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高密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思想品德试卷
(时间60分钟)
一、是非判断(说法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说法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活中充满诱惑,我们要学会拒绝。
2.道德、纪律、法律都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
3.不管是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4.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各种权益。
5.设立少年法庭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表现。
6.诉讼手段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
7.我们要不惜生命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争做见义勇为的好少年。
8.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9.正确的行为一定会产生正确的结果。
10.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二、快乐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字母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为了避免受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该
①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②自觉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 ④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训给我们的启示是
A.有小偷小摸行为的人必定会走上犯罪道路
B.只要自己不犯错误,用不着学法
C.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D.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某市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行行动,一天之中传唤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D.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
张某是某中学学生,原本学习不错的他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后,开始每天晚上到网吧上网,最后发展到旷课、逃学,没日没夜泡在网吧,最终为了弄到上网的钱而实施拦路抢劫,走上了犯罪道路。据此回答4-5题
4.对上述案例认识错误的是
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C.一般违法必然导致犯罪
D.一般违法与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5.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防微杜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
③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④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某媒体为了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你父母的同事或你家的邻居突然到学校来接你,你怎么办?”时,有12人回答“跟他(她)走”。这说明未成年人
①生活经验不足 ②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③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8.八年级学生洋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因为车祸也离他而去。父亲留下遗产十万元,房子一套。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分割遗产。无奈之下,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经法院判决,洋洋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A.属于行政诉讼
B.是为获得遗产而不挥手段
C.是采用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
D.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下列行为中属于真、善、美的是
①刘红帮助盲人过马路
②某村三兄弟都以生活困难为由,不赡养年逾古稀的老母亲
③七年级学生李明多次拨打“119”谎报火警,说是“好玩儿”
④王晓等同学经常利用星期天到福利院照顾老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生活中的真善美能使人
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②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④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学会做人,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A.道德修养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B.只要明辨是非善恶,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C.明辨是非善恶很重要
D.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是学会做人的惟一条件
12.在社会生活中要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心中就要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是指
A.心理标准和法律标准 B.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
C.道德标准和心理标准 D.法律标准和生活标准
13.孔子说:“君子应当作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考虑看清,听的时候要考虑听清,神色要考虑温和,容貌要考虑恭敬,说话要考虑真诚,做事要考虑认真,疑难要考虑求解,发怒要考虑后果,见利要考虑是否合宜。”这告诉我们
①做事要缩手缩脚,小心谨慎
②做事要认真思考,明辨是非
③只有明辨是非,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④我们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一位留美的中国博士,导师让他单独在实验室做实验,他却在实验室与同学打电话聊天。当导师发现了事实而询问他时,他坚称自己一直在做实验……几天后,他接到了被学校开除的通知。这一事例说明
①撒谎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②承担责任要负出代价
③掩盖过失,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
④做错了事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社会青年张某向路人勒索钱财,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制裁。某单位职工小李每月都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寄钱,帮助他们上学,受到了单位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这说明
①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②行为没有好坏之分
③行为的结果无所谓好坏 ④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6.歌德说过:“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达尔文也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这告诉我们
①做了错事不要推卸、逃避责任
②纠正缺点和补救错误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③纠正缺点和补救错误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表现
④做事负责就永远不会有错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抵制不良诱惑(12分)
1.观察漫画,请你设想,小鱼的结果会怎样?(4分)
2.小鱼面对钓饵的诱惑。生活中也有一些不良的东西在诱惑着我们。请你列举一下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有哪些?(4分)
四、珍惜青春年华,学会自我保护(12分)
1.试简要分析一下上述材料反映了对来成年人哪些保护不到位?(4分)
2.这些未成年打工者的遭遇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1.想一想王某为什么会发展到违法犯罪?(6分)
2.从王某一步步滑入犯罪深渊的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6分)
六、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12分)
材料一 9岁半的林浩是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班长,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小英雄”。被埋废墟下,他组织同学们唱国歌以战胜恐怖。“好不容易才爬出废墟,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
材料二 一位母亲带四岁的女儿到朋友家做客,女儿在端茶喝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母亲很快用手帕擦去泼在桌子上的茶水,然后对女儿说:“你把打破的碎片捡起来,然后再向阿姨道歉。”
1.结合材料一,“我怕,但我是班长,这是我应该做的!”林浩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母亲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2分)
3.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