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试题详情

1.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半径只有3厘米,但实际上的地球是(    )

   A.很小,直径只有6厘米               B.不大,人们一眼可以观其全貌

 C.太大了,比太阳还大若干倍         D.很大,平均半径6 371千米

试题详情

2.做下列哪些事情时,可能会用到地球仪(    )

 ①学习地理知识;                              ②查找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③观察地球运动;                                ④辨别不同大洲间的方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3.图中虚线④代表的事物是(    )

 A.地球自转轴                                 B.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C.南、北回归线                              D.南、北极圈

试题详情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④所示的地理事物,是实际存在的

 B.图中与④垂直相交的大圆是赤道

 C.图中②③⑤的作用是支撑地球仪,说明地球是被固定在宇宙中的

 D.在地球仪上标出经纬线,就可以确定任意地方的位置

试题详情

5.图中④与桌面的夹角为(    )

试题详情

   A.90°              B.45°            C.66.5°          D.23.5°

试题详情

6.在地球仪上,赤道与本初子午线的长度关系是(    )

   A.两者一样长                                B.本初子午线是赤道的2倍

C.赤道是本初子午线的2倍              D.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读图,回答7、8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7.甲图与乙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小                                 B.乙图的比例尺大

 C.甲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D.乙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试题详情

8.甲图和乙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内容详细                          B.乙图表示的内容详细

 C.甲图的图例多                                     D.乙图的图例多

试题详情

9.30°N和150°E的交点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试题详情

10.我们利用经纬网的主要目的是(    )

   A.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     B.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状

   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

试题详情

11.我国夏至日时,北京(    )

   A.正午太阳升到一年中的最高位置       B.正好是新学期刚开学

   C.白天短,黑夜长                                D.是一年中风沙天气最多的季节

试题详情

12.对甲地(175°E、25°S)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处于中纬度地区                        B.甲地四季的变化比较明显

   C.甲地无四季变化                                D.甲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试题详情

13.从赤道到北极的温度带,依次是(    )

    A.南温带―北温带―热带                   B.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

    C.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北寒带―北温带―热带

试题详情

14.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香港比长春的白昼长                       B.我国的河流都已结冰

    C.北极地区为极夜                              D.悉尼此时是冬季

读“等高线图”,回答15~17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5.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260米          B.240~260米        C.260~280米        D.280米

试题详情

16.关于图中虚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的坡度小于A―C            B.A―B表示陡崖

    C.沿C―A爬坡最省力                        D.沿B―A爬坡最省力

试题详情

17.由B―A―C爬山,行走的方向是(    )

    A.由北向南    B.由东向西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西南向东北

试题详情

18.下图的运河或海峡中,是两大洲但不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9.下列证据中,能证明海陆在不断变化的是(    )

  A.庞贝古城的消失                              

B.太平洋海底发现许多瓷器

  C.在山上旅游拾到贝壳

  D.我国东部海域海底,人们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试题详情

20.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海是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B.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C.地中海处在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并不断缩小

    D.落基山脉处在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并不断升高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21题15分,22、24题各12分,23题14分,25题7分,共6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属于五带中的_________带,是否有极昼现象?

(2)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属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

(3)12月22日这一天,A、B、M、N四点按白昼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图中①②③处分别是小林、小亮、小佳的家,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用简要语言描述它们的具体位置。(以火车站为参照物)

(2)图中铁路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__方向,火车站在宾馆的__________方向。

(3)三位同学相约在湖泊西南方的运动场会合,这个运动场指__________运动场。(填“a”或“b”)

(4)若当天刮东北风,则船从A处驶向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4.读“世界轮廓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_________(大洲)、B是_________(大洲)、C是________(大洋)、D是__________(大洋)、E山脉是由__________挤压而成的,F山脉是由_____________挤压而成的。

(2)数字①代表的运河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它沟通了_________海和________海。数字②代表的运河名称是__________,它大大缩短了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洋之间的航程。

试题详情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填出世界上的两大最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在图中寻找下列地区,并判断其中的哪个地区多火山、地震(    )

    A.格陵兰岛                              B.澳大利亚大陆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                D.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