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济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思想品德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 潘基文 B.高强 C.李钟郁 D.陈冯富珍
2.
A. 增加农民收入 B.稳定粮食生产
C. 发展现代农业 D.繁荣农村文化
3.
A.青藏铁路工程 叶笃正
B.“歼-10飞机工程” 李振声
C.三峡工程 袁隆平
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黄伯云
4.被评为“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蓝领专家孔祥瑞是天津港的码头工人。在平时,孔祥瑞总是带着书,如饥似渴地学习,最终取得了150项革新成果,诞生了“节省15.8秒,创造1600万元”的门式吊车操作技术。他曾说:“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这启发我们
①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③文凭越高则知识越多 ④终身学习是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漫画《如此追星》中“追星女”的行为
A.有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
B.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
C.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D.是盲目从众心理的表现
6.
①表现出强烈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德 ②具有较强的个人荣誉感 ③保护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④尊重他人的生命而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7.《物权法》从起草到审议通过,前后历经十四年之久,共收到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一万多条;先后召开一百多次座谈会和几次论证会,并进行专题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了七次审议,审议次数之多在我国立法史上是空前的。这说明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全体人民直接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 ④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近两年,国外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和“孔子热”。
①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 ②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 ③有利于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④说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A.②③ B. 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我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但目前国内技术工人却十分紧缺。某汽车厂招收260名数据技工,月薪达到6000元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上海市公布了四类工资最高的职位,其中有两类是高级或中级技术工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在选择成才目标时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②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③在选择成才目标时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④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一、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学生小亮沉迷于网吧,经常逃学旷课,就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令其停课一周。
判断:( )
理由:
2.中学生小陈与网友小吴发生了矛盾。小陈便在博客上用污言秽语对小吴进行人身攻击,小吴与之“理论”,他说:“那是我的言论自由,你管得着吗?”
判断:( )
理由:
3.小明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一次,他的同班同学小杨受到外班同学的欺负,他马上领着几个人找到那位同学“理论”,并把那位同学痛打一顿,为小杨报了仇。
判断:( )
理由:
4.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我国生产一台电脑只能赚十个苹果的钱;卖出八亿件衣服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A380飞机……可见,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判断:( )
理由:
二、情境分析(每小题7分,共14分)
5.“六一”节前夕,某电视台特地为单独在家的未成年人制作了一期《不要开门》的电视专题节目。在节目中,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礼物来到一些孩子的家门口,“引诱”孩子开门。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门应答;另外一半孩子的表现则令人担心,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带着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近半数的孩子为什么经不住“百般诱惑”?(3分)
(2)你从这个事例中受到什么启发?(4分)
6.从前,有个年轻人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苦劝了几次,但他却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一天,这个年轻人瞒着母亲偷偷离开了家,在一座大山里终于找到了一位得道高僧。
他求高僧帮他找到佛,高僧听后对他说:“你顺原路回家。如果遇到一位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个人就是你要求的佛!”
年轻人大喜,拜别高僧而去。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出来开门,他仔细看了看,这个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来到一个富有的商人之家,也没有人为他赤脚开门。
第三天、第四天……,眼看就要到家了,可是年轻人却始终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人”。
午夜时分,他拖着疲惫之极的身躯回到家,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只听屋内传来母亲苍老的声音:“谁呀?”“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真是你吗,我的儿子?”很快地,门打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一口一声唤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就着灯光,流着泪仔细地端详他。
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是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
刹那间,年轻人什么都明白了。
……
(1)刹那间,年轻人明白了什么?(3分)
(2)“母爱如佛”。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怎样感恩父母? (4分)
三、生活实践(共14分)
7.关注民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从代表和委员的建言中,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随处可见民生的细节,感受到民生的重量,体味到民生内涵之深刻,感知到其外延之宽广。民生正成为当下中国的主流话语。
(1)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请你列举二例。并结合其中的一例,谈谈这样做的重要意义。(6分)
(2)列举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当地的民生问题。(至少二个)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6分)
(3)“民生关系你、我、他。”请你写出一句有关民生的感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