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结业考试
生物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1.在载玻片上画一个“ㄊ”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ㄋ B.ㄉ C .ㄌ D. →
2.没有完全成熟的番茄吃起来有酸味,这些带酸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番茄果肉细胞的
( )
A.液泡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3.下图中描述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4.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
A.大肠 B.胃 c.小肠 D.口腔
5.从《水浒传》中描写“武大郎’’的特征,可以推测出他 ( )
A.幼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B.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
C.成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D.成年期缺乏生长激素
6.如果饮食中缺少维生素C,则人体易患的疾病是 ( )
A.夜盲症 B.坏血症 C.口角炎 D.软骨病
7.下列有关措施或行为中,不利于苏州市环境保护的是 ( )
A.对苏州河道全面截污、清淤 B.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C.将生活垃圾直接堆放在空地上 D.加强太湖湿地保护建设
8.下列不属于进入青春期后正常心理表现的是 ( )
A.自我意识增强 B.不喜欢和周围同学说话
C.对异性有较强的交往欲望 D.对所属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9.下列不属于动物组织的是 (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机械组织 D.结缔组织
10.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 ( )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C.尾鳍的摆动 D.所有鱼鳍的协调作用
11.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2.“谈虎色变”是人大脑皮层特有的功能,与这一功能有关的神经中枢是 ( )
A.语言中枢 B.嗅觉中枢 C.味觉中枢 D运动中枢
13.下列生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 )
A.蝌蚪发育成蛙 B.蝇的幼虫发育成蝇
C.雏鸡发育成大公鸡 D.孑孓(蚊子幼虫)发育成蚊子
14.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是因为 ( )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15.小李对种子的萌发很感兴趣,于是就照着下图做了以下实验:将同种具有相同、较强活力的植物干种子分别置于①空气中,②水面可以接触空气的位置, ③水中。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种子②的萌发力最强
B.①、②两粒种子之间的对照条件是空气
C.②、③两粒种子之间的对照条件是水分
D.这个实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
16、据济南植物园记载,每年都有一到二万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可见,保护生物多样性已刻不容缓,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或措施不科学的是 (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建立禁猎区 D.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17、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A.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受父母的熏陶
18、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气 D.土壤
19、下列对蜘蛛织网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是动物的本能 B.由遗传物质控制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是后天学习而来
2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正常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
B.肌肉细胞有23对染色体,即表示有23对基因
C.人类正常的体细胞中有一对性染色体
D.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21、移植异体器官往往不易成活,用免疫学原理分析,移植器官相当于( )
A.抗原 B.抗体 C.疫苗 D.有毒物体
22、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 )
A.肺结核、糖尿病 B.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糖尿病、色盲
23、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生物种类
受精方式
发育方式
A
金鱼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B
青蛙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C
狗
体内受精
体内发育
D
蝴蝶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24、尿的生成虽然是连续的,可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
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收集管有收集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25、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 )
A.阳光→草→蚱蜢→ 鸡 B.鹰→鸡→蚱蜢→植物
C.田鼠→蛇→鹰 D.植物→蚱蜢→鸡→鹰
26、恒温动物包括 ( )
A.鸟类和爬行类 B.鸟类和哺乳类
C.爬行类和哺乳类 D.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27.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
28.下列各组中,二者都属免疫器官的是( )
A.脾脏、溶菌酶 B.淋巴结、胸腺
C.淋巴细胞、脊髓 D.脾脏、白细胞
29.2007年初夏,无锡太湖发生了大面积水藻,严重危及市民的正常饮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工业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进入水体 B.草履虫大量繁殖
C.外来物种大量入侵 D.水温过低,导致藻类植物繁殖受阻
30.骨折后骨会很快愈合,在骨愈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下图中的( )
A.①一骨松质内的红骨髓
B.②――骨密质内的成骨细胞
C.③一骨髓腔内的红骨髓
D.④一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31、如果输血时血型不符,则单独输入少量的红细胞时会出现( )
A.白细胞凝集成团 B.血浆凝集成团
C.红细胞凝集成团 D.血液凝固
32.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
A.自然选择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33.2007年,苏州市某生态农业示范区被评为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下列对生态农
业的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协调、合理种养 B.资源高效开发、无需人类管理
C.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内部良性循环
34.既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相当于呼吸作用的原料的一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水
35.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
B.条件反射只有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发生
C.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
D.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重要
36.北宋欧阳修的诗句中“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以及唐朝刘禹锡的诗句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它们是( )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37.世界上最早采用接种牛痘方法来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8.一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 )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9.(8分)下图是人体侧面图.请你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其中有脑。图中②是__________,其中有脊髓。
(2)[ ]_____________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3)[ ]是腹腔,腹腔中有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胆囊等器官。
(4)图中表示胸腔的是________,内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40.(14分)下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的④是_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____
(2)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_______血液由④射出流经⑦、⑧至①的途径叫_______________
(3)由于在组织细胞处发生气体交换,M―N处的血液由__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血。
(4)下列A―H项为血液成分的特点或功能,请选择相应的选项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只需填字母)
A.最小,形状不规则
B.较大,成熟后有细胞核
C.主要由水分、葡萄糖、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组成
D.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
E.吞噬病原体,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
F.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G.运载血细胞
H.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
特点
主要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41.(8分)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 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 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l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大F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__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l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________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
___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l~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________(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l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__
_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42.(10分)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桦尺蛾的体色(深色、浅色)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填“遗传”或“变异”)现象。假设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基因控制,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工业污染区____________(填“深”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非工业污染区_____________(填“深”或“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
(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牛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 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选择正确的选项并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的结果。
A.烟熏 B.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自然选择
(4)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_______、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发育叫做___________发育。
(5)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__________的方法治理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