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  史

   学习能力诊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第I卷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按照试题对应编号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卷不作为阅卷和评分依据。

第I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史学主要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应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角度阐释历史

试题详情

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四羊方尊              三角援戈                人面纹方鼎           乐府钟

试题详情

3.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试题详情

4.学者许倬云曾说:“唐朝将旧时的贵族,与考试出来的新贵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中层,贵族们的子弟考试有相当占便宜的地方。”请问“旧时的贵族”因何制度而形成(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试题详情

5.某同学在向别人介绍《史记》与《资治通鉴》时,归纳了两本书的共性。请你帮他指出错误之处(   )

A.两本书的作者是同一姓氏          B.两本书编撰的体例相同

C.两本书都具很高文学价值          D.两本书都属历史著作颠峰之作

试题详情

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种君臣间的礼仪从侧面反映了(   )

A.礼仪制度逐渐规范    B.君臣关系日益紧张

C.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D.对地方控制更规范

试题详情

7.16世纪初,英国某商人要将货物从英国伦敦运抵印度孟买,以下哪条路线最为便捷(  )

A.伦敦――好望角――印度洋――孟买

B.伦敦――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孟买

C.伦敦――君士坦丁堡――巴格达――孟买

D.伦敦――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孟买

试题详情

8.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到:“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试题详情

9.“为了维护西藏地区的稳定和达赖、班禅在西藏政教中的地位,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确立了‘金瓶挚签’制度”。最初确立此制度的应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光绪帝

试题详情

10.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自誉为“永垂不朽”的事情,发生在哪一时期(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               D.德意志第三帝国

试题详情

11.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   )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规        B.倾向自由、平等、建立共和政体

C.自由探讨思想学术的创新精神        D.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现象

试题详情

12.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此的正确理解是(   )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国家交通业的发展

试题详情

13.某份英国的资料提到:“从1842年到1852年,国内应该课税的收入增加了6%……,从1853年到1861年的八年内……则增加了20%……财富和实力这样令人陶醉的增长……完全限于有产阶级。”引起英国财富和实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圈地运动的展开       B.光荣革命的影响

C.海外扩张的结果       D.工业革命的影响

试题详情

14.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右面示意图中,起积极作用的因素F2可能是(   )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支持  

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                        F2                              F1

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

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15.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试题详情

16.“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10个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试题详情

17.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

A.《新青年》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李鸿章搭乘火车游历观光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C.李鸿章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前往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展览馆

试题详情

18.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会议上的施政演说:“国家独立自强之道,其途有二:第一,守卫主权线;其二,保护利益线。主权线,指国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山县有朋宣称的“利益线”是指(    )

A.朝鲜和越南    B.清朝和越南     C.菲律宾和清朝     D.清朝和朝鲜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19.下列是民国初年一组民族火柴商标――火花图案,能准确体现当时中国人民主要愿望的有(    )

 

 

 

 

 

①发展民族工业   ②收回领土主权    ③实现国家强盛    ④征服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其矛盾的实质是(     )

A.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霸权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D.争夺军备优势

试题详情

21.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对此,英国外交大臣葛雷表态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我们希望能出现一个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可以无所偏倚地对待各国,并能维持国内秩序以及革命后发展对华贸易的有利条件。”这说明列强的支持标准是(  )

    A.能否平衡列强在华的矛盾               B.能否保证列强在华的利益

    C.能否获得各国的信赖尊敬               D.能否维持清朝的国家稳定

 

试题详情

2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阳光灿烂”指的是(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试题详情

23.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B.穷人有足够的生存资源是社会进步根本标准

C.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D.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主要根源

 

试题详情

24.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

A.英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试题详情

25.下列示意图,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速度                                速度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50     60     70    80    90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年代 50     60     70    80    90   年代

             A                                     B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速度                                速度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50     60     70    80    90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年代 50     60     70    80    90   年代

C                                     D

 

试题详情

26.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试题详情

27.下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对其解释最为合理(  )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C.1961年亩产量相比1958年大幅下降是因为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影响了生产。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试题详情

28.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主要反映了(   )

A.《时代》杂志预言非常正确       B.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影响也日渐深远

C.当今网络技术已经十分普及      D.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试题详情

29.1989年的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谈:“国内有三种人,一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相信领导人改革的话;二是悲观主义者:他们正在学习英语,准备移居国外;三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正学习使用枪械,为内战做好准备。”请问乐观主义者相信的领导人改革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尼古拉二世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试题详情

30.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这三个伟大人物分别是(    )

①孙中山  ②陈独秀  ③毛泽东  ④邓小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试题详情

32.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近代法国产生过12部宪法……如此频繁更换宪法实属罕见……但它们大都接受大革命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反映和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                       ――《外国法制史》

(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一指出,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出你最熟悉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并作出简要评价。(3分)

(3)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哪些“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又是怎样“获得发扬光大”。(5分)

(4)材料三所说的《宣言》是指哪部历史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3分)

 

试题详情

33.大国崛起的过程留下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有许多共同原因,给人类留下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10分)

(1)以史实说明19世纪中后期德国、日本崛起过程中的相似因素?(5分)

(2)二战前,德国、日本两国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其相同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其结局给人类留下什么教训?(4分)

(3)二战后德日的重新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3分)

(3)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1分)

 

试题详情

(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3分)

36.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而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请概述人类历史上“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9分)

 

试题详情

37.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9分)

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完全否定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3分)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B. 6.C.7.A. 8.D. 9.C.10A

试题详情

11.D.12.C.13.D.14.D.15.B.16.D.17.B.18.D.19.A.20.A.

试题详情

21.B.22.B.23.A.24.B.25.A.26.A.27.D.28.B.29.D.30.B.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试题详情

31.(1)《孙子兵法》(1分)   世界上现存最早、最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经”(1分)   慎战思想(1分)

(2)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在欧洲的征服战争(1分)《战争论》

(3)军队的民族精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1分)他研究了“民众战争”的动员和作战方式(1分)

 

试题详情

32.(1)《十二铜表法》(1分)完备的私法(1分)

(2)《权利法案》(1分)。确定了议会的最高权力,限制王权;(1分)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3)在卢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指导下,(1分)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1分)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1分)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1分)中华民国是以美国作为蓝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

(4)《人权宣言》(1分)人权与法治(1分)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或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巩固了革命的成果,之后的宪法又是受大革命影响的)(1分)

 

试题详情

33.(1)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日本通过明知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2分)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分);德国通过普法战争、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等对外战争取得战争赔款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2分)

(2)走上法西斯道路;(1分)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的传统,日本明知维新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1分)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1分)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

 

试题详情

34.(1)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新经济政策,找到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斯大林领导工业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斯大林模式,一定程度推动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其他符合题意的事实也可得分,每条1分,共3分)

(2)继承十月革命的暴力革命之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借鉴实施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进行改革开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每条1分,共3分)

(3)“爱”:共产国际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指导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出兵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签订《中苏友好互助条约》;帮助新中国建设等。(任选1条)

“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中苏关系恶化;经济方面的侵略及强迫借款等。(任选1条)

(4)1991年12月(1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党的全面建设;搞好制度创新;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任意2条2分,若答其它合理启示,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两分。)

 

(2)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1分);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1分)。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详情

(3)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1分)

36.孔子主张仁为最高道德标准,(1分)用礼来规范人们言行,(1分)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实施仁政。(1分)启蒙思想家反对专制王权和盲目信仰,提倡进步和理性。(1分)提出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1分)马克思主义注重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协调发展。(1分)信息技术革命后,人类又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可持续发展战略。(1分)

启示: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结合时代和国情,走现代化之路。(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详情

37.(1)政治上摆脱压迫奴役,(1分)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1分)

(2)新乐园:人民公社。(1分)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出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1分)

(3)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分)

(4)不是。(1分)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1分)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1分)

 

试题详情

38.(1)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1分)马士把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实质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1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地。(或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 (1分)

(2)《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给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制定了值百抽五的关税原则,有利于外国商品的侵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成立了会审公廨,后在《烟台条约》中 确立观审制度,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独立审判权;英法两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各获得了8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的财政负担。(任两点,共2分)

(3)资本输出。(1分)商品输出、战争赔款等(1分)

(4) 洋务运动。(1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体制和统治)。(1分)维护清朝的统治。(1分)

 

 

 

 

(5)第一层次:没有运用材料,直接做出判断。(0-2分)

0分:回答问题与问题本身无联系,如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1分: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做出其中一种直接的推断。例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关税主权等受到破坏……

2分: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做出其中两种直接的推断。例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关税主权等受到破坏,但也使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有了明显增长……

第二层次:能利用单一材料,得出一个结论。但是缺乏归纳。(3-6分)

结合一种时代背景重点分析得出一个结论3分,简要分析一种时代背景,加1分,增加一个事例加1分,总共不超过6分。(有关结论和史实参见要点)。

第三层次:能利用多个材料,归纳得出一种结论。(7―10分)

运用材料分析史实的阅卷标准同第二层次。

所归纳的结论根据语言简明扼要,结论清晰7―8分。与所列举事例具有逻辑联系,结论具有科学性等要求9―10分。(有关结论和史实参见要点)。

第四层次:能利用多个材料,归纳得出两个及两个以上结论(11-13分)

第一个结论的评价标准参照第二第三层次。

第二个结论的史与论约1―4分。其中,结论1―2分;要求见第三层次。史实分析最高不超过3分。

第五层次:超越材料本身而进入抽象、提升的层次。(15分)

能超越材料本身,发现历史永远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站在当代历史文化的高度,我们应该发展生产力,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开放。

注:

试题详情

1.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归纳概括式的引用,但不可以照抄,必须自己重新进行组织

试题详情

2. 浮动的分值,除以上参考标准外,还可以视“组织”情况而进行赋分。(组织包括语言是否通顺流畅,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等要素)。

 

观点与要点:

鸦片战争给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政治上:

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也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领事裁判权不仅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而且使外国人更大胆的为非作歹。

经济上:

巨额赔款既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大量输华商品冲击中国市场,造成了家庭手工业的破坏,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解体,中国成为外国商品的市场。

中国原料的大量出口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原料供应地,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市场的打开,使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有了明显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