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淄博市桓台县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初 三 生 物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为选择题,56分;第Ⅱ卷(5―8页)为非选择题,39分;卷面分5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座号(第Ⅱ卷)等内容填写(涂)准确。
3.答第Ⅰ卷时,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标号。答Ⅱ卷时,须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4.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及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调节光圈
C.转动转换器 D.移动装片
2.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再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3.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4.右图为人体局部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③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①②③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则②的主要功能是
A.过滤作用 B.气体交换
C.吸收养料 D.分泌物质
5.新华社
A.减少酸雨对全球区域性造成危害
B.减少大气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危害
C.减少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危害
D.减少水污染对全球海洋渔业造成的危害
6.“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哪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7.右图表示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与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存放水果以什么状态下的氧气浓度为最好
A.A B.B
C.C D.D
8.在一个装片盒里,有一张细菌和一张酵母菌永久装片的标签脱落了。你可以根据什么把它们区别开来,重新贴上标签呢?
A.细胞质的有无 B.细胞壁的有无
C.遗传物质的有无 D.细胞核是否成形
9.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10.2003年,禽流感先后在欧洲数国肆虐,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养殖业发展;2004年春天,这种可怕的动物传染病又随着呼啸的北风席卷亚洲部分国家,造成上百万家禽死亡,12人可能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死亡,有关禽流感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B.它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C.病毒细胞是单细胞个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这种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11.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
A.乙组先发芽 B.甲组先发芽
C.甲、乙两组都不发芽 D.甲、乙两组同时发芽
12.下图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同样情况下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装置的是
![]() |
A.乙 B.丙 C.乙和丙 D.乙和丙都不可以
13.科学家为了证明某一观点先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①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成蛙;②在饲养缸中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这两个实验可证明
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
C.生长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
D.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
14.当你的朋友或家人因病需要服药时,从安全用药的角度考虑,你应该提醒他们注意药品
①生产企业与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 ②是不是广告推荐的 ③功能、用量
④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右图所示,则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A.A B.C
C.E D.B
16.农业生产中,人们利用在田地间放置性外激素,达到扰乱害虫间繁殖活动的目的,这种做法主要是干扰了害虫之间的
A.通讯 B.摄食 C.运动 D.产卵
17.北宋时期,我国民间就采用把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的身上来预防天花,这里的豆浆和接种方法分别属于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18.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的原因
A.生物种类关系失调 B.氧气减少
C.水循环失调 D.二氧化碳减少
19.学生小明为了减少蚯蚓在地面爬行时的阻力,便于观察蚯蚓的爬行速度,特意给蚯蚓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你认为蚯蚓将会
A.运动加快 B.死亡 C.身体不动 D.运动减慢
20.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21.利用动物制造“生物反应器”必须
A.大量繁殖动物后代 B.对该种动物进行基因改造
C.人工为其提供食物 D.选择大型动物
22.一种细菌在没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污水和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发酵分解产生一种可以利用的气体,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则这种细菌、气体可能是
A.甲烷细菌、甲烷 B.甲烷细菌、一氧化碳
C.硫化细菌、硫化氢 D.硫化细菌、甲烷
23.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山东省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A.对省内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
B.选取省内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C.选取省内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D.选取省内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24.右图是小明配戴眼镜后看远处某点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小明是近视眼,配戴的是凹透镜
B.小明是远视眼,配戴的是凹透镜
C.小明是近视眼,配戴的是凸透镜
D.小明是远视眼,配戴的是凸透镜
25.土壤中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后,通过下列哪种组织运输到叶
26.荔枝是有名的主要水果之一,你知道荔枝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吗?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27.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发生,下列措施对治沙可能造成不利的是
A.南水北调 B.建防护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畜牧业发展
28.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应坚决拒绝
A.电视 B.电脑网络 C.毒品 D.洋快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个小题,共39分)
二、理解与应用(30分)
1.(5分)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分别从其不同的部位抽取样品甲、乙、丙三种液体进行化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甲
乙
丙
蛋白质
7.00
0.00
0.02
葡萄糖
0.10
0.00
0.10
尿素
0.03
2.00
0.03
无机盐
0.75
1.28
0.75
(1)图中〔②〕是指 ,管内流动的是 。
(2)样品丙是指 ,抽取样品丙的肾单位结构部位是〔 〕 。
(3)样品丙中的葡萄糖是经过 除去的。
2.(5分)生物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抗生素当成了治疗感冒、咳嗽的灵丹妙药,但有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流行性感冒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
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 。
(2)当人被狗咬伤时,应立即到卫生部门注射狂犬疫苗,这属于 免疫。
(3)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如果发生病变,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若人的大脑皮层的躯体 中枢受到损伤,会出现躯体半身不遂的症状;某患者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但听不懂话的含义,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中枢。
3.(5分)农业生产中,在保证水、肥等充足的条件下,要让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下图(一)所示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二)所示叶面积指数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面交错重叠程度越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表示二氧化碳,则C表示 ;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的
运输到其它器官的;若C表示水,此时图(一)表示叶片正在进行 。
(2)叶面积指数为 时,对农作物的增产最有利。
(3)通过对图(二)曲线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
4.(5分)资料分析: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资料二:科学工作者在南极研究中发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南极冰盖钻取样芯分析表明: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在变暖。25年以来,南极气温上升了1℃,这些都说明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请指出,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 。
(2)B狐耳朵较大,由此可推测,它生活在 的环境里。
(3)造成地球变暖的原因是:燃烧煤和石油能产生大量的 ,这种气体能捕获阳光,使地球变暖。
(4)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 (填“增多”或“减少”甚至濒危灭绝)
(5)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 相适应。
5.(5分)右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
(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狼的数量依次 。
(3)春天,雨量充沛,草类繁多,此时兔子、狼的数量依次 。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4)由于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子将会 。
6.(5分)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 。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 ”。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 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 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费用,可以减少生产程序和 。
三、实验与探究(9分)
7.(4分)某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 的作用。
(3)以上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请回答并指正 。
(4)在设计此探究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了以上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即: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五种处理有必要吗? 。
8.(5分)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下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
(1)每个烧杯放入少量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什么?
(2)C装置水较多且在水面上有油层,其作用是什么?
(3)在上述五个实验中,请找出一组对照实验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唯一变量是什么?
(4)如果只探究光照是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应选择哪几个装置进行实验观察?
(5)你能预测哪些杯中的种子将在7天后发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