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命题:石志国 校对:方秋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若将某单摆的摆长增加
A.
2. 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质量为的大小可能是( )
A.
C.
3. 质量为
A.192 J B.-192 J C.384 J D.0
4. 有一则“守株待兔”的古代寓言,兔子的头部受到大小等于自身重力的打击力时,即可致死。假设兔子与树木撞击时的作用时间大约为0.2 s,则若要兔子被撞死,兔子奔跑的速度至少为( )
A.
5. 列车提速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提高机车发动机的功率。已知匀速运动时,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设提速前速度为
A. B.
C.
D.
6.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质点振动的频率是4 Hz B.质点振动的振幅是
C.t=3 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D.t=4 s时,质点所受的合力为零
7. 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应是( )
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8. 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保持静止,一木块从顶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匀加速下滑到底端。如果让传送带沿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样的木块从顶端以同样的初速度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与传送带保持静止时相比( )
A.木块下滑过程加速度不变
B.木块下滑过程所受摩擦力发生了变化
C.木块在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不变
D.木块在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冲量变大
9. 质量为
A.
10.如图所示,弹簧振子经过a、b两点时动量相同,从a到b经历0.2 s.从b再回到a的最短时间为0.3 s,则这个振子的周期为( )
A.1 s B.0.8 s C.0.6 s D.0.4 s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此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
A.重力势能增加了 B.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动能损失了mgh D.机械能损失了
12.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长为L的木块M。今有A、B两颗子弹沿同一直线分别以水平速度vA和vB从两侧同时射入木块。已知A、B两颗子弹嵌入木块中的深度分别为dA和dB,且dA<dB,dA+dB<L,此过程中木块对A、B两子弹的阻力大小相等,且木块始终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A、B两子弹在射入木块前( )
A.速度vA>vB B.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
C.A的动量等于B的动量 D.A的动能大于B的动能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为重物系一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得到的实际点迹,测得
A、B、C、D、E五个连续点与第一个点O之间的距离分别是19.50、23.59、28.07、32.94、38.20(单位:cm)。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为g=
(1)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2)以D点为例,从O点到D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____J。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14.如图所示,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滑块A、滑块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滑块A的左端至板C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滑块A、B分别碰撞挡板C、D时停止计时,记下滑块A、B分别到达挡板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原来静止在有孔的平板上,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从下面很快竖直向上射穿木块,使木块上跳高度为H。求子弹射穿木块后瞬间的速度。
16.半径R=圆弧导轨末端切线与水平导轨相切,从圆弧导轨顶端A静止释放一个质量m=
(1)圆弧导轨的摩擦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2)BC段导轨的动摩擦因数(g=
17.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质量均为
(1)A在与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2)整个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18.在光滑水平面上静置有质量均为m的木板AB和滑块CD,木板AB上表面粗糙。动摩擦因数为,滑块CD上表面是光滑的1/4圆弧,其始端D点切线水平且在木板AB上表面内,它们紧靠在一起,如图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质量也为m,从木板AB的右端以初速度v0滑上木板AB,过B点时速度为v0/2,又滑上滑块CD,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CD圆弧的最高点C处,求:
(1)物块滑到B处时木板的速度vAB;
(2)木板的长度L;
(3)滑块CD圆弧的半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