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德州市禹城县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地理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纬度最低的是(   )

A.印度尼西亚         B.马来西亚    C.日本            D.文莱

试题详情

2、我国陆地相邻国家最多的省级单位是(  )

A.云南    B.内蒙古                C.新疆            D.西藏

试题详情

3、与渤海、黄海都相邻的省级单位是(  )

A.山东、辽宁    B.天津、山东         C.辽宁、河北  D.天津、辽宁

试题详情

4、我国在人口方面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  )

A.计划生育                          B.控制人口数量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提高人口素质

试题详情

5、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界线是(  )

A.漠河一腾冲                       B.秦岭一淮河

C.黑河一腾冲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

试题详情

6、下列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民族是(  )

A.满族、回族、哈萨克族            B.苗族、藏族、傣族

C.维吾尔族、土家族、苗族                D.彝族、壮族、土族

试题详情

7、在我国各类地形中,平原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  )

A.33%     B.26%            C.l2%             D.10%

试题详情

8、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和丘陵  B.高原和盆地         C.平原和丘陵            D.山地和高原

试题详情

9、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旅游业

试题详情

10、“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指的是(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试题详情

11、下图中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2、我国最大的沙漠分布在(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试题详情

13、夏季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白昼时间长                       B.北方地势低

C.北方受夏季风的影响大            D.北方降水少

试题详情

14、以下省区跨热带和亚热带的有(  )

①福建  ②海南  ③广东  ④云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5、东北三省东部属于(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试题详情

16、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区面积广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高温多雨 D.雨热同季

试题详情

17、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

    A.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雪峰山    B.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

    C.大兴安岭一阴山一冈底斯山    D.长白山一太行山一巫山

试题详情

1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是(  )

    A.长江下游河段

    B.长江在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处

    C.黄河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

    D.长江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界处

试题详情

19、长江上游河道与黄河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

    A.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水能资源丰富 D.有结冰期

试题详情

20、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位于(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长江中游              D.长江下游

试题详情

21、位于华北平原的大型油田有(  )

A.大庆、辽河  B.胜利、中原         C.华北、长庆  D.克拉玛依、玉门

试题详情

22、下列省区中,煤、铁、石油都丰富的是(  )  

A.辽、晋         B.川、鄂                C.辽、冀                D.冀、川

试题详情

读漫画图回答23、24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3、该漫画所揭示的问题是(  )

A.乱砍滥伐                          B.草场资源普遍超载

C.草场污染                          D.浪费资源

试题详情

24、在我国,该漫画所揭示的问题表现比较严重的地区是(  )

A.华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读“我国四地景观素描图”,完成25~26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5、当地年降水量最大的应该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试题详情

26、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成为鱼米之乡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试题详情

27、图中所示的是(  )

试题详情

A.节水标志    B.节能标志              C.节油标志        D.节土标志

试题详情

28、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为(  )

A.有广大的内陆区                       B.水资源总量小

C.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D.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试题详情

29、为解决华北、西北地区严重缺水,正在实施的水利工程是(  )

A.引黄济青    B.引滦入津    C.南水北调              D.引黄入晋

试题详情

30、下列为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指出土地类型与图序相一致的是(   )

试题详情

    A.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荒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C.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草地    D.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林地

试题详情

31、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试题详情

32、南水北调东线方案跨四大水系,自南而北依次是(  )

    A.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    B.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C.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D.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试题详情

33、我国南北方种植业有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差异       B.气候差异    C.水源差异              D.经济差异

试题详情

34、傣族人民的风情有(  )

    ①孔雀舞  ②桑巴舞  ③泼水节  ④火把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35、我国著名的优质长绒棉产区是(    )

    A.黄河中下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            D.淮北

试题详情

36、下列商品粮基地同时又属于甘蔗产区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地区    C.太湖平原              D.三江平原

试题详情

37、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  )

    A.上海浦东    B.广东深圳    C.陕西杨凌              D.北京中关村

试题详情

38、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

    B.从业人员中销售人员所占比例高

    C.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D.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比例小

试题详情

39、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  )

A.自然资源丰富                   B.拥有廉价的劳动力

C.科技力量雄厚                     D.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试题详情

40、1吨活鱼,从苏州运送到上海,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因为靠近京沪线            B.水运,因为河网密集

C.公路,因为距离较近                D.空运,因为运输速度快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共60分)

1、读“中国地形及河流图”,回答问题。(13分)

试题详情

(1)读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山脉及地形区名称

A            山脉,B             山脉,C            高原,D          盆地,

    E            平原

(2)读图填写

②是长江最长的支流             ④是黄河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⑤是黄河冲积成的平原            

(3)读图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F           半岛  G          岛  H          海峡  I          

    J          

试题详情

2、下图是依据大致沿北纬32°线所绘制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试题详情

(1)图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是(  )

    A.甲         B.乙         C.丙

    (2)图中A是            高原,B是            盆地,C是          平原。

    (3)图中自西向东流经了我国三级阶梯的著名大河是             。(2分)

    (4)有关南京气候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2分)

    A.气候干燥,冬冷夏热,风向季节变化明显

    B.四季常冬,降水较少

    C.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气候湿润,终年皆夏

    D.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试题详情

3、中国气候知多少?测测你的分析能力。(8分)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哈尔滨

一20℃

20℃

北京

一3℃

26℃

武汉

4℃

30℃

广州

15℃

30℃

试题详情

(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从降水的季分配来看四城市中          (城市名称)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最大。

(2)根据所给资料分析,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冬季:                             

夏季:                             

试题详情

4、读“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试题详情

    (1)请至少列举两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理由。(2分)

    (2)长江在流经第二级阶梯时,深切          山,形成了巨大的           资源,图中A为国家正在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建成后将对中下游地区夏季经常发生的        灾害起到很强的防御作用。把此水利工程所发的电力送往东部地区称为     。这项工程建成后,还可以把丰富的水资源通过丹江口水库输往缺水的华北地区,是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是           ,邻近著名的湖泊         

    (4)图中①资料显示两个湖泊的面积正在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说一条即可)

试题详情

5、读中国铁路干线及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问题。(9分)

试题详情

    (1)读图写出铁路干线名称

    A            铁路,B           铁路

    (2)         铁路的开通,结束了西藏无铁路的历史,          铁路则承担着晋煤外运的重任,联系济南和青岛的铁路是          线。C是           工业基地,E是       工业基地,位于该基地的核电站是          核电站,D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试题详情

6、材料题。(10分)

    小明所在的社会实践小组对某村的土地资源状况和使用情况调查,获得了以下资料:

    ①该村土地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1200人。②该村土地中,平原占78%,山地占21%,河湖占1%。③该村耕地面积256公顷。④该村委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子孙后代着想,严格控制占用农田。⑤近年来,村委会带领农民改变单一的种植小麦、玉米的生产模式,建造蔬菜大棚,引进优质蔬菜品种,建设“菜篮子”基地。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0%,收入已经达到农业收入的50%。⑥近年来,利用新技术开发山地,生产无公害水果,增加农民收入。

    综合上述材料,完成问题。

    (1)计算该村:A.人口密度          ;B.人均耕地          。(2分)

    (2)根据资料①②③,总结归纳该村的土地资源状况:

    土地类型           ,以          为主,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        。(4分)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村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成功经验。(2分)

(4)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                                      

                                     确立为基本国策。(2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