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菏泽市定陶县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生 物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试题详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试题详情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

    A.科学实验 B.研究性实验            C.对照实验 D.探究实验

试题详情

3.王辉制作的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中出现了气泡,是制作玻片标本过程中的哪项不符合要求

    A.滴清水         B.用纱布擦片            C.盖盖玻片 D.为标本染色

试题详情

4.小明吃香蕉,确切地说,吃进去的是

    A.器官    B.细胞            C.保护组织 D.基本组织

试题详情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以某些植物的器官为食,下列植物的食用部分属于茎的是

    A.潍县萝b       B.胡萝卜                C.西瓜    D.芋头

试题详情

6.某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粮食作物的籽粒饱满,果树和瓜果类果实较甜,这是因为

    A.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微弱

    C.光合作用较弱,呼吸作用强烈         D.光合作用较弱,呼吸作用微弱

试题详情

7.水果贮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                B.低CO2、高O2、零下低温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                 D.低O2、无CO2、零下低温

试题详情

8.联系所学过的细胞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都有能量转换器

    C.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D.细胞膜可以让细胞外的所有物质进入细胞

试题详情

9.对二十粒大豆种子进行如下处理:①五粒种子煮熟;②五粒种子去掉部分子叶;③五粒种子去掉胚根;④五粒种子未经任何处理。然后同时放在温度适宜、水分和空气充足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能萌发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10.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麦根尖不同区域的细胞形态,这几种细胞所代表的区域能够大量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是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1.成熟的甘蔗茎非常甜而成熟的玉米茎不甜的主要原因是

A.甘蔗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玉米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甘蔗茎中贮藏有大量甜的有机物,而玉米茎中的有机物很少,不甜

    C.甘蔗茎中含有有机物,而玉米茎中没有有机物

    D.以上三项都不对

试题详情

12.对荒山秃岭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后,将出现的结果是

    A.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B.土壤肥力降低

    C.氧气含量降低            D.粉尘和有毒气体含量降低

试题详情

13.用显微镜观察一滴绿色的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对这些绿色小颗粒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如果这些绿色小颗粒有明显的细胞结构,则是生物

    B.如果这些绿色小颗粒能在水滴中移动,则是生物

    C.如果这些绿色小颗粒能进行光合作用,则是生物

    D.如果这些绿色小颗粒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则是生物

试题详情

14.由口腔、咽、食道、胃、肠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

    A.运动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循环系统

试题详情

15.莲藕的茎中有许多孔洞,这些孔洞与叶片上的气孔相通,说明莲能适应

    A.水中生活     B.陆地生活       C.水中漂浮生活 D.水面上生活

试题详情

16.人参的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长白山曾经有专门采集人参的参农,每当他们发现一株小人参,就做上记号,后来的人就知道,这是为了让小人参长得大一些再挖出来。人参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

    ①叶的光合作用②茎的呼吸作用③根的吸收作用④果实的贮藏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17.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途径是

    A.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    B.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D.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试题详情

18.将某种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20℃下的呼吸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则该叶片在20℃下的呼吸速率是10℃下的

试题详情

A.2倍               B.1/2       C.3倍          D.1/3

试题详情

19.下列情形中,直接破坏森林资源的是

    A.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

    B.将各种废纸、废木纤维付之一炬

    C.乱砍乱伐,使森林“耕地化”

    D.使用上严重浪费

试题详情

20.法国梧桐、海桐常用为环保树种的原因是

    A.阻滞灰尘、过滤空气         B.降低噪声

    C.吸收有毒气体               D.以上都是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包括7个小题,共30分,请将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1.下图为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4分)

试题详情

  (1)在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的结构是[    ]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2)带酸味的物质存在于[    ] ________的 ________中。

(3)在传宗接代中有重要作用的是[    ]________,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是[    ]________。

  (4)动物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________和________。

试题详情

22.下图是叶片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6分)

试题详情

(1)叶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2]________[3]________都是由________细胞组成。

(3)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________,由________控制。

(4)叶片的“骨架”是[    ]________,内有________输送有机物,有________输送________。

试题详情

23.下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3分)

试题详情

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④和⑤合称________,①②③合称________,③能发育成________。

试题详情

24.晴天的中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个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分析回答问题。(3分)

(1)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________凝结而成的,它是________的结果。

(2)傍晚时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即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________较多,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然后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________较多,这是________的结果。

试题详情

25.下面是某校生物课外小组探究豌豆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4分)

种子状况和数量

编号

温度

空气

种子萌发状况

有生命的结构完

整的种子各l0粒

l

0℃

湿润

充足

不发芽

2

25℃

湿润

不发芽

3

25℃

干燥

充足

不发芽

4

25℃

湿润

充足

发芽

(1)1号种子不发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3号种子不发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探究实验中的对照组为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6.下图是一株被子植物示意图,请据图和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分)

试题详情

(1)图中标注的A、D、C称为植物的________器官,E、F称为植物的________器官。我们要获取A、D、C类器官应多施含________元素的肥料,它是通过________进行吸收的。

(2)图中A是植物的叶片,它能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3)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大棚生产果实类农作物要在开花时期敞开大棚,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7.(5分)给你两个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瓶里面插着相同植物的枝条,一枝有叶,一枝无叶。请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叶是否是蒸腾作用的器官。

试题详情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并进行实验:按照题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在A瓶内插入不带叶的枝条,B瓶内插入同种植物、相同粗细的带叶枝条,调整液面高度使A、B两瓶内的液面高度________,密封瓶口,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两瓶内液面高度的变化。

(4)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B内的液面比装置A内的液面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