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滨州市无棣县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我国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少部分位于高纬度
C.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亚热带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A.朝鲜、韩国、日本 B.越南、菲律宾、文莱
C.缅甸、越南、文莱 D.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3.我国最大的邻国是
A.印度 B.俄罗斯 C.蒙古 D.哈萨克斯坦
4.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A.俄罗斯、美国 B.加拿大、美国
C.俄罗斯、加拿大 D.美国、巴西
5.下列省区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连线正确的是
A.山西一晋一太原 B.浙江一沪一杭州
C.四川一川一重庆 D.湖南一湘一武汉
6.下列几个省区的名称,排序和图序相符的是
A.①湖北省②广东省③云南省 B.①广东省②云南省③湖北省
C.①广东省②湖北省③云南省 D.①云南省②湖北省③广东省
7.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我国人口总数世界第一位
B.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C.目前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基本相适应
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8.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的省区和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分别是
A.广西、河南 B.广西、云南 C.新疆、云南 D.河南、西藏
9.目前,我国人口最多与最少的两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别是
A.豫、澳 B.豫、藏 C.鲁、琼 D.川、新
10.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傣族人民生活习俗的是
11.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
B.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汉族在全国各地分布比较均匀
1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3.影响我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气候特征
14.以下关于我国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行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
B.我国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C.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D.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15.我国在建筑上呈现南尖北平的形式,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A.气温的高低 B.地势的不同 C.植被的不同 D.降水的多少
16.我国某城市,一月平均气温为2.9℃,7月平均气温为29℃,年平均降水量为1260mm,这个城市可能是
A.重庆 B.天津 C.海口 D.沈阳
17.台湾山脉南段植被垂直变化明显,海拔l000米以下的植被类型为
A.针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性常绿阔叶林
18.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夏季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 B.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C.雨热同期 D.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19.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干旱原因的是
A.纬度位置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D.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20.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台湾岛、海南岛 D.云贵高原
21.以下描述与我国气候特征不符的是
A.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高温季节与多雨季节一致
D.除季风气候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其他气候类型
22.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在春耕生产了,这是由于我国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B.东西距海远近差别大
D.地势垂直变化差异大 D.南北跨纬度很广
23.我国棉花、水稻等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同纬度其它地区明显偏北,主要原因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大
C.地形多种多样
D.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4.以下关于我国河流湖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一半
B.内流区河流稀少,大多为季节性河流
C.外流河汛期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
D.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历史上曾经多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25.反映滨州气候特点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是
第Ⅱ卷
二、读图分析题:
26.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0.5分,共14分)
(1)地形区A是 ,B是 ,分界山脉是 ;地形区C是 ,D是 ,分界山脉是 。图中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区E是 ,F是 。
(2)数字①为 省,②为 省,两省之间的山脉是 ;③为 省,④为 省,分界山脉是 。
(3)图中河流⑧为 ,其水源主要来自 山和 山的高山冰雪融水;⑩为 河,与 山脉构成的地理界线,成为温度带中 带和 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 区和 区的分界线。
(4)气候类型:数字⑤处为 气候,⑥处为 气候,⑦处为 气候,③、④处为 气候。
(5)G为 高原,该高原所受夏季风风向主要为 。
27.分析图表,完成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A
B
C
D
一月均温(℃)
一20
一3
4
15
7月均温(℃)
20
26
30
30
(1)据上面表中信息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 。
(2)若上表中ABCD为我国东部地区的4个城市,请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排列出来
(3)下图中的4个城市中, (城市名)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最大;全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城市名)
(4)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28.读长江、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3)题每空0.5分,(4)一(5)题每题3分,(6)题4分,共18分)
(1)写出河流名称:① ② ③ ④ ;
湖泊名称:A B C 。
(2)图中水电站(或水利工程)名称:D为 ,位于 (省区);F为 ,位于 (省区);E为 ,位于湖北省境内西陵峡中段。
(3)城市名称:⑤ ⑥ ⑦ ⑧
(4)歌曲《长江之歌》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在图中填注“雪山”的名称;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猜一猜,“天上”和“海”分别是指什么?并将名称填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上。
(5)在图中用“”划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并回答兼跨长江上中游和中下游的省区是
A.重庆、安徽 B.四川、湖南 C.湖北、湖南 D.湖北、江西
(6)试比较长江、黄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三、综合题:
29.结合图表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计划生育的成效显著,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下降到2000年15‰。据推算,30年间全国共少生3亿多人,按照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价格水平和消费水平计算,仅抚养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5万多亿元,而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总的投资仅约为2000亿元。
材料二:我国1950年和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比较表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
增长率(‰)
人口总数
(亿)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1950
37.00
17.00
5.4
2000
15.00
5.50
12.95
(1)根据材料二提供的数据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填在上面的表格中。(4分)
(2)计算:少生3亿人节约的抚养费用可以修建 个三峡工程。(1分)
(3)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利用下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195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3分)
年份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人口数(亿人)
5.5
6.1
6.6
7.2
8.2
9.2
9.8
10.5
11.4
12.1
12.95