说“这些遗迹看起来都像是遭遇过一场大爆炸留下来的”。C.原文是说“它们看上去像地球曾经有过的古生海底动物五角海蕾和海百合”。D.并没有找到化石。)

试题详情

8.D(A.只是“一些科学家坚信”。B.这种说法霍格兰和他的同事们也找到了反驳的证据。C.只是“可能性”。)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