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舰艇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文综试题设计
罗石文
一、热点背景:
、二二
二、创新练习:
1、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张骞沟通了“丝绸之路”
C.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2、下列反映唐朝时期我国进一步走向海洋的史实有
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 ②唐朝高僧到印度研究佛学 ③唐朝建造“海上霸王” ④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3、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并在15世纪初创造过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 资本主义经济在江南地区萌芽
C.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4、明朝中期,倭寇活动猖獗,其原因除明朝的海防松弛外,还有:
A. 缺乏地主抗倭组织 B. 奸商与倭寇勾结 C.明朝军队缺乏训练 D. 明朝抗倭将领无能
5、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郑和时代的明朝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B.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C.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
D.以政治为目的的不计经济效益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6、近代历史上外国的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渤海是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洋务运动期间 D. 中日甲午战争中
7、首先破坏了中国海防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C.《中日马关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8、“凡大法国兵船往来游弋,保护商船,所过中国通商各口,均以友谊接待。”中法近代交往史上的这一不平等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贸易主权
C.领海主权、内河航行主权 D.领土主权、关税主权
9、近代中国最早对海洋方面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是
A. 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0、对中国海防近代化贡献最大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袁世凯
11、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之诫。”这表明
A.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 B.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西方列强C.建立强大海防,资之与列强妥协条件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12、洋务派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结果却是“有海无防”。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军事力量过于强大 B.中国军事技术和经济实力薄弱
C.中国近代海军起步晚,时间短 D.其目的是维持腐朽的封建制度
13、清政府先后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和1885年设立台湾省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海防以维护国家统一 B.加速台湾地区经济发展
C.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D.防止西方殖民者侵扰台湾
14、近代中国海军发展最终失败的根源是
A.近代海军发展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B.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破坏
C.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落后D.“用之自守尚有余”的海防观念的束缚
15、日本政府在“二十一条”中提出:“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界或割让他国”,其真实意图是
A.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和外交 B.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C.维护北洋军阀政府的权益 D.排斥其他列强,企图独占中国
读右边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甲处海底地形属于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中脊
17、乙处洋流可能是
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
读向洋盆过渡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剖面取至南美西海岸、欧洲西部、亚欧东部),回答18~19题。
18、③图中C地位于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地带
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的张裂地带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带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带
19、流经①图a海域的洋流是
A、秘鲁寒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千岛寒流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21、图中字母所指的板块名称分别是
A、A处以东是南极洲扳块 B、B处位于大陆板块
C、C处是太平洋板块 D、D处是南极洲板块
22、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底扩张依据之一是海底岩石年龄较轻,且在中脊两侧呈对称分布
B、海岭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C、海沟是大洋地壳生长处
D、上升的地幔物质在海沟开裂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
23、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认为岩石圈被不同的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
B、板块漂浮在硅铝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C、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肯定形成山脉
D、六大板块均由陆壳和洋壳两部分组成
自2008年7月20日以来,在索马里附近海域被海盗劫持的外国船只至少已有16艘,仅在8月19日晚至8月21日的短短48小时内,就先后有4艘船在亚丁湾落入海盗之手。回答24―26题: w.
24、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消除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必须“多管齐下”。这说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间接性
B.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D.矛盾具有客观性
25、要彻底铲除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仅靠动武是不够的,处理好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意义。这体现了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B.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C.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D.发展是和平与安全的保障
26、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是因为它符合
A.我国的国家利益 B.世界各国的利益
C.人类的根本利益 D.联合国的宪章和原则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此回答27~28题。
27.中国长期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是我国首次提出
②是当代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之一
③它克服了不同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差异
④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接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当今世界中,中国在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联合国 ②欧盟 ③亚太经合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③为直布罗陀海峡,则①为____________洲,②为____________洲,箭头表示___________层(表、深)海水流向。
(2)若③为世界石油运输最繁忙海峡,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③为亚洲―北美洲分界线,则此处海水流向是____________。
(4)若图中③为苏伊士运河,A为亚洲,则B为________洲,AB间最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为我国沿海某地,③为河流,A、B两处,拟建深水码头应在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CACBD 6---10ABCAC 11--15BDAAD 16―20 BDDCB 21―25 DAABD 26--28 CDB
29.(1) 欧 非 表 (2)霍尔木兹海峡 (3)由北向南(高纬流向低纬)
(4)非 海盐 红海为盐度最高海区 (5)B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岸冲刷严重
30.(1)其目的是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本身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中华民族自古爱好和平,长期实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封建自然经济的属性。(2)特点:有长远规划,并不断完善加快;经费来源广,发展海军的意识强;海军建设以对外扩张为目的。背景:为争夺海洋,世界各大强国不断加强海军建设;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推行军事改革,努力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3)刺激了中国的海防建设,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北洋海军的力量;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消灭了北洋海军。从此,中国陷入了有海无防的时期。
(4)中国人民自古爱好和平,具有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传统;中华民族遭受日本等列强侵略,饱受强权欺压;和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安定的和平环境;在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