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省中考政治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
1、胡锦涛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强调: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下列有关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他――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党员干部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关爱百姓的公仆情怀;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的从政形象。其先进事迹经中央和省级各大新闻媒体播出后,在江苏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机关工厂、在城市农村到处传诵着他的感人事迹。
我们向他学习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方面的建设。
①文化②精神文明③物质文明④政治文明
A 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
关于“一号文件”的颁布,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是因为促进农民增收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B 这是因为农民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C 这是因为农民是我们的领导阶级
D 这是因为工农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4、2004年5月9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城市节用水宣传周”拉开帷幕。宣传周的主题是“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城市”。开展“全国城市节用水宣传周”的根本目的在于( )
A.保证城市的用水供应,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B.提醒人们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
C.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科学利用水资源
D.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自觉节约用水
5、
提倡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
①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② 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
③ 是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④ 说明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观念是当务之急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6、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必须把创新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
③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④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段话 ( )
A、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B、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D、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
8、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
①、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②、我国目前暂时的实际③、党和政府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④、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合理开展、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关键要靠( )
A、发展经济 B、控制人口数量 C、科技创新 D、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10、确定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必须( )
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②、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收人分配,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③、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保障事业 ④、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
1、材料一:近年来,人大代表加大了深入基层调研的工作力度。仅2004年,就有一半以上的代表分赴全国各地视察,更多的代表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深入研究问题。人大代表鲁冠球为形成一份关于修改乡镇企业的议案,奔走于工业部、省市有关部门和数十家乡镇企业之间,广泛征询意见。
材料二:我国政府各部门非常重视人大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2004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基本得到回复,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已办复的占97.9%,所提意见和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或列入计划解决的占82.1%。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郭裕村风光秀丽,使历史文化古城,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压力大,教育滞后,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盛行,该村的部分群众仍没有摆脱贫困。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该村抢抓机遇促生产,采取以下措施。如:(一)加快对传统企业的改革步伐;发展特色手工制品,加招商引资力度;高新聘请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二)关闭该村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引导群众发挥历史古城的优势,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
(1)上述两项措施是否有利于该村经济的发展?利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该村村情,响应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你认为该村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三、、活动与探索
1、材料一: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的课本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使用,绝大多数课本的使用寿命仅有半年,每到新学期,都有大量使用过的旧课本被废弃。而课本循环使用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成为一项深受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欢迎的制度。
材料二: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共有2.2亿人,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我国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有哪些积极意义?(6分)
(3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请你为课本循环使用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