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填在答案栏中。)
1.米勒的实验为下列哪一项事实提供了证据?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和硫化氢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氨
C.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产生氨基酸
D.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2.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A.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
B.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物质
C.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物质
D.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3.现在全世界各地区的人在生物学上是
A.同属于一个物种
B.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红种人、棕种人等若干个不同的种
C.与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等化石祖先同属于一个种
D.与现代类人猿(猩猩、黑猩猩)同属于一个科
4.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5.使原始地球上的不毛之地披上绿装的是
A.原始藻类
B.原始苔藓
C.原始蕨类
D.原始裸子植物
6.下列植物中,最简单最低等的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7.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都不进化
8.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下列对这
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B.这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是一种生存斗争的表现
D.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10.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
A.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C.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D.繁殖后代的需要
11.人类学家认为,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使用语言 C.使用工具 D.脑量增加
12.人体血液的无机盐质量分数约0.9%。研究表明,30亿年前原始海水的无机盐质量分数也约O.9%。对此,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种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无机盐的质量分数相同纯属巧合
D.人类的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逐渐进化而来的
13.人类的原始祖先是
A.黑猩猩 B.大猩猩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
14.《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的作者是
A.达尔文 B.赫胥黎 C.拉马克 D.摩尔根
15.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电脑技术、网络技术、手机等的发明利用,能说明的是
A.人类的进化仍在继续
B.人类的身体不再进化
C.人类的器官正在退化
D.人类的大脑将退化
16.某一生态系统能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具有
A.生产者和人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17.在一片阴湿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蚯蚓、蜘蛛、蚂蚁、老鼠等动物,它们构成
A.生物群 B.动物群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
18.我们人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那么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19.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应是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0.05
7
O.51
68
O.39
20.下列能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蝗虫→吃草籽鸟→黄鼬
B.猫头鹰→老鼠→细菌
C.植物遗体→真菌→植物
D.草类→羊→狼
21.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多于5个,其中主要的原因是
A.环境资源有限
B.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
C.在每一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不能确定
2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食草昆虫 B.食肉动物 C.食草动物 D.植物
2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时,其特点是
A.单向传递,逐级不变
B.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循环流动,逐级增加
D.循环流动,逐级递减
24.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25.下列哪一生态系统,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退化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下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______设计的。
(2)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__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_______。
(3)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从_______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27.下图的进化树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
(2)与a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
(3)在地层里出现最早的生物是________。
28.下图是对一块马铃薯害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据图回答:(6分)
(1)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1至3年效果
较________,后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杀虫效果越来越________。
(2)长期使用一种农药,消灭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是因为害虫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发展起来的,你估计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使用杀虫剂之________ (填“前”、“中”或“后”)。
29.请你来比较类人猿和人类的头骨,然后依据右图回答问题:(6分)
(1)你判断甲是________的头骨。
(2)你判断乙是________的头骨。
(3)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0.(6分)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1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最高级的消费者是________。
(3)第二营养级是________。
(4)若DDT进入该生态系统,则――体内所含DDT浓度最高。
(5)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 D.甲的数量下降,丙、丁的数量增加
31.(6分)右图是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请据图回答: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来源,各类生物要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
32.(9分)下图是某元素循环状态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大气的CO。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依赖于[ ] ________作用。从生物群落回归到大气中主要依赖[ ] ________作用,从微观上看,这个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______中进行的。
(2)A、B、C、D主要各是什么生物?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过程⑤代表的两种物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始终是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