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临沂市郯城县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字母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1、十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5日至l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2号、第63号主席令,公布了这两部法律。

A.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B.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

    C.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           D.物权法和个人所得税法

试题详情

2、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       ”。

    A.科学发展                             B.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C.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D.从节约资源开始

试题详情

3、青藏铁路是我国目前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项目之一,一条巨龙翻山越岭,为藏家儿女送  去吉祥,在其两旁,藏羚羊与藏野驴“闲庭信步”。“钢铁巨龙”与自然家园的和谐统一充  分说明

    A.我国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B.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C.用现代科技就一定不会破坏环境

    D.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试题详情

4、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①抛弃传统,敢为人先                    ②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③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④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5、“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表明

    A.一个国家只要实行法制就能兴旺发达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C.国家的兴旺发达完全取决于国家是否划分了法律

    D.只要国家兴旺发达,法令就能认真贯彻执行

试题详情

6、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             D.领导者

试题详情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俗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在集体中,人们之间应该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②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③篱笆不需要太多的桩,一个人也不需要太多的朋友

④任何一个集体,在行动上目标一致,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8、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对从众心理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众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②有些从众心理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

    ③不能简单的说从众心理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④盲目从众会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9、温家宝总理在阐述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时,把要求具体到“上三层楼不乘电梯,夏天办公室空调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的细致程度。下列行为符合创建节约型社会的有

A.参加“慈善一日捐”等公益活动         B.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泡

C.参加挽留“海鸥”活动                 D.为“市民日”活动献计献策

试题详情

10、2006年1月113,我国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同时,有关石油法和天然气法的调研工作也正在进行。可见

    A.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是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C.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靠创新

    D.我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试题详情

11、据世界银行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所作的预计,到2020年,中国仅燃煤污染一项导致的疾  病,须付出的经济代价将高达39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对此,你的感受是

    A.我国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无法控制

    B.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必然付出惨重代价

    C.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要优先于发展经济

    D.我国的环境问题必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试题详情

12、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清了价格  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这段歌词形象地说明了

    A.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

    B.我国人民生活达到了全面小康的标准

    C.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变,精神生活却没有改变

    D.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试题详情

13、2006年11月2613,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二年级学生汪洋在追赶偷手机的犯罪嫌疑人时,不幸被刺身亡.上海市综治办、见义勇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追授汪洋为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这启示我们

    ①社会生活充满了危险,我们应少接触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气

③同丑恶行为作斗争要讲究智斗,注意自我保护

④社会生活中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4、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我们青少年为社会作贡献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下列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可取的是

    ①逃课去社区打扫卫生                    ②为贫困失学儿童献上一片爱心

③报名去支援西部大开发                  ④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扶助老弱病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15、经历了l3年,跨越了九、十两届人大,召开了l00次座谈会,审议了7次,公开向社会征集到一万多条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此法的通过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物权法的通过

①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法律基石

③表明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

④表明物权法比我国任何法律的制定程序都严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二、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融入社会:微尘,青岛市的一位普通市民,她数次不留名向灾区大额捐款;微尘,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市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微尘,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她命名的募捐箱、微尘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历史,她的所有资料被青岛市档案局永久收藏……

微尘作为一个爱心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正如颁奖词所说“她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她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1)微尘作为一个“爱心群体”,能够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2)微尘这一“爱心群体”的举动对我们青少年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启示?(4分)

试题详情

18、善于创新:2007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杰出人才必须重视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的未来要靠他们。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分)

(2)你准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6分)

试题详情

19、学法用法:王波是个问题少年,他经常逃学,并在校外结识了一帮哥们,学会了抢劫、偷窃,最后辍学了。后来,l7岁的王波经常在校门口对学生实施抢劫,赵刚同学胆小怕事,他多次遭到王波抢劫而没向任何人说过。一次,由于赵刚拿不出钱满足王波的要求,被王波毒打,导致赵刚脑出血死亡。王波的犯罪行为经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由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王波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王波的行为违反了课本中有关宪法的哪些规定?(6分)

(2)从赵刚同学的悲剧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8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