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先知文化中心2009届高三模拟测试(一)

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整(chì)   古(nì)      染(jiān)  靡之音(mí)

B.度(cǔn)   纷(tà)      闻(fěi)    孝忠义(tì)

C.桎(gù)    减(xuē)     笨(zhuō)  一丘之(hé)

D.羞(nǎn)   卷(dié)     弱(qiān)   声文坛(fēi)

试题详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起三鹿奶粉导致大量婴儿肾结石的事件,对于饱受质疑的中国奶粉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B.律师、电信运营商、无线电产品生产商、经销商、无线电爱好者等百余人济济一堂,围绕建设与每个普通老百姓都密切相关的“无线城市”秩序展开了精彩的思想交锋。

C.现今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很多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旷课,只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想起要拾人牙慧,复印同学的课堂笔记。

D.小说中经常有某个孩子失去了母亲,被人捡去用豹奶狼奶喂养,长大以后就孔武有力的故事。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称,各家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

B.赣州市章贡区公安分局民警在治安巡防时,充分发挥广播车的作用,深入大街小巷,广而告之安全防范知识,增强了居民的防范意识,辖区发案率明显降低。

C.农村偷狗偷鸭现象猖獗,我回老家农村3年多了,我们村丢狗已40多条,鸭百只以上。

D.互联网安全套装通常集防火墙、杀毒、反间谍软件、应用程序控制、设备控制和行为监控等功能为一体,因此能够提供全面防护。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 分)

5.下列说法不属于“戏曲的自我迷失”的一项是(   )

A.融入或借鉴其他舞台艺术。

B.去程式化和行当化,也就是去戏曲化,用话剧等西方艺术简单地改造戏曲。

C.“以歌舞演故事”,脱离传统,盲目“创新”。

D.当下的戏曲界有不少认识和创作实践上的误区。

试题详情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认识的肤浅或者主观的误解,有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不重视人物创造,其实传统戏曲从形成开始就把人物的创造作为评价剧目和优秀演员的重要标准。

B.传统戏曲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因此必须重视戏曲的发展和创新。

C.当戏曲遭遇现代文明、出现困境之时,我们应该把握特点,强化风格,寻求超越,解决好戏曲继承和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D.中国戏曲史表明,传统戏曲一直是在传承和革新中发展的。

试题详情

三、(9分,每小题3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未有也                  萌:征兆,迹象

B.然皆百战卒                劲:强劲有力

C.马则人乱矣                逸:安逸

D.我兵噪而之                乘:追击

试题详情

9.下面六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德“临阵镇定”的一组是(   )

①视贼蔑如也                 ②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

③公莫如驻兵于此             ④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

⑤敢先鸣者,手刃之           ⑥举旗一挥,众枪齐发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试题详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昌吉之乱时守备刘德叩马献策、临阵从容的动人事迹,三言两语便把一个其貌不扬却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将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B.屯官醉后逼迫诸流妇唱歌,结果诸流妇奋起反抗,杀了屯官,抢了仓库,占据城池,酿成一场变乱。

C.城中守军虽然只有一百五十来人,但都是些身经百战的将士,在刘德的正确指挥下,很快就全歼了上千反贼。

D.叛乱分子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骑的马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屯马,所以守军的火枪一响,他们就互相冲撞,乱作一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试题详情

四、(23 分)

14.文章写“消失的河流”,为什么要从十几年前的事情写起?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                                                                       

                                                                              

试题详情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⑴这条河流的消失,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不安。

答:                                                                       

⑵我突然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答:                                                                       

⑶它是最后的。

答:                                                                        

试题详情

16.文中说“我们的生活与这一条河……是息息相关的”。请结合文意,说说二者有哪些关联。(4分)

答:                                                                       

                                                                              

试题详情

17.文章最后写了四个字“不曾抹掉”,这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六、(15分)

试题详情

18.根据下面语境,在横线上填上一句观点性的话,要求与文段中心一致。(不超过22字)(4分)

有人从制作成本、市场运营和观众需求等方面为“山寨剧”的风行找到了理由,但是,它最致命的问题是:                                                。如果,我们稍加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山寨剧”与原作品故事内核大同小异、情节雷同、人物性格相似,就连矛盾冲突的设置也是照抄照搬……“东西不是生产以后才会变得流行的,是为了流行才生产的”,因为“山寨剧”所具有的这种娱乐工业化的特点、商业文化特征和消费色彩,使它严重地丧失了文化的创造力!

试题详情

19.《中国教育报》近日刊登了下面一个校徽设计稿。请观看下面图案后,按要求填空。(5分)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校徽创意说明:南康三中校徽以“3”的变形构成的人身图形为主体,代表           ,其“3”的头部象征太阳,“3”的身部既可看作汉字“人”的书法体,又可看作是字母S,它是“三”的汉语拼音sān和“太阳”的英语单词sun的第一个字母,表示                     ;学校校名采用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张效祥题字和汉语拼音标注;整个图案为圆形,同心圆中以地球为背景,表示                                       ,同时图案由红色和绿色组成,寓意                                            

试题详情

20.某网站发表一篇题为《谢晋和他身后的空白》的文章,以纪念已故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请你以网上“游客”的身份,发表你对谢晋或他所执导的中国电影的看法。(100字以内)(6分)

    谢晋走了。他给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深深烙着谢晋印记的艺术财富。这笔财富曾经在二十年前被某些批评家轻狂地贬为“谢晋模式”。如今当年的批评已经灰飞烟灭,谢晋电影却傲然屹立。

      谢晋走了。谢晋是当代电影中少数几位没有在国外拿过大奖的电影大师。今天中国的艺术界有许多自封和吹捧出来的“大师”,但他的“大师”称号不是自封的,是中国数以亿万计电影观众出自内心认定的。谢晋电影为所有的电影人和从事艺术事业的人们提出了一些严峻的值得深思的艺术文化问题。首先,中国电影是拍给谁看的?其次,中国电影究竟拍什么?谢晋的电影拷问着我们的艺术良知。

谢晋走了。谢晋在他身后留下了一片巨大的空白。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填补这片空白的新的电影人。我们,只有期待。

答:                                                                        

                                                                               

                                                                               

                                                                                

                                                                               

七、(60分)

试题详情

1.C(A靡mǐ,B绯fēi,D帙zhì、纤xiān)

2.C(A雪上加霜:比喻灾难、祸害接连而来,使受害程度加重。B济济一堂:形容人聚集在一起。C拾人牙慧: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或文字。不合语境。D孔武有力:十分威武而有力量。孔,甚,很)

3.D(A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B“广而告之”不能带宾语“安全防范知识”,可改为“广泛宣传”;“辖区发案率……”这个分句的主语与上文不一致,以致整个句子结构混乱,可改为“使辖区发案率……”。C“现象猖獗”搭配不当,“猖獗”是凶猛、狂妄的意思,句中可改为“严重”。“我回老家农村3年多了”与下文可能构成因果关系,造成逻辑问题,建议在下一分句的“我们村”前加“就发现”。另外,“丢狗已40多条”语序不当,应为“已丢狗40多条”;“鸭百只以上”表意不明,建议前面加上“丢”字)

4.D(注意逻辑顺序。⑤紧承上文“它是大地的眼睛”,这个“它”指的是梭罗所说的“湖”。以下是写西湖的美:②引出话题,①承接②,说明西湖的柔美特点;④与⑥形成对比;③转入下文,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5.A(文中指出“戏曲的自我迷失”的突出表现之一是“趋同”,“创作手段和艺术风格的趋同”是其中一个方面,它表现为“盲目融入或简单搬用其他舞台艺术,泛用歌舞,丢失了戏曲自身的面貌和风格,消解了戏曲以及剧种的个性。”)

6.B(“传统戏曲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的说法不合文意,那只是作者引述的他人的观点,并非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

7.C(A无中生有,原文倒是更突出对“戏曲的自我迷失”的担忧。B强加关系,原文说“戏曲的自我迷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对艺术创新的倡导和有关的评奖办节等”。D说法绝对,“只要……就”为充分条件,不合文意,应改为必要条件“只有……才”。其实还有观众欣赏趣味的培养问题等因素)

8.C(逸,逃逸,逃跑)

9.C(①写城中守军轻敌;②刘德分析敌情;③刘德给温公出谋划策,从容应敌;④刘德临阵从容;⑤向士兵申明纪律;⑥指挥若定)

10.B(参与叛乱的不仅是“诸流妇”,应是“诸流人”,也就是那些被流放到新疆的罪人)

11.⑴看那灰尘,反贼虽不过一千人左右,但都是些犯死罪的亡命之徒,势必拼命来攻打,倒也不是容易抵挡(对付)的。(得分点:“然”“必”“当”各1分,句子通顺1分)

⑵你们看我旗子挥动,才可以开枪。谁敢先开枪,我就杀死他!(得分点:“视”“许”“手刃”各1分)

⑶可是给朝廷的捷报上不能详细地一一记述这件事,现在把他详细地记下来,这才可以不埋没他的功劳。(得分点:“缕”“曲折”“庶”各1分)

参考译文:

乾隆戊子年,昌吉地方的变乱,在事前并没有什么征象。当地屯官在八月十五的晚上慰劳那些流放到新疆的罪人,在山坡上摆酒席,男男女女混坐在一起。后来屯官喝醉了,强迫流放的妇女要她们唱歌,于是一下子激起变乱,(叛乱分子)杀死了屯官,抢夺了军装库,占据了城池。十六日拂晓,变乱的消息传到了乌鲁木齐。大学士温公(温福,时为镇守都统)催促着聚集士兵。那时,士兵们分散在许多屯里,城中只有一百四十七个人,但都是身经百战的强兵,(他们)根本不把贼人放在眼里。温公就率领他们开拔前进。到了洪山口,守备刘德拉住了马对他说道:“这里到昌吉有九十里路,如果我们一天之内火速赶到那城下,那(形势)是他们安逸,而我们已疲劳了,他们坐着守城,我们却仰着攻城,不是一百多人所能办到的。况且从这里到昌吉都是平原,玛纳斯河虽然稍微宽阔些,但到处可以骑着马渡过,没有险要的地方可以扼守的。所可以扼守的,只有这山口的一条路罢了!贼人拿下了城,一定不肯死守在那里,那情势必定前来。您不如驻扎在这里,借这突起的山崖遮蔽着,贼人必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马,等他们来的时候,凭借险要山势向下攻击,这是‘反攻为守,反劳为逸’的方法,可以打败贼人。”温公听从了他。

等到贼人来后,刘德左手拿着红旗,右手拿着快刀,命令众人道:“看那灰尘,反贼虽不过一千人左右,但都是些犯死罪的亡命之徒,势必拼命来攻打,倒也不是容易抵挡(对付)的。幸而他们所骑的都是屯里的马,不曾上阵作过战,如果受了伤,一定会向后逃走。你们各自擎着枪,屈一只脚跪在地上,只管伏着打那马,马一逃跑,贼人也就慌乱了。”又下命令道:“望着影子就开枪,那么枪弹打不到贼,火药倒先用完了。等贼人到眼前时,反而没有子弹可用了。你们看我旗子挥动,才可以开枪。谁敢先开枪,我就杀死他!”一会儿,贼人的许多枪争着开火了,乒乒乓乓的声音,惊天动地。刘德道:“这些都是空发的,一点也没有用处。”等到枪弹打伤了我军前队的一个人,刘德说:“他们的枪打得到我们,我们的枪一定也可以打得到他们了。”于是把旗一挥,大家便一同开枪。贼人的马果然都四散而逃,自相冲撞。我军士兵便高喊着冲向前去,贼人就完全被歼灭了。温公感叹地说:“刘德的相貌,像个乡下老头儿,但在战场上却这样的从容镇定。一般参将和都司,只会应对趋跄,迎合上司罢了。”所以这次刘德就得了头功。可是给朝廷的捷报上不能详细地一一记述这件事,现在把他详细地记下来,这才可以不埋没他的功劳。

12.⑴答案示例:①“扫”字。(1分)②一个“扫”字,既表明徐渭“草书”作品龙飞凤舞的情形,更形象地描绘出徐青藤书写时的泼墨挥洒之态。(2分)③生动地表现了徐渭书法艺术之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徐渭的赞颂之情。(1分)

⑵下片紧承上文记写徐青藤(徐渭)的生平及不幸的遭遇,赞颂其文坛独步的伟大成就。(2分)“半生未挂朝衫领”写徐渭一生未入仕为官,“青衿剥去”写他连秀才的名分也被取消了,“秃头光颈”形象地写出徐渭穷困潦倒之状,“狠秋风”三字表达了作者对晚明黑暗社会的憎恶。“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赞颂了徐渭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徐渭虽然“秃头光颈”一无所有,但他却是精神财富的富翁。最后五句,作者以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了徐渭当时的不幸遭遇,并流露出了为他鸣不平的思想。(2分)

13.⑴浪淘尽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⑵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新鬼烦冤旧鬼哭(两题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5分)

14.①用昔日河水的清澈、丰富来反衬今日河床干枯、蒿草疯长的荒凉。(2分)②引出下文关于河流消失的叙写与感慨。(2分)③与文末“不曾抹掉”的议论相呼应。(1分)④表现“我们的生活与这一条河”是息息相关的。(1分)

15.⑴人们对于河流的消失似乎无所谓,大家觉得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偶尔还会谈到这件事。(2分)

⑵当“我”想到有一天和“我”一起放过羊的老人也像河流一样渐渐枯竭时,我便隐约感到一种不安,那就是:曾经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就这样悄然消失了,而人们竟毫无惋惜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

⑶我们吃的菜蔬原是靠河流滋养的,现在河流消失了,这样的菜蔬恐怕今后很难再吃到了。(大意如此即可,2分)

16.①河流哺育了两岸的人们,给人们带来温馨与快乐。②河水清澈,曾给羊儿洗过澡。③河滩地曾是肥沃之地,家家户户都在此种瓜,丰收时这里一派热闹景象。④河流曾是村旁的一道风景。(每点1分,共4分)

17.河流哺育过我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消失使作者深感忧伤与惋惜。(3分)“不曾抹掉”四个字里面,包含了多少感伤和怅惘,多少回忆与哀悼,多少懊悔与思念。(3分)(言之成理即可)

18.“山寨剧”的流行导致了“文化创造力”的缺失(4分。根据横线后面的论述可知,作者认为“山寨剧”最致命的问题是,只是照抄照搬,没有文化创造力。据此便可作答)

19.①以人为本  ②三中人托起明天的太阳  ③全体三中人同心同德,④三中学子从南康走向世界  ⑤在阳光照耀下,共建和谐美好绿色家园(每点1分,共5分)

20.答案示例:①我非常热爱和尊重谢晋导演。他的艺术不朽,他的人品不朽。谢晋先生的离世是电影界的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②在艺术上,谢晋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拍的片子,拍得优美、拍得深刻,站得长、立得久,永留中国电影史,永留中国观众心。③谢晋未拿过国际大奖,也称不上“多产”,但其导演的每一部电影,均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精品”,足见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精湛的导演技艺。是当代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导演”。(言之成理即可,6分)

21.【写作提示】这是一道独词类话题作文题。这类试题未对话题作任何限制或者提示,写作的范围很广,只要符合话题即可。但这类话题往往有比较丰富的内涵,写作时应该正确把握它的本义及比喻义,一般讲,选择话题的比喻义立意才是命题者的本义。

就本话题而言,考生可将“路上”拓展为一句话、一种情境、一个故事、一种道理,尽量丰富话题的内涵,这样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广,可写的内容更多。注意审题当中的辩证法:实题虚写,虚题实写。这样,文章立意更深刻,更富有创意。

因为允许自拟标题,考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拟写出富有文采与个性的标题。例如:求学路上/成功路上//路上的事/回家路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有你/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一直在路上/爱的路上千万里/生活还在路上/去明天的路上/走在语文路上/归乡人,你在路上还好吗/在路上,心与梦一起飞扬……

考生据此联想开去,便可写成内容充实的好散文。如果擅长记叙、描写,可写成复杂的记叙文;如果擅长说理,也可写成议论文。总之,文体可以自选,立意应该积极,记叙文注意以事感人,抒情散文注意以情动人,议论文则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