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的第三、四

       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一、(9分)

1.D(推论错误。“文学为本民族、国家服务”与“共通性”并不矛盾,“共通性”存在于为

   本民族、国家服务的文学中,过去是强调了“差异”而忽略了“共通性”)

2.B(核心是“把文学的价值取向指向全人类利益”,“为人类寻找新的共同心灵家园,提供

   共同的审美慰籍”)

3.C(文中并没有提到“要改变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现状,使两者成为彼此互补共存”,对

  “它所要建立的世界文学:‘既不是强势文化吃掉弱势文化的文学,也不是弱势文化反抗

   强势文化的文学’”理解不当)

二、(36分)

4.B(保全,保持完整)

5.B(①是说赵翼治世才能的;③是说总兵柴大纪的想法的;⑤是皇帝宴请)

6.D(“在诗歌创作上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他优异的才能还是被当时的人充分认可”理

   解不当。原句的意思是“赵翼作诗没有一首不是在人意中想写出来但别人却写不出来的,

   这也是他的才能优异的体现”。)

7.(1)主管部门因为要买马接济滇军,另外设大筐收谷,后来就不改变了,百姓对此感到

   困苦。[句意2分,“因”(因为)、“革”(改变)、“苦”(以……为苦)各1分] 

  (2)李侍尧醒悟,采纳赵翼的意见,第二天接到追还前一道圣旨的上谕,李侍尧受到特

   别奖赏。[句意2分,“从”(听从,采纳)、“明日”(第二天)、“膺”(受到,获得)各1

   分]

参考译文:

赵翼,字耘松,阳湖人。出世三年就能认字,十二岁时,一天能写成七篇文章,人们为他的才华感到惊异。乾隆十九年,由举人考中明通榜,被内阁中书任用,入宫当值军机处,大学士傅恒尤其器重他。二十六年,又成为进士,殿试打算取赵翼为一等第一名,王杰第三名。高宗说陕西从国朝以来没有一个以一等第一名中选的人,于是把王杰提到第一名而将赵翼移到第三名,授予编修。

后来出京城为镇安府知府。粤地百姓往常社仓交谷,用竹筐,以秤量的方式代替用概板刮平。主管部门因为要买马接济滇军,另外设大筐收谷,后来就不改了,百姓以此为苦。赵翼允许百姓沿用旧筐,亲自过秤,让百姓把盈余的拿走,于是百姓感激赵翼,他每次出行,百姓都争着用肩舆抬着他经过他们的村落。以前镇安府百姓付奉到云南土富州做不法的事,捕获一百多人,付奉反而逃逸,前任知府因为此事而罢官。后来付奉死。验证尸体确实是付奉。总督李侍尧怀疑赵翼为前任知府开脱,赵翼申辨,总督发怒,上奏弹劾赵翼。适逢朝廷要对缅甸用兵,命令赵翼前往军中帮助谋划,于是追回弹劾赵翼的上疏。傅恒已到达云南,筹划战事,议论以大规模军队渡戛鸠江,另外派遣偏师从普洱进军。赵翼说普洱距离戛鸠江有四千多里,不如由江东岸就近夺取猛密,按赵翼所提计策入告朝廷。这以后戛鸠江一带军队遭到瘴气的侵扰患病人很多,而只有阿桂所统帅的江东岸一支军队保持完整,终于完成预定计划。不久,调赵翼守广州,提升为贵西兵备道。因为广州评议罪责的旧案而降官级,于是请求辞官还乡,从此再没有出来为官。

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在台湾造反,李侍尧前往福建掌管军队,他邀请赵翼与他一同前往。当时总兵柴大纪已坚守城池半年之久,他把城内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的情况入告朝廷。高宗心意为此状所动,告谕柴大纪用军队保护着百姓渡海到大陆。李侍尧因此询问赵翼,赵翼说:“总兵想内渡到大陆很长时间了,只是惧怕国法所以不敢擅动。现在一旦弃城而去,那么鹿耳门就被贼占有,整个台湾就完了。当大路兵马到达的时候,也无路可进。应该封还这道圣旨。”李侍尧顿悟,采纳赵翼的意见。第二天立即追还前一道圣旨的告谕,李侍尧获特别奖赏;而大将军福康安率军继至,就能从鹿耳门进兵,打破贼众,这都是赵翼的计谋。台湾的兵事平定,赵翼辞别归去,凭借著述自得其乐。赵翼尤其精通史学,著有《廿二史札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集》。嘉庆十五年,重新举行鹿鸣宴,赐赵翼三品官衔。去世,终年八十六岁。同时代的袁枚、蒋士铨和赵翼齐名,而赵翼有治理世事的谋略,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赵翼作诗没有一首不是在人意中想写出来但别人却写不出来的,这也是他的才能优异的体现。

8.用“羞涩”一语来描摹菊花,既写出了菊花经过一夜的浓霜摧打,无力抬起头来,似乎

   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此地内心的羞愤苦涩之情。(5

   分。对菊花情态的分析,3分;对作者情感关联的分析,2分)。

9.(1)“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道出了诗人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

  (2)“且尽清樽公莫舞”,表达了对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

   己对官场的厌恶;

  (3)“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又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的荣辱成败已经看透;

  (4)“万感天涯暮”,在面对黄昏时,想到身世国情,抒发出了对官场的厌倦与希望及时

   超拔出来的凄凉之感。(6分。写出3处得6分,(3)(4)合在一起说,意思表达的正确

   也可以)

10.(1)芳菲菲其弥章   余独好修以为常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3)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4)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三、(25分)

11.C、D(C、“我”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肇教授;D、说“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而

进行的流血斗争”不当,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不会出现同事之间的流血斗争。因为壶里装

的是沙子,维护它只不过是维持一种信念。全答对5分,答对一项得2分)

12.(1)线索作用,用“水壶”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或说“两个故事”),肇教授与 “我”

的故事和“我”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壶关联起来;

   (2)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水壶”叙事,考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

得以显现;

   (3)制造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

真相。[(1)3分;(2)(3)答出一点即得3分]

13.肇教授是一个在生死关头具有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的性格特点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把自己的水分给大家,自己因“几天不进水”而死;在临死前又想出了“一壶水”的主意来支撑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队队员的生命。

   (人物形象概括4分,“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意思对即可)一项2分;情节说明2分)

14.探究示例:(1)小说故事情节启示我们: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

人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走出困境。

   (2)从肇教授设计安排“一壶水”最后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命这个具有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性格特点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伟大的一面,这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的。

   (3)从孟海的言行上,我们也看到了人性利己的一面,可以引发人们对伟大与渺小、奉献与自利的思考。

   (4)从“我”认真履行肇教授的重托,带领大家走向希望的言行中,我们坚信这种崇高的人类精神是永远可以发扬光大的。(本题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两个方面探究,只要阐发的道理符合文本即可。情节与人物一个方面4分,就情节与人物的某一点探究即可,不必面面俱到,根据探究的深浅度适当给分。上面的4点仅供参考。)

四、(25分)

15.B、E(B、说“理解”不妥,并没有理解,从“嘲讽”的口气和下文的恳求可以看出;

E、并非是托尔斯泰要焚毁艺术品,文中的“焚毁”只是一些作家不理解托尔斯泰的一

种担心)

16.有钱人穷奢极欲,不劳而获的生活诱惑人走向堕落,败坏社会风气;国家为少数强人服务,是奴役人民的工具,教会和科学艺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6分。一点3分)

17.托尔斯泰并非真正有病。他屏弃寻乐,牺牲了打猎的嗜好,节食锻炼,办学校,以及他的道德革命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为他的夫人所理解,所以他的夫人认为他处于病态。(6分。认定托尔斯泰并非有病2分,写出托尔斯泰的做法2分,写出托尔斯泰夫人的看法2分)

18.通过正面描写,可以让读者直接了解托尔斯泰进行道德革命的一系列想法和做法。侧面描写主要写出了他的亲人、朋友对他的不理解,进一步突出了传主的做法超越了当时一般人的认识,以及特立独行的性格特征。评论起到了引导人们深入地认识传主的思想行为的作用。(写出3点得8分,写出2点得5分,写出1点得2分。围绕三个方面探究的其他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五、(20分)

19.B(A、“鼎立相助”是敬辞,应该用于称对方,恳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C、“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这里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D、“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这里不合语境。)

20.A(B、表意不明,去掉“以上”;C、搭配不当。“为……毕业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为……中小企业”只能提供选择机会;D、“通往”的宾语残缺。可在“接触”后加“之

路”一类的词语)

21.(1)参考示例:甲 秋景宜人,乙 南国之夏(甲没有点明“秋”、乙没有点明“夏”不

得分)

   (2)景色描述2分;仿照“天……阴沉沉地”,运用比喻1分;仿照“雨……”,运用比

喻1分。

22.参考示例:下课了,孩子们欢蹦乱跳地从教室里跑出来。她看到小亮了,孩子长高了。她真想跑上前去抱起孩子亲亲他,让他叫一声妈妈,但她忍住了,她不想打扰孩子已经平静的生活。她把一包奶糖交给传达室的大爷,抹着泪离开了。(人物身份及对人物的描写叙述要符合前后文语境。人物身份合适,2分;动作描写恰当2分;心理描写恰当2分;叙述鲜明、生动2分)

六、(60)

 

 

 

 

 

 

 

 

 

50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体较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难辨

1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材料丰富

5、形象丰满

6、意境深远

7、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9、文句有表现力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色彩

 

 

 

 

 

 

 

 

 

 

 

 

 

 

 

 

 

 

 

 

 

评分建议:将试卷分为四大类:

一类卷:60―50分,

二类卷:49―43分,

三类卷:42―36分,

四类卷:35分以下。以4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语文成绩好些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5分上下,语文成绩一般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2分上下,语文成绩弱些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0分上下。

立意提示:从小男孩回答父亲的话的角度,可以谈改变自己,一个改变了自己,有了“自

己的重量”的人才能够在社会的风浪中站稳脚跟;从小男孩做事的角度,可以谈善于思

考,小男孩是在父亲的鼓励下自己想出办法,解决了木桶不被风吹倒的问题的;从父亲

的角度,可以谈对孩子的教育上要讲究方法;从木桶的角度,可以谈要想在竞争中不被社会中的各种“风”吹倒,就得加重自身的重量,使自己有足以抵御风的实际能力。等等。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